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的心血,主要描寫神仙狐鬼精魅之事,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其中描寫的女性多種多樣,各有千秋,她們大多美麗大方、獨立自主且精明能干,她們敢于追求愛情,卻不會因愛情變得愚蠢。同時,她們有作為女性的尊嚴,不畏強權、不懼怕封建禮制,她們充滿自信且極具個性,她們不僅是小說中的女子,更是蒲松齡自身的慨嘆。即便《聊齋志異》中的女性有一腔熱血,但在實際生活中始終受到世俗觀念和統治階級的壓迫。她們的言行舉止不同于他人,在強權主義下受到種種歧視,而且在情感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由于所愛之人、所嫁之家傳統觀念非常嚴重,導致她們的生活充滿荊棘。蒲松齡筆下的女性雖然有先進的思想,但仍舊難以掙脫時代和世俗的枷鎖??梢哉f,蒲松齡筆下多種多樣、千嬌百媚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蒲松齡本人的愿望,展現了其對腐朽的封建禮制的抵制,以及對思想解放、反封建的強烈期望。
一、獨立自主、德才兼備的才女形象
顏氏德才兼備、才高八斗,她的才智就像故事中所說:“弟以冠軍應試,中順天第四;明年成進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尋遷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因托疾乞骸骨,賜歸田里。賓客填門,迄謝不納?!眳⒓涌婆e一路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殿試中取得了全國第四的成績,這個成績類似于現代高考的全國第四,從這一點中就能看出顏氏的聰明才智。顏氏被委派為縣令,后因功績成為一道的長官(相當于現在的省廳廳長),雖然政績斐然,但無法以真面目示人,就像顏氏所說:“生羞襲閨銜,惟以諸生自安,終身未嘗輿蓋云。”顏氏雖然有著無與倫比的才華,但卻因封建禮制而無法以真面目出現在臺前。她們的聰慧是上天的恩賜,但時代的局限卻限制了她們的命運,使其聰明才智無法發揮。最終,顏氏不得不在婆婆的要求下回到家中相夫教子、平凡度過余生。
在蒲松齡的故事中,顏氏的故事并非個例,這樣的才女還有很多。她們大多出身書香門第,有著遠超他人的才情,但卻因為封建禮制而無法拋頭露面,甚至連出門逛街也會被街坊鄰居指指點點。她們學富五車,但因時代、制度而無法施展,無論才情有多高,最終都逃不脫相夫教子、碌碌一生的命運。
蒲松齡本人是希望有一場女性的思想解放的,或許在他的心中有著“女子能頂半邊天”的觀念存在,蒲松齡故事中對于才女形象的刻畫非常細膩。在對這些角色進行安排時,出身、成長經歷、個人才藝,蒲松齡均在書中耗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以讓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她們的才情。而在故事情節上,大多為悲劇式結尾,可能是被人點明女子身份后在街坊鄰居的指指點點中郁郁而終,也可能是在家人的逼迫下回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狀態,在家中相夫教子碌碌一生。有才能本應當發揮,造福社會,然而因為封建觀念,女性的才能只能停在閨房中,一旦走出屋子就是驚世駭俗,這大概就是封建社會下才女的悲哀。
二、從心而動的俠女形象
蒲松齡筆下的俠女更多地是展現她們隨心而動的一面,不受世俗的影響,身為女性卻展現了一種俠客才有的快意恩仇、瀟灑恣意,頗有女兒身、浪子心之感。
故事中霍女曾說:“妾生平于吝者則破之,于邪者則誑之也。若實與君謀,君必不肯,何處可致千金者?錯囊充牣,而合浦珠還,君幸足矣,窮問何為?”霍女就是蒲松齡筆下俠女形象的代表,她們并沒有嚴格遵循所謂的“三從四德”,完全憑自己喜好的行事,有情感、有感恩、有溫情,也有放蕩不羈、驚世駭俗,霍女三次改嫁本在那個時代就是違背人倫,但霍女并不在意外人對她的看法以及周圍人對她的評價。霍女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對“三從四德”等封建禮制的反抗,從而塑造了不受世俗影響的瀟灑恣意的俠女形象。蒲松齡筆下的紅玉和房文淑也是如此形象的女性。
對于俠女來說,感情并非生活的必需品,她們沒有被傳統的“三從四德”束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做著正義之事,雖然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行為,但這種從心而動、快意恩仇何嘗不是一種俠義。
三、不遵禮制的悍婦形象
小說中的悍婦雖然做了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但并不是傳統理念中溫柔賢惠、相夫教子的,她們全然沒有賢妻良母的風范。在形象上或許表現為自私且善妒,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在行為上常常無視倫理綱常,不聽從丈夫的言論,在夫妻生活中善妒、潑辣、反抗男權。
蒲松齡小說中的悍婦形象主要分為三大類:如李生妻,頂撞丈夫,不以丈夫為尊;如黎氏,虐待婢女和小妾,枉為賢妻良母;如尹氏,不孝順尊長,忤逆公婆。小說中的悍婦大多出現在富貴人家,她們的娘家富貴,但是她們的丈夫卻有多房妻妾。小說中富貴家庭的女性大多自私,她們不會容忍丈夫有別的女人,她們生性善妒且多疑,一門心思在丈夫上,只要有人和她們的利益產生沖突,她們就會作出反應,甚至虐待對方,以達到自身的滿足。
