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大力實施“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依然面臨學生學習起點不一、知識積累差異大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分層教學是關鍵。
開展分層教學與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異曲同工。就現代教育理論而言,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在英語教學中主要為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方法,從而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實施分層次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首先,教師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在英語學習方面,學生不僅存在英語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存在英語學習能力上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同一個尺度和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生。其次,教師要給予不同水平的學生適切的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要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建構起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英語學習模式,同時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科核心素養,進而實現知識與能力雙豐收。最后,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適合不同層級學生發展的教學情境,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具體而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層級,以三個層級為最優,如優、中、弱。對于優層級學生,教師要促其更優;對于中層級學生,教師要幫助其向優層級沖刺;對于弱層級學生,則要耐心、一點一滴地幫助其恢復學習自信。
落到教學實施上,教師應從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能力達標檢測等多方面進行分層。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四點。第一,教學目標要分層。教師要依據每位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制定與其相適應、能夠完成的學習目標,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具體策略來達成這些目標,使所有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課堂提問環節要分層。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什么樣的問題以及由誰來回答都將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環節時,教師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對問題的難易程度作合理評估。第三,鞏固環節要分層。做練習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必備學習環節。整齊劃一的練習可能讓優層級的學生“吃不飽”,而弱層級的學生“吃不了”,所以練習鞏固也要講究分層。教師可圍繞夯實基礎和提升能力將練習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題、綜合題和能力提升題。其目的就是讓各類學生都能在鞏固中收獲進步,在挑戰中提升學習能力。第四,學生評價要分層。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進度、成績、進步情況、個性特色、能力等方面,作出不同的、實事求是的評價,為學生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
教學的目的不是選擇學生,而是讓每個學生有更多成長的選擇。作為教師,我們要始終牢記: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要把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提升和發展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落實分層教學、讓這種課堂模式“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需要教師有堅定的信心、執著的信念,有為了學生不辭辛勞的內驅力,還要有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我們要在分層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幫助學生認識并不斷挖掘自身潛能,獲得長足的學習能力和規劃未來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