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艷 冀梓萌
[摘 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工匠精神具有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豐富內涵。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有利于堅定其理想信念,涵養其敬業品質,錘煉其奮斗意志,提升其創新意識等。課題組提出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實踐、第二課堂活動、校園環境建設、制度建設中等具體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內涵;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7-0079-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學生勞動教育,肯定勞動創造,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連續四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1]。這既對勞動者提出了更為具體可行的標準和要求,也為勞動者指明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我們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工匠精神。因此,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研究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獨特價值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精神,即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工作中表現出的精神狀態的綜合體現,是時代精神的具體化和形象化展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工匠精神的弘揚,在不同的場合多次高度贊揚工匠精神。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發現,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工匠精神的具體內容和特點有所變化,但這些變化都和時代發展的方向一致。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業奉獻、踏實肯干、勤勞勇敢、以勞動為榮、忠于國家和人民、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從未改變。執著專注是對工匠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本色。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也是每個勞動者都應努力達到的目標,更是勞動者職業道德的基石。一絲不茍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是每個勞動者所要追求的境界。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價值旨歸,也是一種職業態度和奮斗目標。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對勞動者來說至關重要,提倡勇于創新、善于創造的工匠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工匠精神作為時代的標桿,是無數勞動者的精神追求,是一代又一代大國工匠的精神凝聚,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勞動最光榮”這一思想。新時代工匠精神不只包含著老一代工匠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還包含著新一代工匠展現出的技術領先、善于管理的優秀能力以及爭創一流、勇于創新的優良品質。
二、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2]工匠精神對于鼓舞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堅定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3]。目前,我國正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匠精神已經被提到國家層面并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工匠精神是鼓舞大學生踔厲奮發的源泉,也是激發大學生勞動熱情的動力,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劑。實干成就偉業,工匠精神鑄就卓越。不論在哪個行業、什么崗位,都需要工匠精神。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就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提振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努力在“精”和“準”上下功夫,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將個人追求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讓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二)有利于涵養新時代大學生的敬業品質
馬克思曾說過:“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4]從古至今,英雄模范之所以成為榜樣,總是與他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密不可分。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國是傳統工匠古國,古代匠人們不僅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藝,而且形成了世代相傳的工匠精神和文化。這些工匠精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是鼓舞當代大學生珍貴的物質、精神財富,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寶貴資源。高校弘揚工匠精神就要引導廣大學生就業后把職業當作事業,把個人追求同黨的事業、國家命運、民族前途和人民福祉緊密結合起來,對待工作要有夏天般的熱情,在工作過程當中牢固樹立學習意識,終身學習,不斷加強實踐工作鍛煉,端正工作心態,多接觸、多接受、多運用好的新事物,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有利于錘煉新時代大學生的奮斗意志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5]毛澤東同志多次提出,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是我黨的優良作風,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困苦的重要法寶和基本經驗,也是工匠精神形成的基礎條件。工匠精神是在奮斗中形成的,也需要在奮斗中傳承弘揚。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就要永葆奮斗本色,把握時代潮流,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工作和學習中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開源節流、量力而行、精打細算、嚴格把關,讓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出最大效益,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把好作風、好形象展現在工作實踐當中。
(四)有利于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今世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轉型升級壓力下,工匠精神被賦予以創新為導向、以技術為生命、以質量為追求的新內涵。在奮進新征程上,一大批新時代大國工匠正以奮發進取、銳意創新的精氣神,書寫新時代工匠的使命與擔當。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就要擁有敏銳的雙眼,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樹立創新意識,在具體實踐中實現自我提升、不斷進步,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積極創造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的崇高價值,讓創新創造始終貫穿我們的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三、高校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路徑
高校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工匠精神要堅持立足實際、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習、生活、工作等具體行動當中,不斷加強對工匠精神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
一是融入育人理念。育人理念是一所學校整體意志、共同價值的集中表述和生動體現。高校要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并結合自身實際和特色,總結凝練出一套意蘊深刻、內涵豐富、通俗易懂的工匠精神育人理念。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校風、校訓當中,讓廣大師生過目不忘、印象深刻。二是融入思政課堂。思政課堂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涵養學生精神文化品質的重要載體。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重要平臺,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互動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向廣大學生深刻闡釋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讓學生不斷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
(二)將工匠精神融入第二課堂活動中
一是要融入文化藝術活動。文化藝術對人的行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高校要定期舉辦“奮進新征程、爭做新工匠”主題活動,開展愛崗敬業故事大賽,工匠精神主題話劇、小品、征文比賽以及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活動,讓廣大師生在參加這類活動中不斷提高思想境界、規范行為,向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人物學習。二是要融入典型培育活動。行為需要榜樣和先進的正確引領。高校要研究制訂評優評先工作方案,對在弘揚工匠精神方面涌現出的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進行表彰,以此鼓勵廣大學生向他們學習。評選活動要堅持常態化和規范化開展,獎項設置要覆蓋全面、重點突出,評選流程要公平公開公正、嚴謹嚴肅,典型評定要德才兼備、素質優良。通過一系列評選活動,促進學生養成勤儉節約、誠信文明的行為習慣。三是要融入社會實踐活動。規范的行為需要在實踐中培養。高校要以創新創業大賽、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為契機,讓廣大學生深入企業、社區、工廠、學校、農村等地,在深入了解國情、社情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傳承弘揚工匠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解決各類疑難問題。
(三)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環境建設中
一是要突出系統性。高校要對學校布局、樓宇分布、設施安放、園林設計等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系統排查,全面了解學校建筑、園林等方面的情況。針對學校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特色,通過統籌考慮、系統部署,讓工匠精神元素合理融入校園環境建設中。二是要突出育人性。校園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任何設施都應該能夠發揮育人功能。高校要將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價值觀念滲透到教室、走廊、園區等中,讓廣大師生能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不斷激發其心中的善意與正念。同時,要充分用好校史館、紀念館等教學實踐基地,將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其中,充分發揮教學實踐基地的育人作用。三是突出藝術性。在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絕對不可以“硬融入”,要做到“軟植入”。要根據校園的實際情況,在有利于發揮設施本身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采用具有藝術性、感染力的方式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在文字表達上可以采用恰當的網絡流行語,增強其親和力和感染力。
(四)將工匠精神融入制度建設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將工匠精神融入制度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黨委不斷提高對開展弘揚工匠精神系列活動的重視程度,結合時代發展主題,每年研究、制訂并下發學校活動工作方案,對學校弘揚工匠精神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二是健全運行機制。圍繞弘揚工匠精神工作方案,組建工作領導小組,對相關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解決。同時,明確責任分工,確定完成期限,不斷加強統籌規劃,健全運行機制,制訂行動方法,明確工作流程,確保相關工作得以順利高效開展。三是出臺管理條例。高校要根據弘揚工匠精神相關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研究制訂相應的管理條例,明確師生參與活動的時長、內容等,并與學生的學分、教師的績效管理掛鉤,實行星級評定制,確保相關工作與活動得以落實落地。
四、結語
大學生是創新實踐的參與者和主體,也是新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推動者和生力軍。進入新時代,高校大力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充滿活力人才隊伍的具體實踐,為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高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開展好弘揚工匠精神這項鑄魂育人工作,讓工匠精神能夠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3] 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共產黨員,2020(23):4-6.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5] 習近平.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J].當代黨員,2021(1):3-4.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