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模式的深刻變革。隨著績效管理措施在政府部門的推廣,績效管理的理念使現有的行政管理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傳統的預算體制已經不再能適應政府績效管理的需求。為解決績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行政單位要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出發點,加快完善現代財政體系,以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本文首先闡述了行政單位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其次分析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提升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識度、加快構建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強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預算績效指標;預算績效評價
預算績效管理是將績效管理的理念和部門預算相融合,在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開展績效管理,有利于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行政單位要更加注重預算資金的合理分配,花小錢辦大事才能更好的為民眾提供優質的社會服務。但在日常操作中,由于績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樹立、績效管理廣度和深度不足、預算績效管理指標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預算績效管理的效果低于預期。為盡快建立全覆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優化財政資源配置,行政單位應當以問題為導向,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以此增強政府對部門預算的統籌管理能力,推動財政資金合理配置,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一、行政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加強行政單位對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水平,能夠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預算績效管理涵蓋了行政單位預算管理的全部環節,在預算編審環節進行目標設定,減少無效支出預算,將財政資金應用在最合理的范圍之內。在預算執行環節進行績效目標監控,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映資金流向,糾正與績效目標偏離的預算支出,停止與績效目標相違背的預算支出,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冃гu價能夠對全年預算編制和執行進行分析,總結本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為下一年預算申報提供經驗指導。
(二)有利于提升行政單位的公共服務質量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能夠增強行政單位的責任意識,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行政單位申請財政資金必須進行績效評估,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按照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慎重申請預算資金,從而增強經辦人員的責任意識??冃Ч芾硪越Y果為導向,行政單位應當強化為公眾服務的理念,從服務對象滿意度出發,提升單位管理和服務水平。推行預算績效管理,不斷強化“無效必問責”的理念,有利于提升行政單位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奠定基礎。
(三)有利于促進社會公眾參與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
預算單位進行自我績效評價、財政部門邀請中介機構組織實施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并將績效評價結果在政府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約束,確保社會公眾能夠獲取行政單位的公共服務項目運轉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是規范、監督政府收支行為的有效途徑,不僅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也擴寬了外部監督的渠道,擴大公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便于社會公眾參與對政府行為的監督,促進政府創新管理方式,進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實現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行政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知不夠充分
大部分行政單位績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樹立,未能認識到績效管理對提升預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一是有些領導只知道績效管理的概念,不了解具體管理流程,主動性不強,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不能有效的與績效管理相融合,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財政資金閑置或者浪費的情況;二是預算單位內部各科室對開展績效管理積極性不強,認為績效管理只是附加工作,領導認可度低,并未認識到績效管理能夠帶來的積極效益;三是財政部門績效管理科室缺乏主動性,對績效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國家大力提倡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主體意識不強。
(二)預算績效指標體系不完善
預算指標體系的完善是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設定科學的指標體系才能便于后期監督評價。大多地市級行政單位沒有根據單位工作實際情況建立績效指標體系,不能找準工作中的短板,不利于總結預算管理工作成效,影響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一是指標層次太過單一,指標內容不夠細化,未能考慮到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績效目標的差異,導致績效監督和評價結果可比性不強;二是績效指標設置的合理性不強,不能依據具體業務產出效益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的指標;三是績效指標的范圍小,覆蓋面不廣,不能覆蓋行政單位所有工作內容。
(三)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充分
