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波
作曲博士,西華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四川藝術基金青年作曲人才項目獲得者。作品涉獵影視音樂、室內樂、交響樂及歌舞劇。曾擔任閬中古城實景演出《閬苑仙境》《蜀道盛世》《客來閬中》、大型實景劇《彝戀黑竹溝》音樂總監及作曲。
《世紀牡丹》是一首贊揚牡丹花的獨唱作品,旋律優美、真摯。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如舒元輿《牡丹賦》、李德裕《牡丹賦》、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張峋《洛陽花譜》、陸游《天彭牡丹譜》、高濂《牡丹花譜》、薛鳳翔《亳州牡丹史》、汪灝《廣群芳譜》、余鵬年《曹州牡丹譜》等,散見于歷代詩詞文賦及明間通俗文學以及雕刻、音樂、繪畫、服飾、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比比皆是,不可勝數。《世紀牡丹》以音樂的表現形式抒發感情,象征著追求幸福、和平、繁榮、昌盛。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
阿說阿木
青年曲作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涼山州歌舞團創研室作曲、音樂制作人,涼山州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涼山州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秘書長,西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金不換銀不換》《泥土里》《漫步大涼山》《阿普》等。
2018年2月11日,大涼山彝族村寨迎來了我們敬愛的習近平總書記。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真誠依舊、溫暖依舊。彝族人民定不負重托,早日實現脫貧,建設美麗彝寨、美麗家園,金不換銀不換的綠水青山和黨的暖暖恩情。綿延的大涼山,山水壯美、彝風浩蕩,彝家姑娘用悠揚入云的歌聲,贊美著族群世代生息的土地,講述著家鄉斗轉星移的滄桑巨變,歌唱著純樸彝人對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恩情的感念,傾訴著對帶領彝家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領路人地那份深情與感激。
陳順才
彝族,青年詞曲作家,中共黨員,小畢摩樂隊創始人+主唱,阿諾文化音樂制作人。中國音協高研班學員,四川省音協會員,涼山州音協理事,西昌市音協理事,西昌市文聯“優秀文藝工作者”,西昌市文藝輕騎兵骨干。代表作品《木克》《行者》《仰望星空的人》等。
每當抬頭仰望星空,觀浩瀚宇宙,總有萬千星辰在心中閃爍,是誰曾仰望星空,任一生執著斗轉星回,把熱血灑在人間無悔……
陶轔竹
青年歌唱家,曲作家,博士研究生在讀,四川音樂學院教師,中國致公黨黨員,四川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專家顧問,四川省青聯委員,成都市統一戰線同心智庫專家,成都市婦聯優秀女性人才,成都市海聯會理事。
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從小對蓉城歷史和文化耳濡目染。作為專業音樂教師、歌唱家和曲作者,一直都秉持著寫親情、寫中國傳統文化、演繹正能量的堅定信念。成都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水墨畫卷般的秀美風景以及快速發展的前進步伐,激勵著我想為這座城市創作并演唱一首歌曲,以此回饋家鄉,為家鄉的幸福美好歌頌點贊,為家鄉的快速發展加油助力。最終,這首行走于現代與古典之間、吟唱于樓閣與草葉之間、抒懷于輕快與憂傷之間、落墨于大氣與唯美之間的歌曲便卓然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