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農村鄉鎮薄弱學校或教學點,音體美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制約著學校美育的正常開展,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有效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或教學點音體美專業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不足的現狀,加強薄弱學校或教學點學生的美育,培養學生愛美、發現美、理解美和創造美的意識,全面提升農村薄弱學校或教學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能力,文章針對農村薄弱學校或教學點音體美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闡述在鄉鎮學區開展音體美學科“聯校走教”活動的意義、價值及其必要性,積極探索“聯校走教”活動開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以促進鄉村教育均衡發展,進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聯校走教”;邊遠薄弱學校;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5—0050—04
在很大程度上,鄉村教育質量影響著我國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1]。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是農村教育的重要支撐,辦好小規模學校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2]。近年來,教育公正、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日益關注的焦點。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要求,學校通過定期溝通、校際競爭、學區統一管理、校園聯合、學校對口支持、鄉村教師走教等各種途徑,在鄉鎮區域內著重推進中心小學教師到鄉村小學及教學點交流輪崗的走教制度和措施。“聯校走教”活動是響應國家號召,促進邊遠薄弱學校學生藝術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談談開展“聯校走教”活動的有效做法,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一、“聯校走教”的概念及意義
“聯校走教”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學校在教學、教師培訓等方面形成互助、幫扶關系的交流活動。一般指師資力量較強的中學或中心學校結隊幫扶邊遠薄弱學校或教學點的教學。由中學或中心學校優秀的專職教師教授同一課程。“聯校走教”活動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克服了鄉鎮邊遠薄弱學校師資力量及教學資源不足的困難,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促進了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有效提升了邊遠薄弱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改變了邊遠薄弱學校藝術教育欠缺的現狀,使邊遠薄弱學校的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了教育公平,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鄉鎮邊遠薄弱學校或教學點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眾多農村家庭受到“進城務工潮”的影響,將孩子轉到城區學校隨親就讀,讓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使得農村學校的生源隨之減少,尤其波及到一些邊遠貧困山區的學校。這些學校由于學生人數銳減,出現年級斷層、部分班級沒有學生的現象。學區只能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整合教育資源,將這些學校富余的教師調配到其他學校,致使邊遠學校的學科資源尤其是藝術教育方面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不足、專業課教師缺乏的現狀更加凸顯。學生藝術教育不足,阻礙了鄉鎮學區學生美育整體推進和質量的提升。由此,創新藝術教育模式成為農村藝術教育的一項緊要改革任務[3]。
三、鄉鎮學區“聯校走教”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教學理念、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制約,農村藝術教育現狀并不樂觀[4]。針對農村鄉鎮學區薄弱學校師資力量弱、音體美藝術教育不足的現狀,學區積極組織開展“聯校走教”幫扶活動十分必要。開展“聯校走教”活動能轉變鄉村教師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更好地開發與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同時,為鄉鎮學區師資均衡發展和藝術教育的深入開展探索出新模式,開辟出新道路。通過“聯校走教”活動的開展,補齊邊遠薄弱學校藝術教育短板,全方位培訓和提升邊遠薄弱學校教師的藝術素養,提高邊遠薄弱學校藝術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開展“聯校走教”活動有利于優質教學資源向邊遠薄弱學校傾斜和流動,達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的目的,使邊遠薄弱學校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和中學、中心學校學生同等的優質教育服務;其次,以強帶弱,使中心學校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引領示范作用,指導和培訓薄弱學校的教師提高音體美教學水平,增強邊遠薄弱學校的音體美師資力量;最后,通過優秀教師的走教活動,在邊遠薄弱學校開展示范教學、專業課培訓、教學研討、經驗交流等,逐步提高邊遠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帶動音體美教學步入正常化教學軌道。
四、探析鄉鎮學區開展“聯校走教”活動的途徑
“聯校走教”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鄉鎮學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需在學區統一組織和領導下,制訂活動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和實施。同時還要加強“聯校走教”活動的組織、協調、管理和引導,組建“聯校走教”活動團隊,組織和確定優秀、骨干教師參加到“聯校走教”結隊幫扶的隊伍中,并加強走教教師的管理、評價和考核。
(一)確定“聯校走教”幫扶對象
確定“聯校走教”幫扶對象的原則是,鄉鎮中學、中心小學或師資力量較強、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點對點幫扶師資力量較弱、教學質量相對較低的邊遠薄弱學校。學區精選師德高尚、樂于奉獻、責任性強且專業知識過硬、專業素養較高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組成音體美支教幫扶團隊,由學區統一組織,制訂幫扶活動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幫扶活動。并根據各學校發展情況,確定幫扶學校和受援學校,從幫扶學校選派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到艱苦邊遠和師資力量薄弱的受援學校走教。
