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至關重要,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從而促進語感的發展,增強綜合學習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看到,由于升學壓力,不少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習重點應放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時間與閱讀量明顯下降,閱讀方式也比較單調,而且導致一些學生的閱讀功利性較強。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獲取的途徑更加多樣,教育教學載體得到一定優化。這要求教師們采用新的方式讓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雙減”政策的出臺,為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利契機。我們必須不斷探索、實踐、完善,以便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相適應,滿足當下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達成我們的教育目標。下面筆者就從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打造高效閱讀課堂
培養學生閱讀累積的習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知識的累積能力 ,沒有充足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摘錄、多背誦,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同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選擇適合他們的語言材料,鼓勵他們多練筆、多表達、多分享。此外,還需引導學生認識到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并教會他們做讀書筆記的基本方法,如批注、評論、仿寫等。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留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留白”能夠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更自由地徜徉在閱讀的世界,并從中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閱讀本就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挑戰自己的極限。此外,還應該特別關注那些沒有被充分利用的閱讀教學資源,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時產生更愉悅的閱讀感受。
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閱讀,不僅僅意味著讀書、識字,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掌握閱讀技巧,并在語文學習中發揮作用。讀書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自主性,他們需要獨立地探索、分析、推敲,并將自己的看法、態度、意見融入文本。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機會去探索不同的觀點,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才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從而更加自信地完成課堂任務,為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強多媒體教學。如今,多媒體已經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為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直觀性、形象性是多媒體教學的突出特點,使用多媒體工具,可以輕松地呈現復雜的信息,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它可以通過聲音、圖像等,向學生傳遞文本的背景信息,讓他們通過觀賞和聆聽富有趣味性的圖片或音樂,產生閱讀的好奇心,提高閱讀的理解力。舉例來說,執教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水滸傳》影視劇的經典片段,以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他們閱讀原著的興趣。
打開學生閱讀視野
激發閱讀hBii17l0vk/WBgwYoIou2LXeiMJw8WkWFRHWasFxSog=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中學生對閱讀并沒有太大興趣,也未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要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走向更廣闊的閱讀天地,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一是故事敘述法。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文本,同時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為了讓學生愛上讀《西游記》,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故事會的方式,請學生講“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這些經典故事。
二是視頻觀看法。教師可以適時帶領學生欣賞一些經典影視劇,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閱讀內容。比如,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紅樓夢》這部名著的興趣,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找到經典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相關劇集,利用自習時間組織學生觀看。
三是材料交流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閱讀資源,鼓勵他們主動分享,成為積極閱讀者。例如,在執教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蟬》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這篇課文選自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是作者花了足足30年時間寫就的科普巨著,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材料,再根據書中內容制作昆蟲名片,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每個學生所接觸的課外讀物畢竟有限,除了上述方法,教師還可以提供經典閱讀書目,幫助他們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
營造閱讀氛圍。教師可以讓喜歡閱讀的學生與缺乏閱讀興趣的學生組成讀書興趣小組,相互幫助、相互學習,還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讀書活動,比如每周選擇一個時間段,讓學生自由挑選喜愛的文章來閱讀,并將自己的收獲和感悟通過板報等方式與同學分享,提高他們的閱讀獲得感。此外,要創建利于閱讀的環境,教師還需與家長攜手,形成合力。可以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深刻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未來發展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和孩子開展親子共閱,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教師帶頭讀書。“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以身傳道,使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言行中獲得啟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以適應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當前,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上,更多注重的是監管和為學生提供具體幫助,筆者認為更好的策略應是與學生共同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師生共讀中,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切實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水平。
傳授閱讀之“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統編版語文教材強調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總主編溫儒敏提出,“希望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格外注意閱讀方法問題,重視閱讀速度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加強課外閱讀方法的講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其終身閱讀打下基礎。比如在閱讀篇幅較長的文本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先進行通篇快速閱讀,再針對重點詞句進行精讀并仔細分析揣摩。因為真正的高效閱讀既要求有速讀的能力,又要求有精讀的技巧和耐心。
在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造力。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理解,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重視對學生閱讀體驗與個性化學習內容的設計。例如,《傅雷家書》這部名著涉及道德、文化、藝術、歷史等多個領域,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閱讀,再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悟其中的深意,對這部名著形成自己的個性化解讀。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重視學生的閱讀,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