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新
良好的校園管理可以有效促進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加速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為了提升初中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管理者有必要了解當前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并及時優化管理模式。
校園管理問題“面面觀”
學校管理工作一般包括教職工管理、學生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在閱讀相關文獻、反思教育實踐后,筆者認為當前的學校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類問題。
部分教師理念守舊,不利于優化教育教學。教師的理念和教學方式是影響學校管理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師缺乏自我更新意識,不積極關注國家政策和教學前沿,就可能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難以發揮教學的有效性。如新課標頒布已一年有余,仍有部分教師因循守舊,缺乏解讀新課標、優化教學模式的意識,未能真正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部分學校制度缺失,易導致權責不清。如一些學校因欠缺相對清晰的權責清單,在面對班級事務或是處理學生突發情況的過程中存在相互推諉的情況,不僅不利于后續的班級管理工作,還不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家校關系。又如沒有明確規定后勤部門的職責范圍和工作流程,可能會出現一些工作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甚至相互扯皮的現象。同時,由于沒有明確的職責劃分,可能會出現一些工作重疊或交叉的情況,導致資源浪費和工作效率低下。
日常工作缺乏監管,易增加后續管理難度。如因缺乏對教職工工作完成情況的監管,管理者很難了解教職工真實的工作狀態,輕則影響各項日常工作的效率,重則因忽視校園監管而增加安全隱患。
提升校園管理有效性的若干建議
組織專項培訓,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校方應加強教師培訓、教學研討、經驗交流等,幫助教師更新理念、改進教學,適應新的教學需求。如定期組織專題培訓,幫助教師理解并踐行重要文件精神,學習并優化教育教學方式。此外,可聚焦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供針對性幫助,并發動教師們及時總結和梳理學科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專業學習、專業反思中實現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而教師的持續成長不僅有助于提升自身素養,也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示范。
建立健全工作體系,確保學校管理有章可循。具體可包括制定清晰的規章制度,保證教職工明確自己的權責;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為學校管理提供保障;強化管理流程的規范性,細化各項工作步驟,確保工作按照規定有序推進;加強監督和考核,以便及時發現和糾正各類問題;注重反饋和改進,定期收集教職工及家長意見,有針對性地提高管理水平。以當下引起廣泛關注的“課間10分鐘”為例,學校既要做到保證學生的活動權,又要盡可能考慮好活動的設計、安全的保障等多方面問題。在作出相應規定時,既不給教師增添負擔,又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
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學校管理工作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中,可提升學校的智能化水平,形成“互聯網+管理”的新格局。如建立校園信息化平臺、使用教學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為教師搭建線上平臺,便于他們更新自己的工作情況;為教師提供數字資源,方便他們進行集中學習。此外,監控系統、報警系統等信息化手段便于管理者及時發現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學校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教學、人事、安全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任務,與師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技術的更新,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學校的管理方式也應持續升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服務師生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