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璐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銀花絲傳承人。從小隨銀花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道安學習銀花絲技藝。將宮廷獨享的藝術品,轉變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自然,人人都能欣賞、使用的精美首飾品。
用心守護一根穿越千年的銀絲。
傳承千年技藝,守護中國文化。作為新時代的非遺傳承人,我希望創造出屬于年輕一代的銀花絲工藝品,通過網絡打開老手藝的新市場,讓傳承1700多年的銀花絲在新時代里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孫博秀芳
中國民協會員,四川省民協理事,四川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四川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成都年畫創作人,成都好年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四川,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三星煥彩、金沙耀光……豐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閃現著古蜀先民的智慧與夢想。2023年是四川省文聯成立70周年,70年歲月承載著四川民風民俗的光榮與夢想。作為新時代傳統文化的青年弘揚者,我用手繪年畫,推陳出新,努力做好四川民間藝術的創新者、傳統文化的繼承人,為書寫傳統文化的華麗篇章貢獻綿薄之力。
何曉玲
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學會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達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達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達州市何氏剪紙傳承人等。
2023年是四川省文聯成立70周年。70年丹青妙筆,70年守正創新,70年潛心創作。過去70年,四川文藝工作者在省文聯的領導下沐浴朝陽,創作希望,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同心。天府之國美麗富饒,文藝創作者用巴蜀人不屈不撓的精神精耕細作,挖掘三星堆璀璨的華夏文化、追溯金沙遺址太陽神鳥的魅力,用文藝唱古論今,用筆墨描繪巴蜀大地,用激情謳歌新時代。未來,愿四川文藝厚積薄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文藝之花。
范" "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F任教于宜賓學院藝術與產品設計學部,學部印染印燙工作室負責人。
扎染,是中國民間印染藝術中的瑰寶,是沒有針線的刺繡,不經編織的彩錦?!白载曉尽庇址Q“蜀纈”,起源于秦漢時期,流傳于巴蜀之間,盛產于四川省自貢轄區內,以針代筆、以色代墨、多色套染、以色彩近似“窯變”,浸暈及冰裂紋效果自成天然,形成了自貢扎染的獨特風格。作為扎染的創作者和高校教師,我將時尚前沿與傳統經典相結合,希望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扎染作品,讓扎染在校園里開出最美的花朵。
桑木州
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唐卡畫師。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展覽。其作品技法細致精湛,風格古樸大氣,一如其為人謙遜而熱忱,令接觸者感受到濃郁的雪域古風。
我是一名在高山草原上長大的放牛娃,機緣巧合得到了去公益的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機會,開啟了唐卡繪畫的學習歷程。過程中,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唐卡畫師,也了解到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巨大能量。真善美不會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時代變化而產生隔閡。未來,我將用最真誠的心,繪制每一幅唐卡作品,善待每一位有緣人,進而弘揚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魅力,傳遞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