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有兩處瓶頸,一是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難度大,二是教師對產業信息的更新、迭代不夠及時。”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南湖職院”)院長朱建柳說。
面對這一難題,南湖職院以打造上海新型高職技術學院為目標,通過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產業學院、打造“雙師”師資隊伍、強化數字化賦能實訓中心等舉措,創新出產教融合新機制,為上海數字化轉型培養了大批高適應性應用型人才。
打造產業學院,共建協同育人平臺
當前,職業教育面臨著產教融合“兩張皮”、教育政策難落地的現實挑戰。針對這些問題,南湖職院堅持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新機制,共同培養數字化轉型、城市更新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創新產教融合新機制,就要把行業發展的需求融入整個學校建設過程,圍繞產教融合深度推進,打造校企協同創新的育人平臺。”朱建柳介紹,南湖職院結合系部特色,以學院專業群為依托,進行深度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并通過“政行校企”多方合作,共建指導委員會,共同指導產業學院的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考核評價管理和改革等重大事項決策。同時,校企共建由學校骨干教師和企業行業技術專家組成的雙元融合教學創新團隊,共享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法,共育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賽證活動,研發創新創業項目。
2022年起,南湖職院堅持“一學院一特色”,陸續與各大企業共建了四所產業學院——
與上海多媒體行業協會、睿泰集團等單位共建數字新媒體產業學院。該學院積極推進數字創意專業群建設,以“共育共訓”為指導思想,與企業合作創新了校內外“雙導師”教學模式。在全景拍攝與制作、智能硬件搭建、影視后期制作等實訓課程中,企業工程師和學校專業教師聯合授課,挑選與專業教學目標相近的企業項目,分解項目內容,轉換成學習任務。工程師根據任務要求確立分工,教師依據學生能力組織學生分組。教師側重學習過程中的指導,工程師側重階段目標的進度把控和技術問題的解答,學生以作品或項目成果展示的方式呈現學習效果、交流學習過程、分享制作經驗。教師和工程師共同制定評價標準,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與上海市東湖集團共建以智慧商旅商貿專業群為依托的東湖酒店產業學院,共同成立上海市智慧文旅產教實踐中心,以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用為龍頭,帶動直播電商與互聯網營銷、民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協同發展;與上海商學院、錦江集團共同成立國家泛酒店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雙方共建“雙導師”團隊,共同開發“酒店管理服務”專業課程,共育旅游行業及酒店管理的高端人才。
與上海市仁濟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共建現代健康產業學院,由合作單位支持辦學建設、參與辦學過程和檢驗辦學成效,校企共同開發“基礎護理”專業課程。2022年,健康護理系教師與仁濟醫院護理專家一起組成的“兒童護理”教學團隊,獲2022年上海市高職高專醫藥健康類專業教指委比賽一等獎。2023年,現代健康產業學院獲批上海市首批職業教育現代產業學院。
與上汽集團、寧德時代等企業共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圍繞未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車服務專業群。同時,南湖職院與同濟大學、上汽集團共同成立了全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共同體,進一步實現企業生產流程到教學過程的高效轉化,培育契合產業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2023年,南湖職院還與上海市虹口區北科創集團共同成立了上海市虹口區產教融合聯合體。朱建柳表示,通過打造產業學院、共建協同育人平臺等舉措,推進了師資隊伍的校企共訓、互融互通,強化了專業與產業、課程與崗位的對接,提高了學院的人才培養水平。
數字化賦能,構建現代化實訓基地
南湖職院汽車專業的一堂實訓課上,學生們佩戴著XR眼鏡,在觀看電池包的分解圖,各個零部件清晰地呈現在他們眼前,分解后的零部件還可以進行720°翻轉觀察,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了解電池包的工作原理和內部結構。同時,教師也進入同一場景,幫助學生了解相關部件、排除故障隱患,學生可以上手操作并反復練習。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到深度還原的工作情景,解決了傳統教學實訓過程中“看不到、進不去、成本高、危險性大、不可逆”等難題,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質量。
朱建柳介紹:“教育要現代化,南湖職院積極探索元宇宙生態在職業教育實訓場景中的應用,搭建數字化產教融合虛擬仿真基地,將數字化技術和實訓中心進行融合,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023年,南湖職院作為教育系統唯一入選單位,其數字化產教融合虛擬仿真基地入選第一批上海市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建設成果名單。
數字化產教融合虛擬仿真基地是通過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借助數據模擬真實場景,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去學習、體驗并解決真實的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為了解決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習中高投入、高難度、高風險、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三高三難”問題,南湖職院搭建了“5G+XR”的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依托5G數據傳輸,配合XR技術,構建虛擬課件、實訓視頻與虛擬交互實訓三個教學內容,滿足多門課程的多項實訓教學需求。學生通過佩戴虛擬現實眼鏡在模擬場景中對新能源車進行上手操作,如同“身臨其境”。同時,教師也可以進入同一場景與學生交互,進行授課和指導。這種實訓方式不僅降低了實訓成本、操作風險,還讓學生獲得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僅解決了學生專業學習中的難題,還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職業場景,深度體驗實際工作情景。
