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中國知網(CNKI)為樣本數據庫,經查閱、瀏覽、篩選、剔除,選取2000—2022年發表的92篇高質量文獻,運用CiteSpace軟件,遵循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原則,以機構、作者、關鍵詞為節點,繪制該領域可視化知識圖譜,并通過文獻突現詞進行探究。結果表明,該領域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其關鍵作者與主力研究機構多集中于高校與設計院,研究熱點多集中于“承包商”“風險管理”“風險因素”“風險控制”“風險評價”等話題,并以此為依據預測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EPC模式;工程項目風險;CiteSpace;文獻綜述
0 引言
EPC模式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1]?;贓PC模式自身優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22年發布了《“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提倡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和引導建設內容明確、技術方案成熟的工程項目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2]。EPC模式作為工程總承包模式中的一種,鑒于其自身“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特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不可預見性和隨意性,變更較多,項目面臨的風險較大,對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階段、各環節、各部門影響巨大。因此,研究EPC模式下的工程項目風險,了解現階段該領域熱點話題,可優化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統籌工作,弱化風險不確定性,避免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失控現象。
由此,本文以2000—2022年為時間區間,以中國知網收錄的核心期刊為樣本,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研究可視化知識圖譜,通過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探究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的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以期為EPC模式的研究與推廣提供新思路。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主要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等,針對選定領域的文獻進行計量,以此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并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制分析該領域潛在動力機制和探索前沿發展[3-4]。由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通過圖譜解讀,分析其領域的發展現狀與前沿。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以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CSCD為檢索范圍,以“EPC風險”“EPC風險綜述”和“EPC總承包模式”為主題進行三次復合檢索,初步檢索結果為352篇文獻,經查閱、瀏覽、篩選、剔除其關聯度極低與無關的文獻,最終得到92篇有效文獻。首先,在運用CiteSpace軟件前,針對92篇有效文獻進行除重處理。結果顯示,92篇有效文獻無重復情況;其次,以92篇有效文獻為樣本,以CiteSpace軟件為工具,繪制其可視化知識圖譜,從機構共現網絡圖、作者共現網絡圖、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及突現詞匯總4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2 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2.1 文獻數量分析
以92篇有效文獻為樣本,分析該領域2000—2022年的發文趨勢。如圖1所示,該領域研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3—2007年。此階段為初步試點階段,年發文量不超過4篇,其研究主題為EPC模式下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5-7]。第二階段:2008—2014年。此階段為該研究領域的推廣階段,隨著工程總承包模式的不斷發展,我國建筑業不斷與國際接軌,其研究主題多以國際工程、特大工程為例[8-10]。第三階段:2015—2022年。此階段正值我國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全面推廣時期,在此時期內的該領域研究主題多為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11-13]。
通過數據整理,匯總該領域在2000—2022年文獻發表排名前3的期刊情況,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建筑經濟》期刊在該領域的發文量最多,共計18篇;文獻發表量位居第二的是《國際經濟合作》期刊??傮w而言,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研究多集中于工業經濟、建筑科學與工程、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
