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應對學齡人口高峰
近年來,由于人口生育高峰和生育政策調整相疊加,城鎮地區學齡人口迅速增長,導致學前教育學位需求增長。為了化解學位供需矛盾、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要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學位需求預測,建立學位預警機制。政府要加強統籌,加大教育、發改、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財政等多部門的協同力度,確保中小學學位建設工作順利推進。各地要千方百計挖掘存量教育資源潛力,通過增開班級和擴大班級規模等多種方式,擴大學位供給。此外,考慮到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學位需求增長是錯峰的,各學段之間的教育用地和教育設施可以錯峰共享。各地可以加強一貫制學校建設,方便學段之間統籌利用校舍。還要加強學區、教育集團(集群、聯盟等)內部不同學段之間的學位共享。引導城區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到郊區辦學,通過寄宿制、跨區招生等形式,招收城區學生,優化郊區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吸引郊區生源留在郊區。(曹浩文)
綜合發力全面改善鄉村教師整體面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雖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舉措,卻依然存在鄉村教師工作動力不足、發展內驅力不強、教學改革活力不夠等諸多現象,需要進一步解決。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在繼續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建立健全“越是偏遠,越是艱苦,待遇越優”的激勵保障機制的同時,明確界定鄉村教師范疇,規定流動到城市學校的教師將不再享受相應的職稱和工資待遇。另一方面,建立優質學校、鄉村學校所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科研部門、鄉村學校“三位一體”的內涵提升機制,全方位打造鄉村學校,給予鄉村教師發展肥沃的土壤和多元的平臺。同時,發揮好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在鄉村教師能力提升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專題培訓、主題教研、科研驅動等方式,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此外,社會各界應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要讓老師們感受到工作的尊嚴,出現師生矛盾、家校糾紛、意外情況時,學校不能為了消除輿論的負面影響而盲目懲罰教師,各媒體不能為了流量而不分青紅皂白丑化教師。應該分清是非曲直,敢于為教師撐腰,維護教師的正當權益,宣傳積極向上的教師正面形象,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李新翠)

警惕視力矯正機構的誤導性營銷
隨著暑期來臨,不少家長四處奔波,試圖矯正孩子視力,這直接推高了近視防控和矯正市場熱度。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視力矯正機構缺少診療資質和專業人員,常常利用口頭承諾誤導消費者。大量兒童青少年接受各種各樣的治療近視產品和方法后,并沒有控制近視度數的加深,更沒有恢復視力。
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家長要警惕一些機構或個人在營銷中使用“康復”“降低度數”等表述進行誤導性營銷。近視雖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家長應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近視防治,切勿輕信市場上的視力矯正機構。除了配合開展治療之外,家長要盡可能地督促孩子減少“讀屏”時間,每天保持兩小時以上的課外活動時長。(王琪)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