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晨光
【摘要】校長組織領導力是以育人價值共識為核心、以校長個人氣質為支撐、以綜合能力為保障、以校園文化為內核的有機系統。校長組織領導力的校本化塑造理想狀態是:共同價值觀的協同構建催生辦學的向心力;“三風一訓”的主題式整合孕育教育的生長力;領導者個體氣質的歷練舒展團隊的內生力。
【關鍵詞】高中管理;校長組織領導力;校本化
校長是學校的管理者,更是學校的領導者與引路人。校長不僅要理解并洞察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政策,而且要對教育有深邃思考和獨到見解;不僅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與管理經驗,而且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與富有磁場的人格魅力;不僅要有精湛的個體領導力與群體領導力,還要有共同價值觀引導下的組織領導力。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筆者想進一步強調的是:一位好校長,必然會成就一所好學校。
一、校長組織領導力的內涵
對組織領導力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對領導、領導力理解的基礎之上。通常認為,領導是率領并引導下屬朝一定方向前進的引領者。其中,“領”強調給部下以方向感,知道往哪兒走;導有教導、引導的意味,即通過教導與引導,讓下屬知道怎么走。相應的,領導力就是指在特定的組織環境中,領導者對追隨者和環境施加影響、對追隨者的反應做出即時回應、通過改善領導環境以提升追隨者對組織目標認同并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
在上述理解基礎之上,就可以認為組織領導力是指根據工作任務對資源進行分配,同時控制、激勵和協調群體活動過程,使之相互融合,從而實現組織發展目標的能力。在組織中,領導者和成員共同推動著團隊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系統。校長組織領導力,就是指校長基于學校發展目標、在完成相應任務過程中所需要的決策力、感召力、影響力、協調力與落實力。也可以認為校長組織領導力就是以育人價值共識為核心、以校長個人品格為支撐、以綜合能力為保障、以校園文化為內核的有機系統。從歷史上看,校長組織領導力常被理解為領導者個人的領導力,后來更多地強調領導者與追隨者、同級、上級的關系,再后來則更加強調領導力是多種因素、多種角色相互影響的過程,更加強調組織文化的建設。學校組織文化中的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與學風等,會更直接、集中地體現校長的組織領導力。
二、校長組織領導力的塑造對學校辦學的積極影響
校長組織領導力的有效發揮,能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共同的信念、愿景以及價值,并能夠引導、促進追隨者對目標的認同和追求,進而不斷提升師生的是非判斷力、課程領悟力、政策把控力、措施執行力、育人協同力,從而在校本化的生動育人實踐中演繹不一樣的精彩。
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遠離繁華都市,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如何主動、積極回應老百姓對教育的美好期盼,和社會各界對學校育人工作的良好祝愿,學校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轉型的大潮中,立足校本化的教育教學實際,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以組織領導力建設為抓手,整合優化有限資源,聚焦育人宗旨,在校園文化建設、育人價值觀共構、領導者個體氣質塑造等方面持續發力。一段時間以來,協同育人實踐歷練過程中所形成的“明德潤責”文化彌散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師生的行為方式、學校的辦學內涵正在發生一系列向上、向善的嬗變。
1.共同價值觀的協同構建,催生辦學向心力
在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管理者在自我實踐、自我認知、自我反思的過程中,主動進行內生學習與跨界學習,以學習力、思考力、創新力、溝通力、包容力與建構力為能力培育點,積極構建集統觀全局、求同存異、吐故納新、自我實現、樂于奉獻于一體的價值觀念,以此對師生進行價值引領和愿景激勵,使師生產生價值共鳴,從而產生組織共享的價值觀念。
同時,學校集群眾智慧,鎖定辦學目標:牢牢守住“素質教育”這個方向不動搖,死死盯住“質量立校”這個標準不動搖,切實鎖住“文化強校”這個底線不動搖,不畏艱辛,盡心盡責,勇于創新,敢于超越,讓老百姓真正得到普惠性教育資源,著力把學校打造成“如皋品牌、南通一流、江蘇知名”的現代化高級中學。
據此辦學愿景,學校確立了“用先進的辦學理念引領人、用和諧的責任文化熏陶人、用持續的一流質量激勵人、用優秀的科研成果提升人、用豐富的實踐活動鍛煉人,精心實施責任教育,為每一個學生優質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思想,并生成了教師、學生各自的責任擔當。作為教師,要做兩袖清風之師,對個人家庭幸福負責;要做精益求精之師,為學生生命成長盡責;要做團結進取之師,為學校質量提升擔責。作為學生,要愛自己,對自己負責,做一名積極主動之人;要愛集體,對集體負責,做一名真誠包容之人;要愛祖國,對祖國負責,做一名奉獻進取之人。
以上共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漸累積成為潤物細無聲的“明德潤責”教育磁場,師生浸潤于這一磁場之中,形成統一的共同促進向心力,從而踔厲奮發,篤行不殆。
2.“三風一訓”主題式整合,孕育教育生長力
“三風一訓”是校園文化體系中重要的精神載體,以其無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影響著師生的思想作風和行為傾向,并外化為生動的人文景觀,營造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最終積淀成不斷傳承和發揚的學校精神。“三風”即校風、教風、學風,其上位是校訓、學校精神,是校訓、學校精神引領下的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具體體現;“三風”的下位是學校的各項文化活動,即“三風”建設。校訓決定三風,三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形成校風,久而久之形成學校的辦學文化。
