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然而隨著大型農機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土壤壓實愈發嚴重,土壤結構遭到破壞,理化性質改變,影響作物生長與產量,長期積累壓實將進一步引發水土流失。輪胎作為農機農田相互作用的關鍵部件,對土地壓實有直接影響。不同輪胎技術的運用,對土壤壓實、土地保護、作物產量、農業碳排放及農機作業效益產生影響,當前亟需探索新技術輪胎對土壤、作物和農機的增產潛力。
2023 年7 月7 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支持的“農用輪胎技術發展趨勢及對農田生態與糧食產量的影響”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議聚焦農用輪胎技術發展及應用、農田生態與糧食安全、國內外農用輪胎性能對比等問題進行充分研討和交流,會議同期還舉辦了“輪胎上的農田生態與糧食安全”綜合試驗項目驗收會。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副站長徐振興,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監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方憲法,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黨委書記尤泳、院長宋正河、副院長黃光群,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秘書長趙鳳敏,全國輪標委汽車工農業機械輪胎輪輛分會秘書長徐麗紅,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處長張樹閣,中國農機化導報社長劉卓,黑龍江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陳實等領導、專家與嘉賓,以及新聞媒體共50 余人現場參加了會議。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浙江省農業機械學會、青島農業大學等8 個分會場的150 余人線上參加了會議,另有1 600 余人通過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的網絡直播參加了會議。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主任委員楊敏麗就“輪胎上的農田生態與糧食安全”綜合試驗項目實施情況及成果作了專題報告。據了解,2020 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尖山農場有限公司、拜泉縣農業農村局、拜泉縣農機服務中心、拜泉縣自治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輪胎上的農田生態與糧食安全”綜合試驗項目,從輪胎技術革命的角度探索減少土壤壓實、避免土壤板結、降低農田碳排放、改善農田生態、保護黑土地、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途徑和思路。
項目針對輪胎土壤壓實作用造成的農機無功油耗攀高、農田耕地質量下降、作物單產受限、農碳減排增匯不明顯的問題,以東北機械化壟作的典型合作社模式、國營農場模式為試驗場景,開展了超低壓子午線輪胎、普通子午線輪胎、斜交線輪胎的農機效率、作物產量和農田生態綜合對比試驗,探索不同輪胎技術對大尺度機械化農業模式效能的提升潛力。兩年來,研究團隊共采集并分析整地、播種、中耕、收獲等作業環節近2 500 個樣點,超8 000 條數據,形成一系列成果,并得出以下結論:農業機械采用超低壓子午輪胎,能讓農業生產更加節本增效,改善土壤物理結構、緩解農田生態風險,增強固碳能力和減少碳排放,更具糧食增產潛力和更強的綜合經濟效益。
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農用輪胎技術經理金劍、徐州徐輪橡膠有限公司農業子午胎產品設計室主任經靈鑫、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海、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拖拉機首席工程師周貴平、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裝備研究院設計室主任任憲剛分別圍繞農用輪胎技術及應用、綠色農業子午線輪胎助力智慧農機高質量發展、國內外品牌寬斷面農業子午胎牽引性能對比測試、拖拉機輪胎使用現狀與建議、拖拉機輪胎配套選型基本原則和常見使用問題等作了交流報告。
項目驗收環節,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研究報告,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充分的質詢與討論,一致認定項目組開展的不同輪胎技術對比綜合試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試驗結果表明,超低壓輪胎技術具有較好的節油、降本效果,能有效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固碳、減排能力,促進糧食生產。項目的成果豐碩、資料詳實,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并認為項目是國內首次開展的系統化、規模化超低壓子午線輪胎農業生產應用試驗研究,并構建了理論方法技術體系,居國內領先水平。專家組建議項目進一步開展多區域、多種作物的超低壓子午線輪胎技術應用試驗,并深化相關引導支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