有這樣一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江城是當時名門的大小姐,富庶的家庭以及在當地的威望使得江城在成長過程中并未經歷過任何挫折,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雖然江城是當地有名的大小姐,但其自私、善妒、囂張跋扈的性格在當地也頗為出名。蒲松齡在故事中這樣描述江城:“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識;詞舌嘲啁,常聒于耳。生以愛故,悉含忍之。翁媼聞之,心弗善也。”從中也能看出江城的囂張跋扈,這與傳統故事中女子多溫婉、可人的固有印象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在江城的出身上做了諸多鋪墊。江城出身名門,本屬于書香門第,應當知書達理,但江城不僅不知書達理,反而具備了市井潑婦的一切特質,喜言語辱罵他人、喜動手打人等,甚至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以毆打丈夫來宣泄壓力。蒲松齡通過這些細節將江城塑造為不遵從“三從四德”“七出”等封建禮制的悍婦形象,與傳統話本故事中女性溫婉的常規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蒲松齡筆下的悍婦形象看似心狠手辣、難以掌控,卻體現了女性對于傳統觀念的反抗、對于“三從四德”的反抗。那個年代對于女性的約束非常多,不得忤逆丈夫,應當是賢妻良母、相夫教子。那個年代的女性無法掌握婚姻,在婚姻中她們看著丈夫三妻四妾,她們的一生都困于深閨大院中,這無疑是不公平的。受封建思想壓迫,鮮少有人站出來反抗,雖然小說中江城的反抗方式有些極端,但也是她對自由和獨立的向往。
四、人鬼(妖)難辨的妖鬼形象
女妖、女鬼這些靈異志怪是蒲松齡筆下最常見的女性形象,她們本質上是妖、鬼等志怪但具備了人的形象、人的性格,在生活上與常人無異,但其本質上仍屬于志怪的范疇。蒲松齡常常用這些人鬼難辨的女妖、女鬼來展現女性的溫婉、良善與清新脫俗。
嬰寧的形象描寫得很飽滿,她生性愛笑,仿佛沒有任何煩惱,宛如單純的孩子。在封建社會中,嬰寧幾近瘋狂的大笑和不知悲傷的情感與被封建禮制所束縛的女性形成了鮮明對比?!皨雽帯边@個名字取自“攖寧”,是心神寧靜的意思,因此嬰寧的性格便是無憂無慮,不受外界世俗干擾。蒲松齡筆下的嬰寧擺脫了傳統女性的行為,她率真自然,不懼強權,肆意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縛。正如《莊子》中所說:“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p>
她們有著千嬌百媚的形象,豐富的情感心情,但卻屬于非人范疇,嬰寧是狐貍和人所生,但其做的事、有的情卻比人類更像人類。對于蒲松齡來說,“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女妖和女鬼的完美形象,滿足了寒門子弟對妻子的要求和對財富、功名的渴望。
五、勇于反抗的藝伎形象
藝伎在古代話本故事和以古代為背景的現代小說中都十分常見,但在大部分故事中,藝伎所代表的大多是窮困人民備受壓迫的狀態。蒲松齡的很多故事中也有著藝伎,但大多是妖魔鬼怪在隱匿于人世時隱藏身份所用,這樣的設定也符合故事中大多數鬼靈精怪無依無靠的特點。但《商三官》中的藝伎并非鬼怪,而是真正的人,為父報仇不惜化身藝伎,這樣的設定在蒲松齡的諸多故事中屬于異類,但也因此讓人印象深刻。
商三官本是諸葛商士禹的三女,父親醉酒后口無遮攔,得罪了本地的鄉紳氏族,被人活活打死,她和兩個哥哥想要讓官府主持公道,結果因官商勾結而不被受理。就像商三官所說:“人被殺而不理,時事可知矣。天將為汝兄弟專生一閻羅包老耶?骨骸暴露,于心何忍矣!”埋葬了父親后,商三官未同家人商量便隱姓埋名,成為優伶,再次出現于故事中時,則是以李玉的身份出現在殺父仇人之前。書中描述:“即命行酒。玉往來給奉,善覷主人意向。豪悅之。酒闌人散,留與同寢。玉代豪拂榻解履,殷勤周至。醉語狎之,但有展笑。豪惑益甚,盡遣諸仆去,獨留玉。玉伺諸仆去,闔扉下楗焉?!彼谔撆c為蛇中隱忍,得到了殺父仇人的信任,以自身美色為誘餌,報了殺父之仇,以一命換一命的方式在仇人死去后自縊而亡。書中曰:“呼眾排闔入,則主人身首兩斷;玉自經死,繩絕墮地上,梁間頸際,殘綆儼然?!?/p>
在《商三官》中,讀者看到的不是飽受壓迫的優伶,而是為了反抗腐朽封建制度下官商勾結而化身李玉的俠女商三官??吹焦俑鞒止罒o望后,她選擇以自己的方式來報殺父之仇,最終以一命換一命的方式達成目標?!芭踩缟簱嶂?,肢體溫軟。二人竊謀淫之。一人抱尸轉側,方將緩其結束,忽腦如物擊,口血暴注,頃刻已死。其一大驚,告眾,眾敬若神明焉?!鄙倘偎篮蟮玫缴衩鞅幼o,能夠被家人接回并順利安葬,從故事中能夠看到蒲松齡對女性的期望:他希望女性的思想能夠得到解放,勇于反抗腐朽衰敗的封建禮制,人人都能成為快意恩仇的俠女。
六、結語
蒲松齡筆下的女性形象較為豐富,有溫賢良淑的才女形象,有從心而動的俠女形象,也有多疑善妒的悍婦形象,更有千嬌百媚的妖女形象,這些女性的形象、特質雖然不同,但大多都是不遵“三從四德”、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女性。這種角色的設定、形象的塑造表現了蒲松齡對封建禮制下女性角色的惋惜,也表達了對封建禮制的不滿,對于蒲松齡來說,他更希望一場社會性的思想解放,讓更多的人打破封建禮制的枷鎖。
(鄭州師范學院)
作者簡介:陳培霞(1966—),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