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培養與提高計算能力,學生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基本的加減乘除等計算技能,還能夠提高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對學生的學業發展和日常生活至關重要。文章分析了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旨在幫助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更好地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計算能力;教學策略;培養;提高
作者簡介:周超紅(198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吉水小學那棉教學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而計算能力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如學生對計算不自信、缺乏計算技巧和策略等。因此,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非常迫切。
一、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一)奠定堅實基礎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石,能夠為他們掌握更高級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自信、準確地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這種堅實的基礎為他們未來學習代數、幾何等更高級的數學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讓他們能夠輕松地應對更加復雜的數學挑戰。
(二)提升邏輯思維
計算過程要求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和思維操作,通過解決數學計算問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提升。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推理和決策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通過培養計算能力,學生能夠分析問題、識別關鍵信息、制訂解決方案,并運用邏輯思維推導出正確的計算過程和結果。這種邏輯思維的培養將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理性、準確地思考和決策。
(三)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計算過程涉及問題的分析、拆解和解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生在計算中需要仔細分析問題的關鍵要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計算。問題解決能力不僅在數學學習中起到關鍵作用,還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培養計算能力,學生不僅可以解決數學問題,還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增強自信心
掌握良好的計算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數學學習中的挑戰。當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并獲得正確的結果時,他們會感到滿足和自豪,進而增強在數學學習中的信心和興趣。他們會意識到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數學學習抱有積極的態度。這種自信心不僅對數學學習有益,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勇于面對挑戰和追求成功。
(五)應用于日常生活
計算能力不僅在學習領域發揮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計算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購物時計算價格和找零,理財時進行預算和計算利息,時間管理時計算時間間隔和進度等。通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計算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并培養實際應用能力。學生能夠運用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鍛煉生活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
二、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因素
(一)學習態度和動機
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和動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計算能力。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充分的學習動機能夠促使學生更加專注和努力地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當學生對數學抱有興趣時,他們會更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解決數學計算問題。而缺乏興趣和動機則會導致學生對計算過程缺乏耐心和投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1]。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動機,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二)基礎知識和技能
學生在學習計算前需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運算符號和計算規則。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將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扎實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如數字概念、算術運算、數學符號等,以便在計算過程中能夠正確應用[2]。教師應通過系統的知識教學和適當的練習活動來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技能,并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三)解題策略和思維方式
學生的解題策略和思維方式也會影響他們的計算能力。一些學生可能在解決計算問題時缺乏有效的解題策略,導致計算過程混亂或錯誤。相反,掌握了解題策略和具有靈活思維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組織計算過程,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解題策略,如逆向思維、模型建立、分析與合成等,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并教授他們如何在計算中運用不同的策略[3]。
(四)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
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影響。采用啟發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等,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和支持也起著關鍵作用,能夠鼓勵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并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五)學習環境和資源
學習環境和資源也會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產生影響。一個積極、富有啟發性和資源豐富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計算。教師和學校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學教具、計算軟件和互聯網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與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系統化的教學
教師應按照一定的教學順序和步驟,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逐漸建立起數學計算的基礎。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教授各種數學運算技能,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掌握每個階段的內容。系統化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計算的思維模式和邏輯框架,使他們能夠準確理解和運用數學運算的規則和原理。同時,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進行數學計算的動力[4]。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具、游戲和實際問題,創設豐富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計算。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活動或小組合作,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和理解。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置辦家具”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可以扮演家具店的收銀員,學生則扮演顧客。每個學生將獲得一張購物清單,上面列出了床品、沙發等家具以及對應的價格。學生需要根據購物清單上的商品數量和價格,計算出所購家具的總價,如小明買了餐桌(815元)、椅子(180元),并在結賬時進行加法運算:815+180=995(元)。通過這個角色扮演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練習加減法運算,還能了解購物的實際場景,并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探究式學習
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發現,培養計算能力和數學思維。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合作和分享,激發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小明買了3個蘋果,每個蘋果的重量是150克,那么他一共買了多少克蘋果?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和發現,探索倍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并互相學習和啟發。通過探究,學生可以發現蘋果的個數和重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從而逐漸理解倍數的概念,掌握如何進行倍數的計算,并能夠運用倍數的概念解決類似的問題。同時,通過思考、探索和討論,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思維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差異化教學
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對于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提供更高級的數學挑戰和擴展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復雜的數學問題、數學游戲、數學競賽等,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深度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更復雜的計算方法、推導數學公式,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互相啟發。對于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提供額外的輔導和練習機會,幫助他們逐步提高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更具體、更簡單的示范和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計算概念和技能[5]。教師還可以提供更多的練習題目,通過反復練習和鞏固,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展,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通過差異化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培養其計算能力。同時,差異化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互相支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四)使用技術工具
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技術,如計算器、數學軟件和互聯網資源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計算支持和練習機會。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檢查答案,解決復雜的計算問題,并提供實時反饋和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創造豐富的數學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使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來展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通過投影儀將計算過程放大顯示在屏幕上,或者使用電子白板書寫計算過程,可以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到每個計算步驟。這種視覺呈現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從而減少錯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圖像等多媒體元素來解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或圖像,可以生動地展示數字的排列和乘法操作的執行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一個動畫,演示兩個數字的對齊、逐位相乘和進位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規則和原理。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視頻來展示實際生活中應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子,如購物時的計算等,從而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及時評估與反饋
教師應定期進行評估,及時了解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并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評估可以包括課堂練習、小測驗或個人作業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評估,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輔導。除了評估,教師還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反饋可以是口頭的形式,如表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指出他們的錯誤并提供改進方法;也可以是書面的形式,如批改作業、解答錯題等[6]。這樣的反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的反饋應具有及時性和明確性。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調整和糾正錯誤,避免形成錯誤的計算習慣;明確的反饋應包括具體的建議和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改進自身不足和提高計算能力。通過及時評估和反饋,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導。這有助于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提高計算能力,并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通過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以及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技術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教師和家長應共同努力,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通過持續實踐和反思,我們可以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他們的數學學習和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于金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3(2):233-235.
顧星星.樂享數學 算出精彩: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23(7):84-86.
錢學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128-130.
楊紅菊.淺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策略[J].科幻畫報,2022(11):68-69.
潘慧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索[J].小學生(上旬刊),2022(10):109-111.
柳富軍.基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路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