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建帶團建是黨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是中職學校更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著力推動中職學校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建設的有效措施。中職學校要認識到黨團建設的重要意義,并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品牌建設入手,做好黨建帶團建工作。
【關鍵詞】中職學校;黨建;團建;意義;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5—0042—04
黨建帶團建是新時代黨團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團建工作水平的根本保證,更是中職學校黨團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研究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策略、新路徑,是中職學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充分發揮團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青年團員先鋒模范作用,推進黨團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的重要意義
1.黨建帶團建是中職學校黨建工作的需要。黨建帶團建是新時代黨團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而總結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與必須繼承的一項優良傳統[1]。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對于中職學校而言,黨建帶團建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有利于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基礎。黨團組織聯動可以取長補短,團組織可以從黨組織中汲取較為科學完備的組織建設框架體系,可以更為有效地推進共青團改革,促進其發展。同時,青年具有思維活躍、善于創新的特點,團組織建設中的一些創新做法也可以為黨建提供必要的有益補充,因此,組織建設是黨團聯動機制的基礎。它不僅有利于黨團自身的建設,更有利于做好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吸引與凝聚更多的有志青年,也是中職學校更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著力推動中職學校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需要,從而確保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2.黨建帶團建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中職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落實“五育并舉”要求,強化文化育人功能和導向。黨組織要密切聯系團組織,定期科學指導團組織工作,保證團組織工作方向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黨組織通過團組織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各種黨團活動,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中職學校要努力推進黨建工作和團建工作相互融合,培養更多德技雙馨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3.黨建帶團建是加強中職學校團建工作的內在需要。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黨建、團建工作的主陣地,也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品質、精神風貌等,為學校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對學生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的形成等具有重要影響。學校黨建、團建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引領作用,能確保校園文化的先進性。學校黨建工作通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將校園文化建設引向正確軌道,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基調。同時,校園文化建設為學校黨建、團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實踐動力。此外,學校黨團建設可將嚴肅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得以實現,有利于提升師生的政治素養,進而推動學校黨建、團建與校園文化融合發展。
二、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尚不完善。黨建帶團建工作涉及組織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等多個領域,從頂層搭建到具體細節,從具體管理到團隊建設,從具體設計到考核評價等各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的管理體系。大部分中職學校團建工作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甚至脫離學校工作實際。比如,缺乏科學系統的團員選拔制度,教師和學生在推薦中沒有明確可操作的標準,以學業成績為主,導致部分動機不純的學生入團。團員、團支部考核制度不健全,導致團員學習落空,基層組織渙散,缺乏積極性。學習制度不健全,沒有形成學習長效機制,導致學習流于形式,學習實效不強。黨團組織具體工作內容不夠明確,黨建對團建工作的指導需要進一步強化。在具體的工作中,團組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加強等。
2.黨建帶團建的溝通機制欠缺。黨建帶團建中的“帶”,就是指黨組織要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指導和幫助團組織搞好團建設。目前,中職學校普遍存在思想、行動效果上的差距,缺乏黨團組織的凝聚力。有的中職學校黨組織缺乏對團組織的指導,而團組織在形式上“跟”黨看齊,沒有深刻領會黨組織的精神內涵,且缺乏有效溝通,工作缺乏創新,導致帶建工作緩慢,沒有獲得理想效果。
3.黨建帶團建活動效果考核制度不完善。中職學校對黨建帶團建工作的認識程度不夠,沒有一個規范、具體的工作制度,沒有明確的考核指標、機制,也沒有納入到具體的目標考核體系中。全員育人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出現服務意識不強、思想教育重視不足等問題。例如,中職學校發展黨員后忽略了對黨員的培養和考核,缺乏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團員推優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黨支部未將入黨積極分子納入支部進行管理,導致入黨積極分子對黨組織了解不夠充分。
4.黨建帶團建的品牌活動有待加強。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育創新性不足、政治功能弱化等問題。校園文化建設是黨團建設工作的重要載體,由于缺乏動力和創新,難以形成工作亮點,沒有形成特色的活動品牌,且黨建和團建在活動開展上對接不夠,出現合力打造的特色品牌數量也不夠多等方面的問題。
三、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的路徑
