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邵錦梅++劉穎
【摘要】本文從教師的技能運用和對職業能力的掌控這兩大方面進行論述,來指導體育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教學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更好的指引、指導學生進行自覺健身并提高體育健康意識。體育教師通過轉變觀念、不斷學習充實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跨學科學習的能力等方面的改進與鉆研,以適應社會發展與學生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高校 體育課程 校本化 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基于學生體質下降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結構優化改革研究,課題編號:GH161071。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216-02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于2002年提出并推行,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始終向前推進。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任務不再是以“增強體質與提高運動技能”為主,而是突出健康的理念,明確學生在“運動技能、身體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三個方面的發展培養,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促進生理、心理全面發展并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養成運動健身的體育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
教師教學能力又稱為教師職業能力,是教師駕馭有關知識和技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必備的能力。教學能力的好壞與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分不開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有靈活自如的駕馭能力,這樣教學生才能得心應手,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時期,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身份,還具有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和共同參與者的身份,將學與教發揮的淋漓盡致。
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體育教師專業運動能力及理論知識結構的不斷提高完善,高校體育教育確立以“增強體質、培養運動能力、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的教學目標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這種形式下,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與教學能力水平等綜合素質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專多能”顯得更為重要。
一、教師的技能運用
1.融會變通
每個項目都有其獨特的項目特點,雖然基本技術和高難動作技術之間存在技術差異,但是動作和動作之間在其實現的鍛煉功能方面是可以替代的,也就是說不同項目如果在對學生身心發展方面具有相同的鍛煉功能,就可以相互替代,正是這種技能發展的相互轉移,為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供了廣泛的參考。作為老師,要敏銳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更有效的、簡便易行的動作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2.區別對待,隨時調整
針對學生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教學大綱是統一的,學生身體發展的非同步性,使這種統一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學生的客觀實際,從而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層教學,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基本在同一水平進行技能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里學習,如果學生間水平差異較大,會影響較差學生學習掌握技能的自信心,從而導致其對運動的學習失去興趣,缺失對運動的積極參與性。對于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同一項目的學習,老師的評價標準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鼓勵和激勵學生學習為目的。
3.社會發展,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的開放進步,眾多健康、時尚的休閑體育活動沖擊著高校體育運動的發展,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切實可行的休閑體育項目,取其精華,加入到正常的課堂教授中來,達到與社會的接軌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更新、與社會接軌,還要真正地去參與體會,去學習,這樣才能夠教授學生。同時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交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以適應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所需。
二、教師職業能力的掌控
1.轉變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素質教育的提出,給傳統教育很大的沖擊,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填鴨式教學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更多的時尚的、民族的各項運動被挖掘出來,并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新的趨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打開。在提倡健康第一和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依托教師和學校現有的資源,充分挖掘和發揮每一位教師的專項優勢和特點,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要求以及學校專業的特點,本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宗旨,進行體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適應新的教育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面的拓寬,專業文化知識的不斷豐富,來整合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在不斷學習中創新。
2.加強教師培訓,與社會接軌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示范、講解,以技術動作教授為主,使學生處于被動地接受教育的狀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很少,缺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時代在發展,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在提高,學生想從教師那里汲取最新的知識,教師就得首先接受最新的知識。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不斷接受教育培訓,更新知識,培訓內容應該要兼顧時代性和開放性,充分尊重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社會的發展規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同時,在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時候,能夠學習并熟練掌握到最先進的、最現代的教學手段,取其更能適應本校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容用之于教學。在不斷摸索實踐中前進,更加完善教學思路和步驟,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不斷學習中升華自我,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自身的培訓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靈活的運用,與時俱進,與社會接軌。
3.立足基本功,加強開拓創新
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學生在學校進行體育學習的最后階段,對教育水平有著高層次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作為現代的體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才可更新,不斷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當然,教師要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更深入地發揮專長優勢,將創新發揮的酣暢淋漓。知識和技能隨著科研成果的涌現在不斷地更新和提高之中,并在不斷的實踐中改進,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接受新鮮事物和更新能力。體育教師任重道遠,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達到全面提高的要求,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
學校體育課程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不斷推陳出新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們的學習要求也水漲船高,相應地要求體育課程的內容與上課方式也要發生變化, 因此體育教師就不能墨守成規以同樣的方式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放棄原有的封閉式的教育方式, 以開放的心態接納新鮮時尚的事物,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作為教師本人必須學會去選擇有效的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出自主能動性和創造性,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新型項目及原有項目的發展更新更加關注,通透理解、熟練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加工、組織、靈活運用。
4.教師的監控能力培養
體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要求體育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指揮者,而是能夠指引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組織教學與監控的能力。體育教師的這種能力是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體育課程的預期目標,指導、促進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對于臨時發生的情況及時做出調節,并做好課后小節,對于突發事件做出及時的調整。通過不斷的反饋與調整,規正自己的教學思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教促學,以學促教。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掌控與調節,提升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同時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控制和調整,積累經驗。
5.合理結合邊緣性學科知識
體育科學不僅有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還包含有自然科學的相關知識。與體育科學相關的邊緣性學科有醫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和電子科學等相關學科,它們都與體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單純地教會學生簡單的技術動作,而是還要通過運用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來解釋怎樣做和為什么這樣做,使學生們聯想自己學過的基本知識并能合理的解釋這些動作的原理,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所學的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有用武之地,更能感受到體育科學的真正意義,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高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具備廣博的綜合性知識。
四、小結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就是說,教源于學,教服務于學。高校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和擴大本學科及相關邊緣學科的知識面,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知識結構的需要,不斷為自己充電,以適應教學的快速發展,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輝.課程改革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0.31(5):97-99
[2]方程,李玲.應對體育課程改革拓展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3):120-123
[3]羅旭,周鳳桐等.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及影響因素[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 (4):81-83
[4]蔡菊英.從學生身體素質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4.11(2):96-97
[5]董翠香,孔祥.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及措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