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特殊地帶的城鄉接合部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教育已經成為影響該地區發展的重點問題。文章結合金昌市第二中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論述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進一步提高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1—0031—04
城鄉接合部是指城市(城鎮)與鄉村地區的過渡地帶,又稱城市邊緣地區、城鄉接合地、城鄉交錯帶。城鄉接合部學校是指靠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鄉村學校,這一區域的學校由于教育群體、人文環境、經濟條件、軟硬件設施等各個方面的特殊性,面臨著很多突出問題。關注城鄉接合部的教育問題,對推動該區域工作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金昌市第二中學為例,探討了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策略。
一、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級各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鄉接合部的面積也在逐年增加,人口呈現出一種穩步上升的趨勢。城鄉接合部人員復雜,生活習慣、教育程度、思想觀念、經濟條件等都有明顯差異,諸多因素造成城鄉接合部地區復雜的社會人文環境。同時,城鄉接合部學校的教育狀況受當地經濟的影響,硬件設施比偏遠農村好,但與城市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之受經濟、教育觀念等各方面的影響,家庭教育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薄弱,存在厭學情緒,心理素質較差,思想品德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比如,金昌市第二中學的學生家長部分在外打工,孩子要么跟著祖輩一起生活,要么住校或者校外租住,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狀態。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關愛,產生了自卑心理,且警惕性較高、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容易對周邊的人產生敵意,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二、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資源配置落后。教育資源包括硬件和軟件,就硬件而言,由于地處城鄉交界處,與城市相比,經濟狀況差,再加之政府投入不足,導致大多城鄉接合部學校的校舍陳舊、教育設備老化。就軟件而言,主要指師資力量。這些區域的學校由于條件、待遇等問題,新老師“不進來”、好老師“留不住”,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再加之受學校經費制約,教科研以及課程培訓等都落實不到位,教師的創新能力不足,一些新理念、新做法難以貫穿教學實踐中,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可見,教學資源配置落后、不合理,是制約城鄉接合部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1]。
2.學校生源不穩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在城鄉接合部,由于教育質量低于城市,交通和信息比較閉塞,很多小學生或初中生都轉向城市學校,進而升入優質資源中學,導致城鄉接合部高中生源嚴重流失,生源的流失對城鄉接合部學校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由于城鄉結合部學校生源流失嚴重,使得教師編制問題一直難以落實,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加重了教師流失。生源嚴重流失的大背景下,一些學習能力較差、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在城鄉接合部學校的比例遠遠高于城市學校,導致學校日常教學管理更是難上加難。
3.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完善。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要改變城鄉接合部教育現狀,學校必須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同時理順目前教育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對癥下藥,全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2]。經調查發現,城鄉接合部學校校外優秀教師“不愿意來”、校內優秀教師“留不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較差。目前城鄉接合部學校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辦學條件改善較慢,教師個人收入與城市學校教師相比有明顯差距,這也成為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首要因素。二是教師年齡和學科結構不均衡。由于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年輕教師更愿意到城市學校發展,所以申請調入的教師大部分年齡偏大,且部分學科專業與學校所缺不相符,導致學科總體結構不均衡,這也是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3]。三是教師培訓資源缺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傳遞者,是智慧的化身。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很多新觀念、新理論、新做法、新經驗層出不窮,且能有效指導教學實踐。然而,目前城鄉接合部學校受辦學經費的制約,學校教師的教育培訓力度遠遠不夠。四是教科研活動成效低。目前,城鄉接合部學校教師老齡化嚴重,這部分教師對教研缺乏熱情,年輕教師身兼數職,缺乏教研時間和精力,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難以通過有效的教研活動解決,科研能力普遍較差,教師專業發展后勁不足[4]。五是教師流失問題嚴重。在城鄉接合部,由于周邊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信息環境閉塞,區域財政緊張,造成了學校教育設施落后,辦公條件較差,教師待遇較低,教師的收入和工作量形成較大反差,整個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三、城鄉接合部學校發展路徑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城鄉教育一體化,只有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教育發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均衡。這就要求城鄉接合部學校要結合目前教育現狀,確定有針對性的舉措,使得城鄉接合部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
1.發揮政府職能,統籌規劃,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首先,城鄉接合部學校所在地政府應該加強對學校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城鄉接合部學校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確保學校規模,并保障硬件、軟件的現代化[5]。其次,評優選先和待遇提升應向城鄉接合部學校傾斜。接合部學校往往經濟條件差、待遇低,要想吸引校外“優秀老師”、留得住校內“好老師”,政府部門還需要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不僅要從待遇上給予保障,還要在職稱評定、評優選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再次,實行輪崗和城鄉結對制度,平衡教師資源。實施教師輪崗制度和城鄉結對制度,實行跨學校及跨區域流動,改善教育資源結構,優化學校教師隊伍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加強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薄弱學校學科建設。最后,強化宣傳教育,著力解決擇校問題。當地政府部門要為學校配備充足的教師資源,構建行政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配置。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教育宣傳,提高城鄉接合部學校的教育影響力,縮小辦學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
