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 | 本刊編輯部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持續推進教育治理效能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區域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議題。
教育治理效能是衡量教育治理目標實現程度的關鍵標識,其本質內涵是教育治理主體的實際行為表現與治理目標之間的匹配程度。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就是要提高教育治理過程的有效性以及治理目標的達成度。作為山東省的縣級教育大市,新泰市擁有186所學校,在校生22萬余人。在縣域教育治理架構中,他們將學校作為教育治理的主體,以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動區域教育治理現代化。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教育政策在基層落實緩慢、學校管理輕過程重結果、教師評價偏成績弱教研、學生發展空間因實際情況而受限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教育治理的主體、客體僅停留在校級層面,沒有落實到具體的“人”上。
針對以上問題,新泰市教育和體育局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教育機制改革、教研體系構建、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實施了綜合改革,在系列教育改革基礎上提出了“基于班級的新時代教育微治理實踐研究”課題,削弱多余層級,把教育治理的目標、過程、結果、評價直接作用于班級這個治理主體,從教育治理架構的最小管理單元切入,構建“五維五級”教育微治理評價Tz+sX+2zF55gLZuuEYU1tJZFyE2qCl/apZJBrIhYavM=體系。
與此同時,新泰市將“培育好學生,成就好教師,引領好家長,治理好班級,打造好學校”作為教育治理目標,在縣域開展全學段、全班級、全要素參與的教育“微治理”實踐研究,以學生、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為治理主體,從學生培養、教師賦能、家校共育、班級治理四個層面,實現班級—學?!h域的整體推進,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追求育人價值的最大化。
于縣城的孩子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新泰市教育和體育局立足縣域教育實際,旨在通過合理的教育治理權益分配標準與體系的建構,達到教育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高效化,進一步提升區域教育治理水平,保障受教育者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