評價結果應用是整個預算績效管理流程的最后環節,是最能展現管理成效的重要步驟,但是大多數行政單位評價結果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一是有些行政單位績效評價是為了完成工作而評價,并沒有真實的反映項目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為后續工作提供經驗指導;二是評價結果雖然客觀但是并未發揮真正的作用,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審沒有有效銜接,無法為下一年財政資金合理安排提供依據;三是評價結果與考核不掛鉤,評價結果好壞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導致經辦人員忽略績效評價工作重要性,降低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價值。
(四)缺乏專業人員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績效填報不規范,導致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難度增大。一是業務科室專業人員配備不足,申報的績效目標與實際項目工作安排不吻合,后期的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二是缺乏專業人員指導預算績效工作的開展,經辦人員學習不足無從著手,缺少對預算績效管理內容、流程、要求的清晰認識和把握,工作開展不力;三是有些行政單位預算績效職責不清,預算項目績效申報、自評是財務科室獨自完成,由于財務科室缺乏績效管理專業人員,缺少業務科室的協調配合,績效目標設置不準確,不能反映項目運轉情況。
(五)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不到位
預算績效監控是加強支出責任和效率、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手段,定期對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績效監控,發現問題并及時整改,但在實際運行中績效監控暫未發揮真正的作用。一是預算單位開展自主監控主動性不強,只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監控信息收集不完善、分析不到位,導致績效監控報告不能準確反映財政資金運轉過程和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財政部門沒有將績效監控結果準確應用,監控結果對預算資金的撥付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導致預算單位形成績效監控不重要的意識。
三、行政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改進建議
(一)全面提升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識度
預算單位可以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網絡平臺、新聞媒體等宣傳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加強領導及員工的思想建設,創造重預算、重管理、重績效的文化氛圍,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提高領導干部的績效管理意識、責任意識,并將績效管理實施情況納入單位和干部考核體系。其次,確保行政單位所有人員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共同參與。對全體干部職工分層次、分內容、有側重地開展關于預算績效管理的系統性培訓,提升人人參與的管理意識,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管理理念,廣泛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真正做到宣傳到位、宣傳到人,讓績效走進人心。財政部門在每年預算編制啟動會時,可以要求單位負責人、業務科室人員及會計人員同時參會,邀請專家講授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知識,能夠提高領導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視度,并且加強經辦人員業務能力。督促各預算單位定期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知識培訓,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宣傳預算績效管理的成功案例,讓需要學變成我要學、必須學,并通過汲取成功經驗做法,強化績效管理觀念,讓各行政單位自上而下達成績效管理的共識。
(二)加快構建標準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
預算績效指標的建立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單位要加快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績效指標體系。一是將所有指標統一分三級設置,其中一、二級指標與財政部績效指標框架相銜接,一級指標分為成本、產出、效益、滿意度四大類,二級指標分為經濟成本、數量指標、質量指標、社會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等十個小類,三級指標根據資金具體用途合理設置;二是根據資金使用類別將指標體系分為共性和個性兩部分,共性指標體系為保障日常運轉的共性支出,包括大型會議支出、業務培訓支出、大宗印刷支出等指標,個性指標體系為保障行政單位發展的個性支出,包括不同行業類別和不同資金用途,根據實際進行定期補充完善和優化調整,持續提升績效指標體系質量;三是指標設定要以定量為主,以定性為輔,定量指標要科學合理,定性指標要有實用性、可比性,不斷提升績效指標設定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提高評價結果的實用性。
財政部門要做好指導工作,真正重視起來績效管理。根據各地市支出情況制定共性項目指標體系,例如會議類、培訓類、設備購置類等。按照不同行業類別和項目支出情況制定個定指標,例如農業生產發展類、重大規劃類、信息網絡構建類等。同時實行指標體系管理共建共享、動態調整,在財政一體化平臺對所有預算單位開放,方便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從中選用相應指標。
(三)實現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充分運用
預算單位應當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財政管理效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作為預算績效管理的最后一環,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績效評價結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起到了導向作用。首先,預算單位要號召全體員工學習績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做到學以致用,以預算支出和項目進展情況為基礎,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單位的工作質量和產生效益進行績效評價。其次,推行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管理相掛鉤,根據行政單位績效評價結果來安排下一年的政府預算。在加強預算編制環節的基礎上,強化預算執行監管和執行結果評價,將績效理念滲入預算編審全過程,強化預算編制的績效導向。根據年初預算確定的項目績效目標,重點監督資金是否符合規定支出范圍,預算執行是否完成年初確定的預算績效目標等評價標準,對績效評價好的項目優先資金保障,對績效評價一般的項目督促整改,對各級重大決策部署相偏離、交叉重復的項目予以調整,對低效無效的項目進行壓縮、調整或取消,切實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