2.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資力量。第一,對現有教師資源進行整合。一是教師配置。目前,城鄉接合部學校教師普遍老齡化,中青年教師占比較小。為了合理做好教師資源配置,學校就要合理對現有教師綜合考量,包括年齡、學歷、經驗、學科等各方面的因素,確保每個年級每個學科做到青中老不斷層發展。二是加強教師培訓。不僅要有計劃地選派相關教師參加省、市縣培訓,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課學習,還可以專題講座、校內“傳、幫、帶”等形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崗位職務、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等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三是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提升教學技能。四是實施名師工程。通過教學競賽、教學經驗交流會、優秀教學設計等教研活動,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建設,發掘、培養各學科骨干教師苗子,培養名師,擴大學科帶頭人比例,促進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整體提升。五是培養教研意識,加強教研團隊建設。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一項主要工作,也是學習、交流經驗的方式。對此,學校要強化制度建設,確保組織制度規范、結構精良,成員師德高尚、學術精深,并能有效發揮他們的功能。每周有固定時間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同時鼓勵教師參與更高一級的課題項目。最后,邀請名師專家傳授教研方法、經驗心得等,提升教師的教研意識和能力。第二,建立學區內教師輪崗制度。目前,城區學校教師資源相對充裕,城鄉接合部學校教師緊張。在學區內調配輪崗,是最大化合理利用教師資源的手段,能很大程度上縮小城鄉接合部學校與城區學校教育資源的差距,同時能夠解決優秀教師扎堆城區學校的教育現狀,也能讓接合部的學生享受平等的教育。第三,采取一切措施,改變現有教師待遇和工作環境較差的問題,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滿足教師職業發展需求,同時以情感、情懷吸引校外優秀教師加入,從而更好地穩定城鄉接合部學校教師隊伍,促進學校更快更好地發展。
3.注重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模式。要逐步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強化師生互動,開展小班化教學。在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念和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借鑒發達地區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確保學生全面參與其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比如,選用“導案導學—問題引導—活動探究—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學時,先給學生出示導學案,鼓勵學生帶著任務自學。之后,梳理自學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共性問題,然后再做針對性的講解。這一過程中,要以難度逐漸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鏈為引領,讓學生在嘗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得出假設。之后分小組交流討論,驗證假設的正確性,進而得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沉浸式地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以及重要價值,還感受了知識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逐步形成在活動中認知、在活動中體驗的學習方式。
4.密切聯系家長,使家長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和升華。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源發地,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家長的文化素養、家庭狀況、家庭教育重視程度及水平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面對生活在城鄉接合部的學生家長普遍不重視教育的現狀,學校更應該積極和家長溝通聯系,讓他們不僅從內心深處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要積極配合學校教師,為孩子的成長助力。此外,還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比如,金昌市第二中學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由家長委員會制定家校合作的相關章程,完善“家校共育”體制,把“家校共育”落到實處。同時,倡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家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合作,在彼此的交流和互動中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感染,相互滲透,形成家校共識,共同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尤其要重視溝通渠道的暢通,可通過甘肅智慧教育平臺、企業微信、班級群等平臺加強和家長的聯系,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問題,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如此,通過家校無縫銜接,密切家長與學校的關系,才能加強溝通交流,培養良好的合作基礎,實現家校共育,合作共贏。此外,還要成立家長學校,讓家長和學生一起成長。每年秋季入校后,便會成立家長學校,對高一新生家長定期培訓。從家庭教育、文化育人理念、家庭文化建設、學校文化德育建設等諸多方面對家長進行培訓,以期提升家長的綜合素質,提高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為家校共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學校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多途徑、多手段營造家校共育環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體家長的積極參與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家長和學生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形成了和諧民主的關系,為家校共育奠定了思想基礎。通過家長學校提高全體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綜上,城鄉接合部學校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特殊的人文環境、生源等各種問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要精準把脈,針對性采取措施,同時聯合當地教育部門、學區、學生家長共同發力,使得城鄉接合部學校突破瓶頸,走上發展快車道。
參考文獻
[1]黃晨,孟令旸,李丹.城鄉接合部學校家庭教育的信息化普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2(33):38-41.
[2]陳偉珊.城鄉接合部普通高中學生問題行為轉化個案研究——以揭陽市Y中學為例[D].廣州:廣州大學,2022.
[3]李艷.城鄉接合部初中教師職業幸福感實證研究——以J區兩所中學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22.
[4]王玥琳,施國慶.精準扶貧框架下的“后脫貧時代”:中國城市相對貧困問題的防治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1(08):01-09.
[5]嚴積艷.“雙減”背景下小學教師工作負擔研究——以廣西城鄉結合部B小學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