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啟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筆者作為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八中學隊長被任命為校長,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筆者認為,以教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中心是抓好“扶智”工作,而“扶智”關鍵在課堂,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點是解決課堂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為此,我們幫扶團隊在深入課堂、廣泛聽課的基礎上,發現了本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
教師課堂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解決滿堂灌問題——轉變觀念和行為。從時代要求及“三新”改革來看,基于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課堂,必須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關鍵能力發展為核心,要重情境創設、策略選擇、過程教學、活動設計和多元評價。這便要求教師依據學習科學規范教學行為,打破滿堂灌。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三:一是課堂必須或多或少運用信息化教學,以此提升師生知識的遷移、整合和運用能力;二是課堂必須有情境創設,讓問題創設來源于社會生活,讓創設問題的解決策略內化為處理生活真實問題的能力與素養;三是課堂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精講、學生深度思考后多說,變“滿堂灌”為“大家談”,變“獨角戲”為“群英會”。
解決課堂教學內容研究不透、方向把握不準問題——講座指導。幫扶團隊積極搭建平臺,引進各學科教育教學專家和名優教師,給全校教師作高效課堂、學科素養、高考評價等主題學習講座,讓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新高考改革的理念與做法,做到課堂有的放矢。
解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問題——集體研課。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發揮集體智慧,共享優質資源,營造交流、合作、探究的學術氛圍。因此,幫扶團隊積極指導學校集體備課工作。一是集體備課活動堅持“四定”“六備”“四統一”原則,分別是指: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備教學法、備教學過程、備作業檢測;同一層次班級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檢測。二是規范操作流程:主備人初備(形成初案,把準大方向)—主備人說課(講明這樣備的道與術)—集體研討修訂(集思廣益,形成共案)—教師個人加工(根據師生實際,形成個案)—課堂實踐與反思。三是狠抓集體備課的落實:校領導、年級主任、學術委員會成員通過推門聽課和集體評課來檢查督促集體備課的落實情況,保證既要備好課更要上好課。
學生課堂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解決“學多習少”的問題——加強變式訓練。學生學習是“學得(識得)和習得”的過程,學得多為知識,習得多是能力。課堂上,并不是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多,更不是學生學得越多就習得越多。變式訓練是教師教得精,學生學得好、習得多的有效途徑。實施變式訓練緊緊抓牢學生思維主線,通過問題情境的變更或思維角度的轉變,培養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升綜合素養和能力。
解決動手多動腦少問題——構建思維導圖。幫扶團隊發現本校學生普遍學習勤奮,但習慣聽教師講,忙于做筆記、抄筆記,而缺乏深度思考、高階思維。因此,幫扶團隊倡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構建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整理所學知識信息,理清知識內在邏輯關系。思維導圖的構建,不強調格式統一,而強調自主構建,強調知識的發散或串聯,以及知識的整體性和內在邏輯性,以此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通過以上舉措,六盤水市第八中學的課堂質效有了較大提升。當然,我們深知抓好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并非易事,做好“扶智”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