摘 要:圖畫日記可以幫助幼兒完成自我情緒、情感的表達,培養幼兒記錄生活點滴的濃厚興趣,使其能夠勇敢地表達自我。文章以中班幼兒的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活動為例,分析了幼兒自主性圖畫日記的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師應明確自身的定位,通過科學的指導策略,提高幼兒的繪畫和記錄能力,促使幼兒在表達、創造、交流中增強思維能力。
關鍵詞:自主性;圖畫日記;幼兒教育
作者簡介:孫娜(1986—),女,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江溪幼兒園。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不應將幼兒當作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應將其看作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創造性精神、實踐運用知識的個體。幼兒只有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思考、自主創造、主動建構,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個人成長的需要。然而,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為主體理念下的繪畫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幼兒,又不能過多干涉,那么,應該以怎樣的方式激發幼兒完整的、持續的表達意愿呢?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自主性圖畫日記開展教學。圖畫日記是幼兒用美術的形式記錄生活的方式,即幼兒利用畫筆直觀地記錄自己的所看、所聽、所感。教師應鼓勵幼兒運用圖畫日記進行自主性的創新表達。本文基于對中班幼兒一個學期自主性繪畫情況的跟蹤研究,進行問題與策略的分析。
一、自主性圖畫日記的核心概念
(一)圖畫自主性
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如果過度介入,就會干擾幼兒表達的連續性,造成幼兒表達失真。若要保留幼兒圖畫日記的自主性,教師就不能過多干涉幼兒的繪畫主題、構圖形式,以及隨意介入主觀思想。教師應該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教授幼兒繪畫表達的基本元素,如構圖、色彩等方面的知識,使幼兒主動進行創作,真實地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二)圖畫敘事化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通過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同時引導其進行繪畫,以幫助幼兒進行自我情緒、情感的表達,充分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有助于幼兒提升繪畫能力,進行內心表達。教師可以讓幼兒講解自己創作的圖畫日記,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繪畫的主動性及思維的延續性,使幼兒的畫作從零散涂鴉發展成有內容、有故事、有情節的作品。
二、自主性圖畫日記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用自主性圖畫日記,有助于教師分析幼兒的真實想法,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激發幼兒感知美、表現美的興趣,在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構建自我認知,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幼兒的自信心,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發展。
(二)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
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所畫的內容往往寄托了個人意志,具有特殊的意義。教師應明白,圖畫不僅是幼兒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還蘊含幼兒思維的弦外之音。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圖畫日記,發展幼兒的思維。對此,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養成用連續性圖畫記錄自己每日生活片段的習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引導幼兒整合所畫的內容,鼓勵幼兒通過語言敘述的方式,完整連貫地說一說自己畫了什么,有什么含義等,以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教師的專業水平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幼兒的年齡較小,自控力以及繪畫方面的能力都還不能支撐他們獨立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因此,幼兒自主性圖畫日記的創作離不開教師。教師需要發揮專業能力,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以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同時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科學地引導他們。而在長期的幼兒自主性圖畫日記教學中,教師可以總結教育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三、幼兒自主性圖畫日記案例分析
(一)科學投放繪畫材料
在投放繪畫材料前,教師應當分析幼兒的實際繪畫能力,不能單純根據自身的意愿隨意投放材料,要做到科學投放。教師可以先投放相對簡單的材料,如勾線筆、馬克筆等,使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圖畫日記的內容上,而不是用過多的材料呈現華而不實的藝術效果。
例如,在某次繪畫中,幼兒用勾線筆和馬克筆把教師當日講的繪本——《食物小精靈》里的內容記錄了下來。畫面上,幼兒畫了繪本中提到的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并劃分出了應該多吃和不宜多吃的食物。在該活動中,教師投放的材料相對簡單,有效避免了幼兒過度選擇情況的發生,使幼兒將注意力放在畫面的內容上。可見,科學投放繪畫材料對幼兒有效進行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使幼兒將注意力放在繪畫上而不是材料上,促使其有效運用繪畫工具描繪物體和場景,使畫面更豐富,物體特點更突出。
(二)提升幼兒興趣的穩定性
在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應尊重幼兒的選擇,發揮其自主性,以培養幼兒的自主創作能力。但是,幼兒存在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比如,有的幼兒看到同伴畫畫,會受到影響,主動加入繪畫活動中,但極易被外界的各種因素影響,隨著活動的長時間開展或者外界刺激的出現,其繪畫的興趣會有所下降,注意力也會被其他因素吸引。