2.2 研究網絡
(1)對該領域進行進一步了解,對其研究機構進行分析,探究該領域主力研究機構的分布情況。運用CiteSpace軟件,以“Institution(機構)”為目標項,繪制該領域機構共現網絡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2000—2022年該領域中發揮研究主力作用的機構以高校為主,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天津大學,三峽大學位居第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位居第三。就全局來說,研究該領域的機構呈現高校與企業協同合作的發展態勢。
(2)對該領域的研究作者進行分析,了解研究該領域作者的文獻發表情況。運用CiteSpace軟件,以“Author(作者)”為目標項,繪制該領域作者共現網絡圖,如圖4所示,圓圈節點大小代表發文量情況,連線代表合作情況。由圖4可知,2000—2022年研究該領域的關鍵學者為陳志鼎、樓海軍、楊寶臣、陳躍、李志剛、陶自成、何彥舫等。就整體而言,眾多學者合作度較低,部分學者合作較為密切,以李小冬、張娟、朱毅、楊帆、史瑞鳳、蔣超為例,抱團研究較為明顯。
2.3 研究熱點及趨勢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內容的提煉。因此,以關鍵詞為切入點,分析該領域2000—2022年的發展現狀,更具代表性。運用CiteSpace軟件,以“Keyword(關鍵詞)”為目標項,繪制該領域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2000—2022年該領域各個話題的研究程度,所屬話題圓圈節點越大,則關鍵詞出現頻次越高。依據圖5中的信息,結合數據統計,通過對關鍵詞出現頻次與中心度大小進行排序,并選取排名前8位的關鍵詞進行分析(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嚴謹性,將頻次相等、中心度相等的關鍵詞進行并列排序),不難發現關鍵詞出現頻次最多、中心度最大的話題是“風險管理”,見表1。由此可見,該話題在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研究的關注度極高,并由此衍生出風險識別、風險評價、投標決策、風險評估、風險因素等其他熱點話題。除此之外,其他關鍵詞頻次較高的話題為“承包商”“風險控制”“總承包商”等。就總體而言,各話題之間聯系密切,各熱點話題衍生出的其他話題相互搭接,整體呈現多話題、多網絡的研究狀態。
為深入了解該領域在2000—2022年各話題的發展與研究現狀,在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基礎上,通過調整節點突發性探測區域中的參數值(由γ=1調整至γ=0.1),得到此期間該領域研究熱點話題的開始節點、持續時間及迭代情況,如圖6所示。
由圖6可知,“承包商”話題是眾多突現詞中出現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熱點話題。沈柏軍[14]認為承包商在EPC模式下的工程項目管理中處于執行的中心地位,在面臨投資額占比高、專業技術比較復雜、管理難度較大的項目時,需要其自身具備極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可見該話題與EPC模式工程項目的關聯度極高。“風險矩陣”“集對分析”“約束理論”“風險控制”“總承包商”5個話題幾乎同期發展,且持續時間均相等。其中,“風險矩陣”“集對分析”“約束理論”均為“總承包商”的二級熱點衍生話題。結合上文分析可知,“風險控制”既為關鍵詞頻次較高詞匯,又為突現詞熱點詞匯;“結構方程”“風險鏈”“風險因素”這三個突現詞在近三年才開始出現。段世霞等[15]利用結構方程模型,以總承包商的角度分析EPC模式下工程項目的采購風險,由此建立評價模型,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避免專家打分的主觀誤差,使結論更具客觀性。俞洪良等[16]以總承包視角,提出EPC模式下綠色建筑項目鏈式風險管理框架,首先進行項目風險識別,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各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在設計、采購與施工階段分別提出相關策略,保證項目風險可控。朱瑕等[17]采用德爾菲法與交叉影響法以招標采購階段為切入點,構建模型,在高校EPC工程項目招標采購特點與現狀的基礎上,分析該方向的風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以期提高EPC總承包的質量。趙政等[18]以EPC項目承包商為視角,運用改進的Fuzzy-ISM模型,建立項目風險網絡模型,研究各項目風險因素之間的遞進關系,說明各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此彌補現有工程風險領域缺乏對風險關聯度關系分析的不足。2000—2022年,EPC工程項目風險研究呈現出由定性分析轉變為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發展趨勢。隨著結構方程模型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其逐漸運用于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基于結構方程模型及其他定量模型視角的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研究也在不斷成熟。從近三年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該領域的發展多集中于風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體系構建,客觀全面研究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發展,以期提高其工程項目質量,保證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中的穩步推進,做到風險有效感知與風險有效可控,實現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3 結語