由此,“以愛為源,精研創新”的教風與“以勤為要,篤學敏行”的學風融合生長,催生了“以實為本,守誠求真”的校風,涵育了“明德潤責”的校訓,生成了“不畏艱難、不懈追求、不斷超越”的學校精神,使得教育特色得到充分彰顯。
3.領導者個體品格的歷練,提升團隊內生力
領導力的文化底蘊在于人文精神,而人格則是人文精神的內核。人格是個體所有精神素質的總體形象,其核心要素是意志、情感和思想品質。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現代管理的過程就是群體成員交往溝通、協調促進、相互作用的過程。領導者在組織中以其個人人格魅力去感召人、喚醒人、激勵人、引導人,追求的是領導力的有效發揮和目標的達成。領導人格形成領導魅力,領導魅力彰顯領導者的氣質特征。領導者的個人品格的養成離不開愿景的構建、思想品德的修煉、發展自信的堅守、意志力的堅定與忍耐力的把持。
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的領導班子在辦學實踐中始終恪守道德底線,錘煉自信,率先垂范并付諸行動,構建愿景的同時傳達愿景,以高尚的個體品格提升了團隊的內生力。
三、校長組織領導力的提升途徑
校長組織領導力的有效發揮依賴于校長自身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能力和工作促進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校長的學習力、思考力、決策力、組織力、教學力、感召力、溝通力、協調力和創新力影響著校長組織領導力提升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1.以學習力的塑造與提升駕馭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
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轉化力等方面。作為學校發展的引路人,校長尤其需要對自我學習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和提升。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的校長班子成員在辦學實踐中積極反思自我,通過自我批評與相互批評相結合的方式尋找自身的不足,自覺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通過獨學與群學、校內學與校際學、實踐中學與閱讀中學有機結合,將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以請進來與走出去相融合的方式,提高對優秀學校成功辦學經驗的消化、吸收能力,自覺地將外在的學習所得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和品質。
2.以思考力的塑造與提升應對復雜問題的解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校長組織領導力的有效發揮,離不開獨到的思維品質和思維方式,只有學會思考的人,才能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總結經驗、方法、技巧、規律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問題解決的策略與路徑。從思維品質上講,要努力實現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敏捷性和敏銳性、清晰性和流暢性、縝密性和嚴謹性、邏輯性和科學性、獨立性和批判性、差異性和均衡性、關聯性和系統性、連續性和跳躍性、辯證性和靈動性、針對性和切合性。從思維方式上看,要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中,要突出靈活運用單向思維和系統思維、局部思維和整體思維、常規思維和變動思維、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中庸思維與辯證思維、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權變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問題的解決力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實踐與認識的統一、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斗爭性與同一性的統一,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3.以決策力的塑造與提升精準診斷問題并樹立威信
就學校而言,校長的決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在民主溝通的基礎上,充分關注師生員工的利益,做到民主決策,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激發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始終堅持遵循教育教學的固有規律,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對重大事件進行科學決策;依規依法按照法定程序,實施依法決策。自覺地將科學判斷力、恰當的決策方法與領導決斷力融為一體,精準診斷問題本質,把握時機與火候,果斷決定重大事務,以樹立公平工作決策的公信力,提升校長的威信。
總體而言,校長組織領導力的塑造與提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作為一校之長,必須具備大視野、大格局與高格調。校長不僅要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而且要洞察校本化的教育教學實際,要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一切問題,在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共識引領、守正創新、覃思力行。唯有如此,校長的組織領導力才能得到不斷優化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陸遠權,張基斌.領導者有效領導力的自我塑造與提升[J].領導科學,2011(3).
[2]文茂偉.給組織領導力發展一個定義[J].領導科學論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