南湖職院健康護理系則以數字化驅動教學改革,建立護理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進行護理技能訓練。不久前,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上海市選拔賽中,南湖職院健康護理系部的袁媛團隊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晉級國賽。袁媛團隊針對嬰幼兒護理技術課堂難以真實呈現的教學難點,打磨出參賽作品《嬰幼兒綜合護理》。該作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靈活使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營造操作性更強、風險性更低的實踐環境。同時,PC端仿真實訓和實訓室高仿真模擬人練習的結合,實現了教學的虛實互補,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此外,南湖職院健康護理系還構建了3D仿真新生兒病房,利用數學、物理學、電子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理論和技術綜合模擬出同新生兒生理活動機制高度一致的“數字新生兒”。學生佩戴VR眼鏡即可全方位感受嬰兒發育過程,通過高仿真嬰幼兒護理實訓系統提升護理水平。該系統可實時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精準反饋操作準確度,解決學生難以體會新生兒視角、護理實操中的“人倫道德”等問題。“先進的數字化護理實訓教學方式,為護理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提升了護理生的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朱建柳說。
多措并舉,培養高質量師資隊伍
2022年,南湖職院新能源汽車專業的教師譚曉兵、趙磊到上汽集團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五個多月的實踐學習。企業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內容:線上培訓、與工程師研討新能源技術、新能源電池耐高溫高壓試驗、了解最新無人駕駛技術等。他們深入企業一線“充電”,不僅了解了企業文化,更感知了行業前沿技術和發展動向。談及這次企業實踐,譚曉兵表示:“企業實踐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將企業最新的生產技術帶回課堂,使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真正接軌。”趙磊則認為:“未來將真實工作環境和企業工作案例帶入課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為專業建設指明發展方向,師生都能受益。”
“專業教師對產業新技術、新崗位等的認識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迭代?!敝旖f,“南湖職院采取多條腿走路,讓教師的能力水平能夠實時跟上行業企業的變化?!?/p>
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幫助教師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南湖職院采取“內培外引”的方式,從兩方面著手培養高質量師資隊伍。
一方面,引入優質資源。南湖職院與上汽集團、上海市多媒體行業協會、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等企事業合作,簽訂產教融合戰略框架協議,建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引進行業企業專家、醫院資深護理骨干等,建設上海高職高專院校市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和上海中等職業教育市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引入先進的技術和資源,通過學校各級師資培訓平臺,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去企業實踐。南湖職院與永達集團、東湖集團、上汽集團等企業進行合作,帶領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通過企業實踐,教師了解了前沿技術、拓展了專業知識、更新了理念、開闊了眼界。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還將實踐中獲得的新信息、新技能、新知識,轉化成教學能力,結合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編寫教材,利用教材反哺教學,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多元發展,積極拓展社會服務
2023年4月11日,上海虹口開放大學迎來了50名新學員。有的學員激動萬分地說:“平時工作太忙了,藝術類的培訓班又少,沒想到現在開到了家門口,上課的老師還都是‘行業大咖’,終于可以圓我們的藝術夢了,太好了!”
上海虹口開放大學是南湖職院開放教育系統內成立最早的一所分校,其依托區域優勢,聚焦社會需求,建設了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專業。學校近兩年先后開設了行政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工商管理等六大專業門類,在校生近400人。南湖職院通過終身教育平臺的打造,既滿足了市民提升學歷、終身學習的需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在社會培訓方面,南湖職院立足區域特點和發展需求,與行業龍頭企業東湖集團、喜馬拉雅、上汽、仁濟醫院等企業合作開展社會培訓服務。同時,南湖職院是汽車維修員、咖啡師、調酒師等職業等級鑒定站所,圍繞汽車維修技能證、海員船員證開展相關職業培訓。
在積極承擔社會功能、多方面開展社會服務的同時,南湖職院還積極參與職教幫扶工作。
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2022年初,南湖職院汽修專業的教師汪琦不遠萬里去到云南省馬關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發揮他高級技師的專業特長,為提升當地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人才貢獻了一份力量。幫扶過程中,汪琦積極探索調研,手把手開展教學指導,協調各方資源開展教師培訓,快速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改進學校實訓操作場地和設備,排除安全隱患,為學生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實訓環境;帶領汽車組教師們組成科研團隊,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成功申報縣立項課題。
2023年,汽修專業的教師蔣勇選擇入疆到澤普縣技工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柔性技能幫扶工作。面對澤普縣技工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基礎薄弱的現狀,蔣勇立足實際,成立了“蔣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以骨干教師為核心,以師帶徒為主要培養形式,開展學科研究,完成汽車維護保養校本教材及課程資源建設。他們帶領學生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斬獲了“汽車機電維修”項目三等獎。
風雨兼程,傳續薪火。朱建柳表示,接下來,南湖職院將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形、五年出教育特色”的計劃,基于現有基礎,開設一些長周期技術技能培養的專業,繼續聚焦數字化轉型,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四所產業學院的建設,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實訓中心和社會服務方面進行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