比如,在中班的某次自主性圖畫日記教學中,教師要求幼兒基于一周的造船游戲,從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兩個方面,分別記錄造船的過程。在某幼兒完成繪畫之后,教師經過對比分析,發現部分畫面內容相對潦草。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該幼兒在完成了部分內容的繪畫后,應同伴的玩耍邀約,草草結束了自己的記錄,興趣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都不足。為了提升幼兒興趣的持久性,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一方面降低幼兒繪畫內容的復雜度,另一方面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幼兒,使其能完整畫出想要表達的內容。
(三)注重提升幼兒的造型能力
在繪畫過程中,畫面上的線條越多,畫面內容往往越豐富,而引導幼兒用更多的線條豐富畫面的內容,可以促進幼兒想象力和空間思維的發展,促進幼兒手、眼、腦協調能力的提升。
在某次自主性圖畫日記活動中,筆者向中班幼兒講述了一個故事:
胖胖國王每天都去新建好的迷宮探險。這一天,胖胖國王又去迷宮探險了,他邊走邊欣賞路西邊的花草,感嘆道:哈!真漂亮!”胖胖國王走著走著就到了分岔路口,他走了右邊的小路并吸了一口氣,說:“幸好走了右邊,原來左邊的那條路被小河攔住了。”他走著走著,看到一個牌子,牌子上畫了個木頭,原來這是一座橋。胖胖國王走到了橋上,又看到了一個牌子,上面有個“△”形。 原來是因為前邊有一個斜坡。他走啊走,又看到一個牌子,上面的圖案像個眼睛,中間黑洞洞的,原來這是一個蝙蝠山洞。他繼續往前走,進入了蝙蝠山洞。在山洞里,他看到了許多門,每一個門上都掛了一個牌子,其中一個牌子上掛著笑臉的圖案,而旁邊的牌子上掛著哭泣的圖案。他走進了掛著笑臉牌子的門,里面,皇后正笑瞇瞇地對他揮手。
這個故事十分具有空間感,內容也很豐富,涉及許多方向和位置,對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本次教學中,筆者在講述了故事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開展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發現幼兒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繪畫風格,但對于畫面各項元素比例的把握還需要提高。
(四)注重培養幼兒的構圖能力
據筆者的觀察,中班幼兒的自主性圖畫日記畫面內容比較豐富,形象逐漸增多,不只是1—2個,但大部分幼兒的構圖仍比較凌亂。對此,教師需要幫助幼兒進行畫面分區,比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對畫面的內容進行標號。
以中班幼兒創作的《小蝸牛歷險記》故事畫為例。幼兒將畫面分為多個區域,在每一個區域分別呈現了蝸牛的活動:追捕小老鼠、發現小老鼠在偷山羊的黃金、抓捕偷黃金的小老鼠、抓捕正在搶小蝴蝶食物的小蜜蜂……初見這幅繪畫日記,筆者被畫面上的精彩內容所吸引,感嘆于幼兒豐富的想象力。但是,筆者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畫面元素雜亂無章,如果缺乏幼兒的講述,讀者就無法讀懂畫中的信息。于是筆者引導幼兒對畫面進行區分,并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對畫面內容進行標號,促使幼兒在大膽想象的基礎上養成相對規范的構圖意識。
(五)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3—6歲的幼兒思維相對活躍,具有較強的感知力、好奇心和記憶力,這能支撐他們進行美術創作,但由于幼兒的美術基礎技能水平還比較低,因此,教師需要啟發他們進行繪畫創作,在幼兒遇到問題時進行及時的指導。中班幼兒已進入能夠自由自主表達的象征階段,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基于自己的思維去繪畫,有的幼兒還能用圖像表達自己的意愿。但是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的畫面構圖存在偶然性、隨機性,即畫面內容間缺少聯系。教師應引導幼兒畫出一個完整的圖畫,而不是用單個元素來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以中班幼兒繪畫作品《我的夢》為例,筆者要求幼兒通過自主性圖畫日記講述自己的夢,但幼兒的夢境畫面比較破碎,既夢見了電影的角色,又夢見了自己在吃食物,夢境內容之間缺乏一定的聯系,具有隨機性。在繪畫之初,幼兒只在畫紙的左上角畫了一張床,表示自己在睡覺,而對于如何表現更多的夢境內容,無從下手。對此,筆者一步一步引導幼兒,鼓勵幼兒聯系夢境內容并發揮想象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逐漸豐富了畫面的形象,幫助幼兒成功繪出了《我的夢》的圖畫日記。
四、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中教師的引導策略
(一)厘清概念,教師要正確站位
當下,一些教師對幼兒自主性繪畫日記的認識還存在偏差,過度干涉幼兒的創作。其實,教師不應該以過多的規則束縛幼兒,或干涉他們的思維,影響他們的情緒,這會影響幼兒的自主性。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科學發揮引導作用,給予幼兒自主發揮的空間和時間。但是,教師不能完全放任幼兒自主創作,不能混淆“自主”和“放任”的內涵,否則會導致幼兒的自主性圖畫日記創作活動因為缺乏教師的指導而出現混亂,也會導致教師因為缺乏對活動的關注而不能及時引導幼兒,限制幼兒的發展。
(二)豐富表象,激發幼兒的創作欲
陳鶴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理論,主張讓幼兒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堅持這一課程理論,要注重運用豐富的自然物象、社會資源來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在尊重幼兒主體性的基礎上,組織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提升幼兒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帶著幼兒多看、多聽、多思考,在幼兒的心中種下感受美和創造美的種子。
(三)及時引導,激發幼兒創造潛能
教師不應輕易否定幼兒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涂鴉,要通過引導和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大膽創作,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畫作進行解釋說明,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與創造能力。在繪畫指導中,教師要多觀察幼兒,以提供及時的指導,同時按照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漸漸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四)動靜結合,鼓勵幼兒繪聲表達
教師應將說畫與繪畫相結合,引導幼兒對所繪畫面進行解說。對此,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正確看待幼兒語言和繪畫之間的聯系,明白兩者都是用于情感交流的工具。教師可以嘗試向幼兒解釋圖畫日記的創作要求,引導幼兒以自身情緒體驗為主導,通過畫畫來完整記錄事情,體現情緒變化。在幼兒完成創作之后,教師再鼓勵幼兒講述畫中的故事,幫助幼兒提升創作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結語
總之,在引導幼兒創作圖畫日記時,教師要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多維度地幫助幼兒完成自我情緒、情感的表達,使幼兒在繪畫中,培養記錄生活點滴的濃厚興趣,從而勇敢地表達自我,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馬陽.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