財政部門要注重評價結果反饋,及時將評價結果準確反饋至預算單位,要求各預算單位根據績效評價報告所提出的問題及有關建議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對存在偏離績效目標、資金使用低效等整改不到位的預算單位,及時調整、收回財政資金,形成預算編制過程有目標、預算執行過程有監控、預算完成后有評價、評價結果能為下一年預算安排提供依據的工作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將績效評價結果在同系統、同行業范圍內予以通報,確保預算單位明確工作中的不足,從而根據績效評價結果不斷完善績效管理體制,確保行政單位管理工作有序運轉。
(四)加強培訓與宣傳,提升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預算單位要積極組織績效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邀請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專家或組織員工去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學習培訓,針對具體操作人員,依據其崗位職責對其進行專業對口培訓,滿足預算績效管理流程中不同環節對人員的需求,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素養。定期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業務培訓,深入學習領會中央、省、市對預算績效工作的重要精神,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結合工作實際,講解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法、措施,強化理論與實踐的內在聯系,并將培訓過程轉錄為視頻課件,方便職工反復學習,能夠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同時,預算單位要進一步加強人員配置,根據業務實際情況成立績效管理團隊,配齊專業人員隊伍,規范工作流程,梳理內部各科室的績效管理工作職責和流程,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貫徹落實。提升績效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有利于提升工作時效,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服務質量,使預算管理工作更為合理。
財政部門可采用經驗交流會的方式組織所屬預算單位的績效管理人員進行切磋學習,對各單位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進行梳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定期開展討論,分享優秀案例及經驗。同時,可以通過開展知識競賽的方式提升各預算單位的參與積極性,將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理論轉化為學習知識點,全面增進經辦人員對預算績效管理知識的知曉度和理解度,督促各單位績效管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工作者的業務勝任能力,從而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五)強化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
績效監控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持續性管理,預算單位需明確績效監控內部分工,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及時填報績效運行監控情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了解監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剖析原因,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糾正,改進項目運行和管理方式,加快預算資金撥付進度,促進績效目標按期保質保量完成。
財政部門應當定期開展預算績效運行監控工作,范圍覆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對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和預算執行進度進行雙監控,根據實際情況對重大項目開展延伸監控。績效監控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督促預算單位及時糾正,對于問題嚴重的單位可視情節暫緩或停止預算撥付。財政部門可在一體化系統績效管理節點設置預警,發揮信息化的優勢,對預算單位線上填報的信息進行實施對比分析,對預算執行或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發生偏差的設置提醒,督促預算單位及時主動整改。
四、結束語
推行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是現階段行政單位財政制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行政單位更好的開展預算管理工作,體現了政府治理體系不斷優化的時代要求。當前行政單位在建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時仍面臨一系列困難,各行政單位應該加強對于自身情況的綜合調研與分析,明確當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諸多不足,以問題為導向,堅持科學性和合理性為基本原則,提升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識程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加快構建績效指標體系、提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行政單位要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出發點,加快完善現代財政體系。根據行政單位自身情況,多角度剖析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探索新舉措,不斷提升預算安排和使用效益,保證行政單位預算管理體制高效運行,促進行政單位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燕蕓.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管理[J].經濟師,2022(5):81-82.
[2]張君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與應對策略研究[J].房地產世界,2021(18):134-136.
[3]隆碧華.新時期下加強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1(9):165-166.
[4]金玉.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1(2):41-42.
[5]楊春玲.行政單位績效管理中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管理方法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0(1):170-171.
[6]文穩,莊加云.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探究[J].財會學習,2022(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