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教育教學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評獎只是舉措,是“從實踐中來”的過程,推動教育變革才是目的,這些優秀教學成果理應“回到實踐中去”。吳正憲團隊的《提高農村教師執教能力的團隊研修實踐》《“兒童數學教育”的實踐探索》,分別榮獲了2014年、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近幾年,他們又將這兩項教學成果融會貫通進行推廣應用。本刊將從專家團隊、示范區、基地校、種子教師四個層面,總結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經驗,講述背后的教育故事,探究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惠及更多師生的可能路徑。
2023年9月12日,貴州省畢節市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屬第一實驗小學的教師研修活動結束了,老師們久久不愿離去,他們圍著我,述說著三年來參加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成長與感受。有的老師緊緊拉著我的手,眼里飽含激動的淚水;還有位老師架著雙拐由家人陪護來到現場,只為與大家相聚在兒童數學課堂;孩子們更是熱情高漲,合影、簽字,久久不愿離去……此情此景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地感受到山區師生迫切成長的需要,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正好回應了基層的需求。我們要將兒童數學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推廣到所有需要的地方,把專業的服務送給最需要的人,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做點兒實實在在的事。
金沙,我還會再來……
——吳正憲寫在研修活動后
2020年12月,教育部啟動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推廣優秀教學成果的過程就是將成果經驗轉化為引領基層教師積極實踐與自我反思的過程。成果持有方需要在傳播中努力幫助教師把握成果的核心要義,從理念到實踐,從學術到悟道,從運用到創生,在“最后一公里”上下足功夫。
《提高農村教師執教能力的團隊研修實踐》和《“兒童數學教育”的實踐探索》兩項國家級教學成果是吳正憲團隊對多年來教育實踐的總結與提煉。兩項成果一脈相承,希望在兒童數學教育的實踐探索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團隊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實現兒童的全面成長和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形成更大合力,更有利于示范區推廣工作的開展,我們將兩項成果合二為一,定義為《在探索兒童數學教育實踐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學成果推廣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挑戰,面對11個示范區的熱切期望,如何將成果從“建構”走向“解構”,從北京走向全國,從特殊走向普適,切實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三年來,我們走過了一條創新、探索、實踐的幸福推廣之路。
搭建成果傳播綠色通道,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優勢是,經過時間和學校的驗證,已形成較穩固的團隊、機制、策略等,難點在于應用的環境和人變了、路徑長了。推廣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復制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思想,也不可能時時陪伴指導。對此,吳正憲團隊探索出教師研修六大策略,形成了“1(總站)+10(分站)+N(基層教師)”的團隊研修機制,輻射帶動不同區縣農村教師群體專業成長,喚醒他們的職業狀態和專業追求。為確保項目的有效實施,總項目組指導示范區積極探索“三合一”推進機制,即總項目組、示范區行政部門、示范區研修部門共同發力,行政與業務協同推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起“1+11+110+1100+N”的推廣機制,即1支專家團隊、11個示范區、110所基地校、1100位種子教師,N指的是每個示范區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努力將兒童數學教育的理念推廣、輻射到每一位教師,促進每一位教師執教能力的提升。
思想的打通。我們認為,學術悟道是教學成果推廣的核心。兒童數學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義是兒童觀、兒童數學教育觀、“好吃又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實踐。改變人的行為首先要改變人的思想,我們積極開展專題培訓、提供書單、組織專業閱讀,讓教師在示范區、基地校開展的系列讀書活動中,交流學習心得和觀課心得。如吉林省長春市示范區開展了“相約星期二”讀書交流活動,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閱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案例式解讀》《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等書籍,將研讀貫徹新課標與實踐兒童數學教學成果緊密結合,使他們更加深入地領悟兒童數學教育的真諦,做到理解兒童、理解數學、理解兒童數學教育,激發了教師的教育情懷。
研修的打通。我們認為,教學成果推廣的中樞在于區域教研部門。只有依托區域教研部門,使教學成果傳播與教研相融合,才能影響更多師生。各示范區緊緊抓住區域教研,牽頭成立由教研員、特級教師等組成的區域指導專家團隊,與專家團隊密切配合,負責總項目組和示范區研修活動的設計、實施、指導和總結。如黑龍江省雞西示范區以“學習引進—深度融合—實踐創新—總結提升—形成新常態”為基本路徑,組建專家指導專家團隊和百人研修團隊,實施“找準真課題、開展真研究、收獲真成果”的百人小課題研究,大大提升了雞西教師的研究能力。
基地校的打通。我們認為,基地校是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經驗的輻射地。任何一項創新都要有開拓者和引領者,只有區域和學校共同發力,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實處。新疆阿克蘇示范區以“吳正憲國家級小學數學成果推廣實驗區”的學習活動為載體,組織各基地校建立學習交流微信群,教師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融入教學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研究氛圍,提高了示范區各校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
開發推廣應用課程,提供優質學習資源