(二)明確“聯校走教”目標任務
1.組建“聯校走教”幫扶優秀團隊。學區從鄉鎮范圍內選拔音體美專業教師組建“聯校走教”團隊,到無音體美專業教師或音體美專業教師不足的薄弱學校開展走教活動,以專業課示范教學和教師培訓為重點,幫教和培訓相結合,充分發揮音體美教師的專業特長。在走教幫教的同時,對受援學校非音體美專業任課教師開展弱崗培訓,規范示范音體美教學,解決受援學校音體美教學力量薄弱的問題,提升受援學校音體美教學水平。同時,學區在管理、考評、資金等方面為走教團隊提供制度保障。
2.落實幫扶工作目標任務。各走教教師要在學區“聯校走教”工作實施方案的統一安排和相關制度要求下,嚴格按照專業學科規范要求,精心制訂走教學科教學計劃和弱崗培訓計劃,制訂學科走教目標任務。走教內容要符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與現行教材同步,做到授課內容全面,培訓內容具體,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尤其對薄弱受援學校兼職教師的培訓內容要切合實際,有操作性。走教教師專業學科最少確定1-2人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通過走教活動提升他們的音體美教學能力。每個走教教師重點培養1名兼職教師,受援學校可通過校內公開課的形式評價和考核兼職教師的專業課教學水平,以檢測和反饋走教教師的弱崗培訓效果。
“聯校走教”活動目標任務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方面,走教教師要按照學區“聯校走教”工作實施方案中規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嚴格落實學科教學目標計劃,切實完成走教工作目標任務。例如,在音樂教學方面,走教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唱歌方面,教學生唱會基本課標要求的歌曲;樂理方面,教會學生初步認識簡譜,并且會唱、會讀最簡單的曲子,教會學生簡單的樂理知識;音樂素養培養方面,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初步塑造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音樂實踐活動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會學生使用一種鍵盤類樂器,每學期教會一首簡單的樂曲。每學期組織學生開展不少于三次的音樂實踐活動,如合唱、紅歌比賽、校園音樂節等,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體育、美術教學也是如此,要完成相關教學目標和任務。二是師資培訓方面,走教教師從教學目標確定、授課規范要求、授課內容、教學設計、課堂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受援學校音體美兼職教師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弱崗培訓。培訓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成規定的培訓內容后,走教教師要開展一次示范課教學,組織受援學校的音體美兼職教師觀摩聽課,加強對受援學校音體美兼職教師課前準備、教學目標任務制訂、教案設計、課堂組織教學等方面的教學指導,肯定其教學優點,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經過一學期或者一年的走教幫扶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受援學校音體美兼職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能力,讓受援學校教師能完全勝任專業課的教學。
(三)切實做好“聯校走教”活動的考評和成果反饋
1.加強走教教師的管理和考評。“聯校走教”活動要取得實效,就要加強對走教教師的管理和考評。走教教師在走教期間,應該和受援學校教師同管理、同標準、同要求、同考核,做到課時量、工作量相同,教案審閱、作業批閱一致,在出勤、排課、管理、考核方面同一尺度,統一要求。同時,受援學校要加強對支教教師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做到課時不少、任務不減、要求不松。各走教教師要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自覺遵守走教學校規章制度,積極配合受教學校完成各項工作。走教教師要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開展教研活動,加強對支教學校教師的教學指導和培訓,上好示范課,做好培訓和專題講座。
每完成一次走教任務,受援學校及時對走教學科教學、教師培訓指導進行書面評價,并在完成年度走教任務后,由受援學校綜合考評教學情況,交由鄉鎮學區審定,評定走教教師是否認真履行了走教工作崗位職責,是否完成了走教工作各項目標要求和任務,是否在受援學校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是否提高了受援學校音體美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是否帶動受援學校提高了音體美教學質量。根據綜合考核,學區對完成走教任務的教師頒發證書,并給予表彰。
2.加強“聯校走教”活動的成果反饋。“聯校走教”活動是否取得了實效,是否有效促進了農村薄弱學校的藝術教育質量和水平,要從成果的反饋上檢測。除學區和受援學校的考核評定外,還可以以學區為單位,組織開展全學區的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活動。例如,在重要的節日節點,舉辦“學區藝術教育成果展”等活動,成果展可分為節目表演和成果展評兩大類。節目表演主要是受援學校展示音樂教學方面取得的成果,如小合唱、舞蹈、獨唱、器樂演奏等,通過節目展示,促進和提高學校的藝術教育水平,更好地檢測受援學校的藝術教育成果和開展情況;成果展主要展示受援學校學生創作的美術、手工、繪畫、剪紙等方面的作品,通過展評,檢測受援學校的美術教學成果,提升學區美術教學質量。對于體育教學質量的檢測,可以舉辦運動會等體育比賽活動。通過比賽,弘揚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愛好,檢測受援學校體育教學開展情況。
總之,“聯校走教”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為鄉鎮學區薄弱學校的藝術教育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解決了薄弱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形成了以強帶弱、支教、走教的幫扶模式,使薄弱學校學生享受到了同等條件的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了受援學校藝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實現了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促進了薄弱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孟玲.組織承諾視角下鄉村教師走教模式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9:148.
[2]牛震乾.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內生發展及路徑選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02):75-78.
[3]魏志鵬.提高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質量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2(15):147-149.
[4]徐主年.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0(18):31.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