本文通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進行文獻計量,運用CiteSpace軟件,以機構、作者、關鍵詞三方面為節點,分別繪制其可視化知識圖譜,得出以下結論:
(1)從文獻發文量來看,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領域2000—2022年的文獻發表情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且經歷了三個峰值年份,分別在2011年、2016年、2021年。
(2)從發文期刊、機構、作者來看,《建筑經
濟》《國際經濟合作》是該領域的主要發文期刊;其研究機構的主力軍以高校為主;該領域關鍵作者大多來自高校與相關設計院,也有部分學者抱團研究。
(3)從研究熱點及趨勢來看,該領域研究熱點多集中在“承包商”“風險管理”“風險因素”“風險控制”“風險評價”等話題。各個關鍵詞衍生出的其他熱點話題彼此搭接、相互聯系,形成網絡。特別是近些年,基于結構方程模型視角的該領域研究居多,其分析結果更具準確性與客觀性。
(4)從未來研究方向來看,該領域可從風險鏈視角出發,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各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果關系,在形成多條風險鏈的同時識別出關鍵風險鏈。此方向可以優化EPC模式下工程項目的全局把控,實現相關管理人員有效指導,實現風險動態管理,為建立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評價體系打下良好框架基礎。
EPC模式作為工程總承包模式中的一種,基于其自身“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特性,導致項目會面臨不可預見性大、隨意性強的風險??梢?,在國家大力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大背景下,把握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領域的研究發展現狀、熱點及趨勢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EPC模式下工程項目風險的研究現狀與熱點,以現有的研究結論為依據,預測該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為該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惠玲,牟勇霖.EPC模式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20,41(S1):103-1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EB/OL].(2022-01-25)[2022-10-24].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1/20220125_764285.html.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242-253.
[4]CHEN C.Colloquium paper: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1):5303-5310.
[5]張連營,古夫,楊湘.EPC/交鑰匙合同條件下的承包商風險管理[J].中國港灣建設,2003(6):48-50.
[6]穆梅,穆軍.EPC項目的風險管理[J].國際經濟合作,2006(5):40-43.
[7]陳志華,于海豐,成虎.EPC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06(S2):89-91.
[8]蘇志娟,楊正,時艦.國際EPC工程物資采購風險分析及應對[J].國際經濟合作,2010(5):48-52.
[9]李松濤,康艷,徐雅琴.中國電力企業海外EPC項目的風險分析與對策[J].經濟與管理,2011,25(10):42-46.
[10]馬瀟萌,馬斌,朱記偉.應用MCM水晶球模型評價國際EPC項目風險[J].人民黃河,2013,35(11):121-123.
[11]陳志鼎,鄒其倫.基于熵權的水電EPC工程項目成本風險分析與評價[J].水電能源科學,2015,33(2):168-171.
[12]閆文周,劉振超.基于本體的EPC總承包項目風險控制研究[J].施工技術,2016,45(6):118-121.
[13]段永輝,張越,郭一斌,等.基于結構方程的EPC項目風險評價及策略建議[J].會計之友,2021(2):104-110.
[14]沈柏軍.EPC總承包工程模式下業主面臨的財務風險及對策[J].商業會計,2009(6):46-47.
[15]段世霞,徐敏.基于結構方程的EPC工程項目采購風險評價[J].財會月刊,2019(8):138-146.
[16]俞洪良,陳佳絡.基于SEM的EPC模式下綠色建筑項目風險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99-205.
[17]朱瑕,王升.基于交叉影響法的高校EPC工程招標采購風險因素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2,39(4):249-254.
[18]趙政,張敏,鄭麗娟.基于ISM模型的EPC項目風險網絡分析[J].會計之友,2019(20):147-152.
PMT
收稿日期:2022-12-20
作者簡介:
陳秀麗(1978—),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全過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
鄭玥(1999—),女,研究方向:全過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
牛晶茗(1993—),女,研究方向:全過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
劉春曉(1997—),女,研究方向:全過程造價咨詢、工程項目管理。
呂利棟(1979—),男,講師,研究方向:全過程工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