推廣應用的最終目的是形成優秀教學成果共享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對優秀教學成果的再解讀,對核心內容進行再提煉,構建“好吃又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課程,為示范區提供系列學習資源。例如,新課標出臺后,多個示范區提出要求——能否借助課標修訂組專家的資源進行指導,讓教師們系統理解新課標的新精神、新理念,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很快研發出落位新課標關鍵問題的研修實踐課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系統設計了涵蓋小學階段四大領域、七個主題的系列教研活動,立足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理解,圍繞小學數學學科內容的結構化分析和關鍵教學問題,通過案例解讀促進新課程的實踐與落實。還積極組織線上教研和線下送教活動,通過微主題講座、課例評析、專家示范、互動答疑、實踐作業、單元說課等多種方式,幫助各示范區小學數學教師學習和理解新課標、新課程。
深耕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課堂的優化是驗證優秀成果轉變的重要指標。為了把兒童觀、兒童數學教育觀、兒童數學教學策略更好地推廣到示范區教師當中,讓更多學生享受“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教育,從項目伊始,我們就抓住課堂轉化這一關鍵點,具體包括以下四條線——
專家引領線。總項目組定期開展研修活動,項目首席專家親自示范現場課、研究課,與示范區種子教師進行同課異構,使教師們通過對比、反思,明確自己課堂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們經常感嘆“為什么吳老師想到的,我沒有想到”,進而從兒童視角、學科把握方面尋找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
自主學習線??傢椖拷M積極構建八大特色課堂推廣應用課程模塊,邀請團隊專家進行線上培訓,提供優秀課堂教學資源供教師們學習,使教師明確八大特色課堂的目標追求和操作策略,在常態課堂中進行嘗試、對比、感悟、應用,在自主實踐中不斷提升。三年來,教師們的一篇篇反思案例、一節節常態改進課,呈現出深耕課堂的教學樣態。
同伴研磨線。為進一步促進種子教師之間的交流,展示教師的研究成果,總項目組搭建平臺開展說課活動,專家組成員對說課教師進行逐一點評,通過交流激發教師共同研磨課堂的熱情,為改進課堂奠定了基礎。
地區推進線。在總項目組的大力推進下,各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北京市房山區進行了“兒童友好課堂”的實踐探索,將八大特色課堂和本地區實際相結合,從4個維度、21個方面進行全區課堂改進;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在全區范圍內舉辦了“我與課堂共成長”課堂評優活動,促進理念向行為轉變;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示范區采取“113”策略推動“兒童數學”的課堂生長,打好“研讀書籍、研究課例、確立課題”這一基礎,抓住“兒童數學課例研修”這一核心,推動“區域、項目校、種子教師”三個層面的聯動。
構建推廣應用機制,激活應用轉化的活力
2020年12月,總項目組就建立了成果推廣共同體,通過討論、交流、協商等方式明確各示范區工作推進的重點和路徑,指導示范區構建全員、區域、學校三級教研聯動,基于教學中的真實問題,開展多樣化研修,形成共研、共創、共享的研修機制。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11個示范區在總項目組的帶領下協同共進,積極開展成果推廣工作,紛紛召開項目啟動會,把成果推廣作為區域教育發展的重要契機,努力落實總項目組的各項要求,認真組織教師參加總項目組的各項研修活動,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開展讀書交流、課例研修、專家講座、課題研究等豐富多彩的推廣研修活動,努力推進“十、百、千”工程,使之成為成果輻射的火種,帶動更多教師踐行兒童數學教育思想,形成成果傳播的持續力量。
形成各具特色的推廣經驗。積極發揮核心基地的作用,為其他示范區和基地校做出示范引領。比如:固原市西吉示范區以案例研修為主線,開展“學習—實踐—反思—研討—展示”為基本模式的教研活動;吉林省通榆縣教育公眾平臺開辟了“成果推廣資源”和“成果推廣動態”兩個專欄,將成果持有方和全國目前關于成果研究的相關資料分類放到資源庫,同時也將推廣應用過程中形成的優質資源陸續吸納進來,實現資源共用共享;甘肅省靜寧縣努力實現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兩個轉變”,從而達到教師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教學質量“三個提高”的研修目標。
回望《在探索兒童數學教育實踐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走過的研修歷程,總項目組面向全體示范區骨干教師召開方案研討會、階段總結展示會6次,開展系列研修培訓活動24次,累計培訓20余萬人;各示范區開展讀書交流、專家講座、課例展示、課題研究等研修活動1000余次??傢椖拷M和示范區攜手聯動,深化成果推廣應用,實現了以下發展目標——
其一,促進了兒童數學教育理念策略的深入理解和落實。示范校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了吳正憲團隊提出的兒童數學教育六大策略,生成了本土化的兒童數學教育策略,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北京市房山示范區小學數學學科在最近一次國家教育質量監測中,學生學業水平、學習興趣明顯提升。
其二,進一步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數學課堂應該是“好吃又有營養”的,不僅要傳遞知識、啟迪智慧,還要完善學生的人格。各基地校跟隨吳正憲團隊的腳步,積極進行兒童數學教學改革,凝練了獨具特色的活力課堂,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兒童數學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改進課堂學習方式,提升課堂育人質量;通過課堂實踐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借鑒、結構化的課堂教學策略;通過名師引領、課例研修、課后訪談、同伴研修等策略,促進示范區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專業能力的整體提升,重塑了數學課堂的新型樣態。
其三,推動了數學教研方式的轉型、升級。各示范區在成果推廣的帶動下,區域教研、學校共同體、基地校等多維多級的教研網絡已經形成,教研特色紛紛呈現。如河南濮陽示范區批準立項一批成果推廣專項課題,用科研的方式激活教研,深入推進項目的進一步落實。
其四,加快了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在兒童數學思想的本土化實踐中,示范區種子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不斷增強,知識結構不斷豐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三年中,各示范區形成研究成果110項,教師獲獎1200余人次。
作為教學成果持有方,我們會繼續做好推廣工作,做實幫助指導,深化成果研究,講好兒童數學教育的故事,講好教師專業成長的故事,在兒童全面可持續發展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