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年來,上海市奉賢區鄔橋學校深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尊重學生興趣、堅持個性化培養為導向,以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為重點、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主線,積極推行社團“導師制”,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堅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辦好有溫度的教育,充分發揮社團的育人作用,促進了學校健康、長遠地發展,也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效與現代化治理水平。
構建新型社團工作機制
學校著力推進人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務實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踐活動。在探索優化社團工作機制的過程中,學校號召教師代表進行多輪討論,最終確定將原先“管教型”的工作方式轉向“導師制”,即從校外聘請多名思想素質過硬,同時具備專業特長的教師擔任社團導師,建立起一支開放、多元的教師隊伍,請他們與學校教師共同傳授學識、技能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指導學生開展多姿多彩、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為此,學校創新管理機制,一方面為校外導師開展社團活動提供方案、經費、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請學校教師分享教學資源,提供教育教學業務、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指導,確保每一位導師上崗前,能夠明確社團“導師制”的基本內涵,清楚開展社團工作的基本職責、工作原則、工作內容與要求等,并通過教育教學培訓,能夠直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悉心的生活指導、適切的技能輔導和心理疏導。
上海市奉賢區鄔橋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在社團“導師制”的保障下,我們進一步滿足了學生不同成長時期個性化發展的多維需求,促使他們得到了自我淬煉、塑造和發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有溫度。
組建多元社團,開展多樣活動
學校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經過多年實踐,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社團課程體系。目前,學校開設的社團活動主要由每周固定的師生結對活動與課后托管時段的特色社團活動組成。社團種類多樣,按照內容劃分,有藝術類社團、運動類社團、科技類社團、文學類社團、保健與推拿類社團;按照性質劃分,有主題學習型社團,拓展型課程社團、探究型課程社團;按照社團成員構成劃分,有生生社團、師生社團、親子社團。不同類型的社團開放時間也有差異,如古琴社團等師生社團每周一下午開放,牡丹國畫社團等生生社團在“快樂三十分鐘”時段內開放,“優質爸爸成長營”等大部分親子社團則在周末開放,盡可能滿足教師、學生、家長的需求。
多類社團的開設為導師開展社團活動提供了前提,也起到了驅動導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作用,不僅能夠豐富師生的課余生活,還能夠以社團為載體搭建導師與學生平等交往的平臺,進一步增進師生關系。師生社團中,導師與學生既保持著“教”與“學”的關系,又積極創建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的關系。例如,古琴社團的導師與學生經常一起磨煉琴技、分享感悟、探尋古琴的魅力。又如,國韻社團學生對導師充分信賴,經過導師的悉心指導,他們在舞臺上表現得精神抖擻、自信滿滿,在第十五屆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中獲得金獎。
搭建溝通橋梁,增進師生情感
開發“向問”App,增強師生線上溝通
2021年,學校創設“向問”App線上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社團導師進行規范管理,便于導師與學生建立線上聯系,為導師開展社團活動提供發展助力。該平臺數據顯示,自創設至今,導師共開展關愛工作885次,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觀察219次,組織線上家訪12次,平均每位導師共計完成師生溝通507次,家校溝通41次,收到學生寄語76次,可以看出,“向問”App線上平臺很受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此外,學校還在該平臺中設計了社團導師記錄卡功能,該卡片分為“初見學生的印象”“緣妙不可言”“對你說的悄悄話”三部分,便于導師記錄與學生初次相識的印象、與學生一起參與的活動以及想向學生訴說的心里話。
開辟“馨”課堂,組織師生交流活動
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科任教師相比,校外社團導師與學生的溝通時間較短、溝通機會較少,為進一步增進社團導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學校另辟蹊徑開設“馨”課堂,即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營造溫馨的教育氛圍,給予師生促膝談心、開展趣味游戲、共同學習的契機。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將“馨”課堂搬至官方公眾號,并動員全體社團導師在線上為學生投送溫暖“加油包”,鼓勵學生在家不忘培養興趣,增進了師生溫馨親密的“導學”關系。在寬松的社團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提高,在思想、生活、學習、心理等多方面也獲得了指導。在進行多次深入互動的過程中,每一名導師都能夠做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向他們敞開心扉,與他們共同成長,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開展親子活動,深入推進協同育人
建校以來,我們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著力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隨著“導師制”社團建設不斷推進,學校對家校合作工作也做了新的設計。例如,在親子社團中開展“好媽媽成長營”“優質爸爸成長營”“隨遷子女生涯教育研討活動”等系列家長沙龍活動與開放式社團活動,請導師從多個角度為家長講解通過家庭教育促進學生興趣養成的辦法,使他們深入了解學校的育人理念和社團活動的目標,幫助家長建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而適切的教育方法,并為他們進行親子溝通提供建議,以更好地發揮家校合力的作用,達到“家校攜手,和諧育人”的成效。
砥礪教育初心,用心澆灌花開。社團“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提高了學校的美譽度,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指數也明顯提高;增強了教師的德育能力,使他們在社團活動中充分發揮了“教”與“導”的作用,讓師生之間建立起堅實的溝通橋梁;喚醒了教師發展的自覺性,激發了他們獲得專業成長的愿望,促使他們提升專業素養;營造了更加和諧的育人氛圍,為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創造了更多機會,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水平也得到了普遍提升……
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在社團建設方面推進實施“導師制”,為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支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