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建設教育強國、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快教育現代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我省提出了以創建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基礎教育提質擴優。義務教育作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公共性、普惠性、基礎性、發展性等基本特征,必須大力提高均等化水平,推進優質均衡發展。
補齊短板,構建標準化學校建設體系,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均等化。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必須堅持標準先行。要完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具體標準,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大力度并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項目,科學調整學校布局,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在辦學條件、教育經費、生師比例、課程教學等方面達到規定標準,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和安全保障條件,提升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
抬升底部,聚焦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聚焦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以教育質量提升為導向,加強教育人口流動動態監測,統籌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優先發展鄉村教育,建設高品質寄宿制學校,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提質增效發展,以集團化辦學、城鎮學校對口幫扶等形式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城鄉協同、相互支撐,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抓住關鍵,加強教師校長隊伍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均衡化。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校長隊伍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主體,要加強教師校長資源的精準配置和培訓培養,提升區域教師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持續推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深入實施“縣管校聘”綜合改革,完善區域內教師交流輪崗待遇、福利保障和激勵機制,促進優質教師校長在區域內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學校的流動與共享。強化教師校長精準培訓,發揮名師名校長的傳幫帶作用,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校長治校辦學水平。
科技賦能,強化資源智慧共享,推進義務教育建設數字化。教育數字化建設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的有效手段。提升教師的數字化運用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是義務教育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優化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配置,將教育數字資源與區域實踐相結合,打造特色,突破壁壘,推進各類教育資源數據庫建設,建設地方名校名師網絡教學資源庫,學校、教師和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實踐改進,以教育資源共享助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填平洼地,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關愛制度化。義務教育作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教育公平的基石。要完善以政府為主體的經費保障制度,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堅持優先保障。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的政策轉變要以弱勢群體教育提升為重心,確保不同群體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進不同群體學生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總之,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使優質教育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系秦安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