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摘要】崗課賽證融通對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圍繞“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中職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結構體系”進行研究,可以獲得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思路,進而促進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效益的提升,能夠實現中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崗課賽證融通;新型活頁式教材;教材開發
崗課賽證融通已經成為當前中職教育的重要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指導下,中職機電專業亟需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使專業教材的內容、形式、質量等能夠逐步提升并與時俱進,這樣才可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從而實現教材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在尋找新路徑的過程中發現,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是行之有效的路徑,該路徑強調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為核心來構建新型活頁式教材的結構體系,新型活頁式教材設計強調以設計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然后根據工作任務的明確、開展和評價進一步設計內容活頁,如此可以將中職機電專業的相關知識點、技能點及案例等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單元模塊。
需要指出的是,新型活頁式教材并不只以紙質形式呈現,實際上在開發教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配套相應的“數字資源”,那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親近教材、運用教材,更好地深入實踐驗證“崗課賽證”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一、用崗課賽證融通引導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
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而且明確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相對于傳統教材而言,新型活頁式教材之所以被稱為新型教材,主要是因為其以活頁的形式編寫教材。要知道傳統教材都是相對固定、封閉的,機電專業的特征在于其與市場關系密切,而市場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是運用同樣的原理,在機電產業以及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都會有新的呈現形式,對于傳統教材而言,不可能將這些新內容納入其中,因此利用傳統教材固然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與機電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但是卻難以保持時代性與先進性。相比較而言活頁式教材可以彌補這樣的缺點,活頁式教材可以隨時展開,這樣就可以保證新穎的內容及時納入到教材當中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到更新的知識,將更加先進的信息通過手寫、粘貼的方式納入其中,這樣的教材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高度的匹配性和實用性。
綜上,崗課賽證融通對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而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引導,在中職機電專業的教學中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時候,也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操作思路。
二、中職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路徑分析
在探索路徑前,課題組首先對區域中職校機電專業新形態教材開發及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現狀進行了調研與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師生對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持開放與接受態度,初步的實踐也讓教學有所提升,但是總體而言實踐的思路還不夠明確,實踐的策略還不夠有效。面對這樣的現狀,在具體研究的時候,課題組進一步確定了新的研究重點,那就是圍繞“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中職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結構體系”進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梳理出了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思路,那就是認定活頁式結構與形式是呈現的載體,是所有內容的開發基礎;校企“雙元”,納入行業企業新內容是開發內容的關鍵元素;職業能力培養清單開發是活頁式教材內容開發的具體實施方式;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數字化資源、信息化技術與手段是教材數字化開發的技術支撐;教材的兩個最核心的特征“新”和“活”貫穿于整個開發過程中,通過對相關要素整合梳理,構建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活頁式教材結構體系框架圖,框架圖既是對內涵特征的總結,也是具體開發路徑的依托。
有了這一思路之后,再去明確中職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路徑,確定了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的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確定機電專業各主干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教學目標與技能訓練目標)。此過程中的核心工作是定義課程的能力要素。
其次,以職業能力為基本組織單位設計活頁式教材。這一環節強調新型活頁式教材要在形態上將“職業能力”作為基本教學單位。之所以這么確定,是因為所開發出來的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容,必須是由若干條職業能力的培養主線構成,要將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問題解決策略和職業規范等納入到職業能力的培養主線當中,這樣一部教材通常就是由30~50條職業能力的培養主線構成。有了這些職業能力的培養主線之后,再進一步將它們歸屬到工作任務中去,那么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會更加明確。
再次,依靠活頁式教材的優勢,將典型工作任務分解成工作目標活頁、工作案例(內容)活頁、工作過程活頁、思考反饋活頁、能力評價和鑒定活頁等,形成一個個完整的獨立單元模塊。
最后,根據行業、區域、企業的需求重組活頁內容,學習不同的工作任務,實現靈活組建特色活頁教材,由此確定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具體流程和步驟,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
實踐表明,這樣的路徑對于當下機電專業的教學來說是高度切合的。這樣的判斷來源于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的分析: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一路徑明確以“崗課賽證融通”為指導思想,在開發活頁式教材的過程中,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去發現已有的知識體系及其補充空間,同時又有充分的機會去接觸能滿足實際產業需要的內容,以確保開發的教材能夠不斷融入新的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開放式的新型活頁式教材,還有相當多可開發的數字化資源庫,教師所運用的微課、來源于企業生產線的機電設備的運用、來源于企業一線的操作流程與介紹視頻等,都可以數字資源的形式成為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益補充。學生在運用這些教材彌補自己知識空缺的時候,運用得非常得心應手。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開發適配的“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和學生共同尋找、確定適用的“學習資源包”,如動畫、微課視頻及多媒體仿真軟件等,就可以顯著地將抽象的機電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學習載體,這又在客觀上證實了上述教材開發路徑的實用性。
三、崗課賽證融通引導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的思考
崗課賽證融通引導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已然是當前中職機電專業的重要教學指導思想,基于中職機電專業的教學實踐進行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以及相關的教改實踐研究,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提升結合在一起,通過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與利用,保證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能夠高度結合,從而達成促進機電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同步提升的教學效果。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思考還發現,對于中職機電專業的教學而言,利用整合開發的新型活頁式教材進行教改實踐,還可以利用活頁式教材的運用,來實現崗課賽證融通所需的“德”與“技”并修的實踐性轉化。這充分體現了“做學教合一”的思想,能夠真正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有效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與利用,又可以讓教師靈活運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等先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益的同時,也是借助實踐驗證了基于“崗課賽證融通”開發新型活頁教材用以輔助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筆者以為,面向中職學生進行機電知識的教學,必須保證教材的開放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具體運用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來完善相關的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獲得具有系統性、階梯性的教學改革案例,另一方面可以獲得機電專業新形態教材建設的實踐經驗,這可為中職學校開發活頁式教材提供基本思路和具體方法,同時也可以真正意義上推進“三教”改革的落地。
【參考文獻】
[1]蔡躍,王偲,李靜.職業教育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涵,特征及開發要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1).
(基金項目:本文系第五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中職機電專業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CZ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