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貴州省畢節市“十里不同天,地無三尺平”的獨特氣候和地理優勢,孕育了畢節市域內中藥材資源,使其種類繁多,量大質優,素有“中草藥育盆”之美譽。為摸清畢節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為畢節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依據,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采取實地考察、走訪經營主體、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等方法,對畢節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畢節市中藥材產業具有發展潛力大、單品優勢效應明顯、經營主體逐漸壯大等優勢,但存在優良品種欠缺、良繁體系不健全和精深加工技術滯后等7 個突出問題。提出了強化中藥材產業技術研究、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和建立中藥材研發技術體系等7 條建議。
關鍵詞:畢節市;中藥材產業;鄉村振興;良種繁育;藥用植物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7-0143-05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7.022
0 引言
黔地無閑草,處處皆靈藥,貴州省是全國4 大中藥材產區之一。據相關資料介紹,貴州省共有中草藥資源4 802 種, 其中藥用植物4 419 種、藥用動物301 種、藥用礦物82 種[1-2]。畢節市海拔457~2 900 m,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氣候垂直差異大,小氣候復雜,氣溫年變化小,但日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0.5~15.5 °C,最高為金沙縣,最低為威寧縣,年平均降雨量950~1 100 mm,相對濕度81%,最多為織金縣,年日照時數1 100~ 1 400h , ≥0 ° C 年積溫4 700 °C,≥10 °C 年活動積溫3 800 °C,為畢節市中藥材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土地資源,畢節市域內的藥用植物達1 000多種[3-5]。畢節市獨特的地理優勢,塑造了畢節市中藥材發展多樣化的藥用植物庫[6]。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注重中藥材溯源、質量標準等體系的建設,為中藥材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綜合畢節市發展中藥材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特征,需對畢節市境內中藥材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有利的建議,從產量和質量方面提升畢節市中藥材產業的發展[7-10]。本研究主要以中藥材中用量最大的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未納入),明確目標任務、內容分工、時間節點,通過市內中藥材產業管理部門、科研單位、經營主體(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走訪座談或電話咨詢,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以及通過互聯網、貴州省數據圖書館等方式,收集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