1.帶政治建設,增強團組織的政治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指出,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恪守政治本色,始終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進一步完善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機制,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強化共青團工作。教育引導校團委、團干部、團員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到學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各個方面,堅定走在捍衛黨的領導、自覺追隨核心的最前列,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人生追求。只有突出黨的政治建設,才能保證立德樹人的正確方向,激發學校黨組織的活力,構建學校黨建育人體系,強化學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效果,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導向,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有機結合,找準團建工作的著力點,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永遠跟黨走,從而提升學校黨組織實踐育人工作的成效。通過專題調研發現,甘肅省部分中職學校堅持把傳承雷鋒精神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聚焦培根鑄魂,立足學校特點和優勢,堅持知信行統一,為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提供了薪火相傳的生動實踐和基礎性支撐,為著力培養造就德技雙馨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切實推進學校共青團工作更上一層樓。
2.帶思想建設,增強團組織的引領力。針對中職生的特點,探索“黨支部+團支部”的機制融合,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團員青年,把思想引領作為推動工作的著力點,增強引領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共青團員應在新時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的潮流中體現先進性、走在最前列。而中職學校“三全育人”的精準施策,增強了青年學生工作的時代性和感召力,提升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為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部分中職院校先后開設思政精品課、網絡文明主題教育,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建立黨團陣地“新”平臺,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鍛煉成長[2]。通過以上活動、切實有效地解決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的基層黨建工作與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運作體制常態化、制度化不全,協同育人服務內容體系特質性、互補性不足,協同育人管理目標導向一致性、趨同性不強的問題,督促和檢查等方面無法準確評估和效率不高等問題。
3.帶組織建設,增強團組織的活力。堅持黨建帶團建,有利于黨組織加強對團組織的領導,有利于保證團組織思想方向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中職學校團組織應堅持以團員青年為中心,加強學校團組織建設,健全團組織生活,重視團干部的培養與教育,當好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圍繞服務學生的原則,切實解決團員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優化機制做好發展團員、共青團推優入黨、培養團干部工作,增強青年學生工作的時代性和感召力,不斷為黨輸送新鮮血液,進而全面提升團干部的能力與業務水平,指導和幫助團組織搞好工作,提升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帶隊伍建設,提升團組織的戰斗力。黨團教育工作以黨團隊伍建設、活動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為主要驅動力,將一批黨性強、樂于奉獻、表現優秀、愿意從事黨務工作的青年骨干團員充實到黨支部委員的隊伍里,促進黨團教育的傳承與創新,讓青年團員在組織中受到政治鍛造,培育敢擔當、肯作為的優秀品質,讓更多優秀青年進入黨組織視野,為激發黨建活力貢獻力量,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黨團工作運行機制,以黨建領航,以團建促活力,實現黨團建設的同步發展。
5.帶陣地建設,提升共青團組織的服務力。新時代加強中職學校陣地建設,充分利用黨團教育陣地資源,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是切實推進學校共青團工作更上臺階的重要舉措。黨團活動陣地建設的聯動,不僅有利于資源整合、節約成本,更可以使黨團教育資源融合拓展銜接,從而豐富校園政治文化建設。黨建活動思想站位高,黨團聯動,可以打造出一批適合中職學校推廣的、具有形式多樣高品質的黨團活動品牌。如,蘭州女子中等專業學校開展的“黨員對接團支部”制度,能夠更好地推動團支部推優入黨長效性、專業性指導、教育與培養,指導團支部對照黨的要求建立制度化、可操作的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有效解決部分團支部入黨推優環節中出現的政治性、公正性缺失問題,從培養關口與過程中提升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如,甘肅省廣播電視學校以青年之家、青年社團和互動式網絡社群為抓手,找準中職學校團組織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推進中職學校黨團組織建設資源共享,發揮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優勢,開發更為廣泛的聯動資源體系,從最小的以師生關系、家長與子女關系為紐帶的個體黨員和團員聯動,到以組織為紐帶的黨總支和校團委聯動;從學校與周邊社區街道黨組織聯動,到學校與學生家長所在黨組織聯動,作為聯動互助的組織資源,通過QQ群、微信群等平臺,構建“線上+線下”“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活動模式,大力實施“網上共青團”工程,建立立體交叉的四級聯動機制。搭建黨團建設的信息化平臺,推進網格化陣地建設,不斷優化團組織的工作條件,強化機遇意識,積極主動作為。校團委能夠有效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青年,助力青年成長成才。抗擊新冠肺炎志愿任務既是榮幸也是歷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青年團員,勇敢地承擔新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處處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
6.帶出新思路,構筑新載體,打造新品牌。中職學校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活動建設中,以創新求發展。要通過抓基層、抓典型、抓機制等舉措創新黨建帶團建工作。服務是根本,以服務促建設,以志愿服務為路徑,思想引領,價值塑造,構建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的長效機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工作,以專業特色為抓手,將專業特色與主題黨日活動相結合,挖掘和創建特色的主題活動,拓寬黨建帶團建活動的思路。如,甘肅省慶陽林業學校立足革命老區慶陽,以紅色教育作為思政課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紅色研學、紅色讀書節、紅色詩歌朗誦、紅歌經典傳唱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團員青年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再如,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將黨建帶團建工作融入日常教育中。
總之,在推動黨建帶團建、共建增活力的過程中,中職學校踐行提質培優、培養德技雙馨的復合型人才,在實現中國夢的宏闊征程中高質量運行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閆瑾.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南方論刊,2023(06):56-58.
[2]徐文.新時代高校黨建帶團建的價值意蘊、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3(02):17-21.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中小學校黨的建設研究課題“新時代中職學校黨建帶團建工作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ZXX2022B06)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