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教育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初心,堅守為國育才使命,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創新開展“大思政課”建設,探索形成了“1358”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開創了學校思政建設新局面,五育融合取得新進展。
健全一套機制筑牢育人基石
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堅持從配強班子、督導跟進、建章立制等關鍵環節入手,穩步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目前,81個設立黨委、黨總支的學校完成書記、校長分設,296個設立黨支部的學校完成了書記、校長“一肩挑”,并配備了專職副書記,基本健全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機制,全面加強黨對學校思政工作的領導。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全力構建梯次遞進的“大思政課”建設體系,制定出臺《天水市深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一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穩步實施“講好一節思政開學第一課、建強十個思政名師工作室、打造百節思政精品課程、開展千名思政課教師集體教研”等,累計錄播開學第一課18節,打造精品思政課程204節,開展名師活動99場次,舉辦全市集體備課6場次。
三是加強隊伍建設。成立天水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課程目標、教學教研、教師培養、教育資源一體化機制,形成“高校+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思政課深度合作模式。加強思政隊伍建設,引進專職思政課教師200余名,依托省內知名高校開展市級骨干培訓6批次,累計培訓教師1115名。
構建三個模式提升育人質量
一是構建“黨建+思政”模式。常態化推動“四史”教育,將思政工作有機融入師德師風建設、學校德育管理、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等工作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政教育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與學校思政教育緊密融合,以黨建引領推動學校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是構建“意識形態+思政”模式。堅持把思政工作列入重要議程,納入全市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清單,列入意識形態工作考核體系;常態化開展專題督查考核,以抓意識形態工作促進思政工作提質增效,以抓思政工作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切實做到兩者同發展、雙提升。
三是構建“創城+思政”模式。搶抓天水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把學校思政工作納入創城工作任務清單,多部門聯動,以思政工作提升創城工作質量。
開辟五大途徑拓展育人載體
一是注重課程育人。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思政育人格局,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和資源,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門課的教學之中,真正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得益彰。
二是注重文化育人。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環境,大力開展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統籌推進文明校園、民族團結進步學校等創建活動,累計創建市級以上文明校園229所、民族團結示范單位33家。
三是注重活動育人。常態化開展經典誦讀、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力開展“童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強國復興有我”等主題鮮明、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動。
四是注重實踐育人。堅持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依托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思政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打造本土化精品研學路線120余條,累計30多萬名學生走出校園,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磨礪品格。
五是注重協同育人。全面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格局,邀請家長深入參與學校管理,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各學校主動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及“成長呵護”“護苗”等行動,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強化八項教育打好育人底色
一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凝聚廣大師生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二是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充分利用重大節日,深入開展“四史”教育,穩步推進“一校一品”傳承紅色基因創建活動,開展“同上一堂黨史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集體備課活動,引導學生立志讀書、服務人民、奉獻國家。
三是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制定出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責任清單》,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累計評選“新時代好少年”省級17名、市級129名。
四是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深入開展走進博物館、民俗館、文化館活動;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開發地方特色校本課程,將天水地域文化、非遺文化等引入第二課堂,11所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五是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13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天水市中小學法治教育領導小組,為全市各類學校重新統一配備了1824名法治副校長,配備率達100%,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820余場次。
六是強化生態文明教育。結合課堂教學、專家講座、實踐活動等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開展“無廢學校”“綠色校園”創建,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內外綠色生活主題宣傳教育,踐行“光盤行動”“節水愛糧”行動等,持續開展“美麗天水,我是行動者”生態文明原創征文活動,累計創建省級“綠色校園”368所。
七是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開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五個一”活動,即舉辦一次專題講座,開展一次測評、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組織一次家長培訓會、建立一份檔案,累計創建市級心理健康示范校20所。
八是強化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樹德、勞動增智、勞動強體、勞動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開足開齊勞動課程,積極開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大力開展“勞動美”實踐活動,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累計創建省級勞動實踐基地6個、特色學校7所。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