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教學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依托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得以拓展,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擴充、提高了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資源和效率。對此,高校與英語教師需強化協同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本著“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傳統+求新”的原則,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師資力量及評價機制,重新建構高校英語閱讀教學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文章闡述了新媒體應用于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價值邏輯,明確了新媒體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原則,以新媒體為核心導向,對高校英語閱讀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優化進行了全面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價值;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1-0118-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西安翻譯學院“名實踐‘書院導師制’下英語語言實踐工作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J19A01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新媒體技術為依托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高校教學中,改善了傳統課堂教學現狀,提升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旨在培育高素質復合型英語人才,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先進性和實效性的必要手段,要求高校與英語教師高度重視,不斷推動新媒體技術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全面融合,促進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全方位提升。
(一)擴充教學資源
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大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獲得英語閱讀的相關知識,還可以依托新媒體平臺獲取更多形式多樣、內容充實的閱讀資料。新媒體具有較大的信息優勢,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方向,在新媒體空間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英語閱讀內容,彌補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不足[1]。
教師圍繞英語閱讀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利用新媒體的信息優勢拓展教學內容的涵蓋范圍和知識種類,將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國際時事、社會熱點等內容融入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擴充高校英語閱讀的教學資源。
(二)優化教學形式
在高校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使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靈活有趣,將教材內容以圖片、影像、音頻等多種形式呈現,改變了單一文本的傳統模式[2]。依托新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打造體驗式、探究式、沉浸式等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和感同身受中開展英語閱讀學習。同時,依托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英語閱讀學習,擺脫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的時空限制,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三)開闊學生視野
借助新媒體,教師在網絡空間收集并整合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章等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對英語國家的人文歷史、風俗習慣、社會規則等展開分析與討論,全面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牢固樹立并全面強化跨文化交流意識,優化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在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不斷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促進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四)提升實踐能力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全面提升學生能力有賴于教學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使學生在實踐中完善英語知識儲備體系,鍛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3]。
依托視頻連線、在線直播、人機交互等新媒體技術,教師指導學生在網絡空間開展有效的英語閱讀實踐活動,打破了時空對教學實踐的限制,學生在校園內就可以開展實踐交流活動,為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融合線上與線下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將高校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搬到網絡空間。學習過程中,師生以新媒體為媒介進行交流、互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完全脫離教材和課堂的教學活動難以滿足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人才培養需求,出現教師話語權威被削弱、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弱化等問題[4]。因此,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不僅要構建線上的教學路徑,還要重視線下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
(二)兼顧理論與實踐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具備完善英語知識體系和掌握熟練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要強調對教學理論的優化,還要重視對教學實踐的改善和創新[5]。
教師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全面推動新媒體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的雙重融合,使學生在新媒體的助力下,全面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統籌傳統與求新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在新媒體的助力下不斷創新發展,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均得到了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教學的優勢,部分高校和英語教師甚至對傳統教學產生了偏見[6]。
從本質上看,無論是新媒體模式還是傳統模式,均有其獨特優勢,也各具短板和不足,因此高校與英語教師應取長補短,統籌傳統教學和新媒體教學的優勢,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水平。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首先,教師利用新媒體在網絡空間挖掘各類英語閱讀教學素材,一方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擴大、提升教學內容的涵蓋范圍和時效性,另一方面利用不同種類的英語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具備國際視野,為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7]。
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在新媒體上搜索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等經典影視作品,并借助新媒體平臺播放,讓學生通過這些影片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意識形態[8]。
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的信息優勢,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內容進行改造,將復雜的知識點融入國際時事、歷史等方面的素材,再以英語國家的文化視角進行解讀,將枯燥、難懂的閱讀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且容易掌握[9]。
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英語閱讀教學與其他專業學科的有機融合,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作為英語知識的載體,一方面強化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的影響力和擴大其輻射范圍,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強化其對英語知識的接收和內化,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教學內容中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二)創新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能以被動的方式進行英語學習,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媒體的助力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有效提升[10-11]。對此,教師需借助新媒體技術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主體性,賦予學生和教師平等交流的話語權力,將英語案例分析、商務英語交流、網絡英語等閱讀素材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角色扮演、問題探究等方式對英語閱讀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索,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完善英語知識儲備體系,強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12]。
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關注以英語閱讀為主題的優質賬號,并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進行閱讀內容的選擇和閱讀方式的規劃。
如此,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完善自身的英語知識儲備體系,另一方面可以使英語閱讀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使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素質。
(三)加強師資力量,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需要兼顧理論與實踐,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
首先,高校要本著“專職為主,兼職為輔”的原則,一方面在校內選拔具備扎實英語理論功底的優秀教師,使其承擔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另一方面號召英語培訓機構、涉外團體、國際商務團隊等組織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到高校應聘,輔助英語閱讀教學。
其次,高校需對英語閱讀教師隊伍開展有針對性的鍛煉和強化,安排校內教師深入英語類培訓機構和社會團體,使其在各類涉外活動和跨文化交流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升其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指導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英語綜合運用水平[13]。
同時對校外受聘的人員開展強化培訓,提升其英語理論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閱讀教師。
最后,高校需組織“雙師型”教師隊伍定期參加新媒體技術培訓,使英語閱讀教師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全面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推動新媒體與英語閱讀教學深度融合,使新媒體成為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驅力量。
(四)改革評價機制,增強英語閱讀教學實效性
在以往的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書面測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查,以此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指標。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單一的評價方式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且難以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依托新媒體技術改革英語閱讀教學評價機制,以全過程和全方位為原則,強化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14]。
對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樂教樂學、云班課等APP,對學生課堂簽到、課堂表現、師生互動、作業完成情況、測試成績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清晰而精準的收集與整合,并借助新媒體平臺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有效測試,以此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情況和英語運用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價。
同時,英語教師可以依托新媒體構建中外學生交流平臺,引導并鼓勵學生與英語國家的學生開展積極的交流和互動,使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強化跨文化交際能力,而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的后臺管理功能對學生進行動態監測,掌握學生英語閱讀的學習成效,從而對學生進行兼具全面性和過程性的評價[15]。
科學、先進的教學評價可以為高校英語閱讀教學創新提供依據,助力英語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和差異化教學,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要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師資力量及評價機制,落實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趣味性、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增強英語閱讀教學實效性等措施,提升高校英語閱讀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促進人才的全面培育。
參考文獻:
[1] 柳福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創新改革分析[J].海外英語,2023(8):105-107.
[2] 張墨飛.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3(6):62-65.
[3] 蔡燁.新媒體時代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創新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10-11,14.
[4] 孫凌燕.新媒體時代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創新發展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2,8(33):114-117.
[5] 賈欣,靳鵬祥.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2022(29):121-124.
[6] 王家熙.新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2(28):60-62.
[7] 王華麗.新媒體時代高校英語教學信息化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科學,2022,40(8):50-55.
[8] 龔選艷.基于新媒體視野的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探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2,43(11):234.
[9] 蔡曙婷.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探索[J].科教導刊,2022(16):144-146.
[10] 韓琪.新媒體應用于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可行性建議[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8):200-202.
[11] 龔莉.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的創新發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2):115-117.
[12] 王慧麗.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29(6):69-71.
[13] 潘紅麗.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129-130.
[14] 嚴宏堯.新媒體發展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影響分析[J].海外英語,2021(17):153-154.
[15] 許悅.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研究[J].英語廣場,2021(23):89-91.
作者簡介 李燕,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