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 "彤
畢業于南京大學,現為高校教師。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榮獲“戲劇中國”作品推優獎,四川藝術基金戲劇編劇人才資助等,作品受邀參加烏鎮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2017ART藝術節等,發表評論文章多篇。
戲劇評論主要是一種審美上的價值判斷,是一個靈魂(評論者)與另一個靈魂(戲劇作品)的交流。當你完全理解對方的時候,是非常愉悅的,就像獲得了一個智識相投的好友。理解是可貴的,人類真正的冒險,在于敢不敢互相理解,評論者不僅要塑造自己的靈魂,還需要足夠的愛與真誠。我的評論寫作是從省評協開始的,是在各位前輩老師們的教導下成長的,在此特別感謝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祝福“川派文藝評論”越來越強!祝福四川省文聯70歲生日快樂!
尹德錦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成都市舞蹈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海外高層次人才。曾獲全國第五屆舞蹈比賽獨舞表演獎、第七屆巴蜀文藝舞蹈創作銀獎、第十屆“巴蜀文藝獎”文藝評論獎。
作為一名從事舞蹈教學的藝術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優秀的舞蹈作品不斷涌現離不開文藝評論的不斷發展,舞蹈教育質量的提升更離不開文藝評論的引領和激揚。今后,我將繼續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和視野,結合舞蹈教學實踐,不斷提升歷史、哲學、藝術、美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綜合理論素養,創作更多高質量的舞蹈評論作品,以青年之聲提高青年審美、引領青年風尚,充分展現青年文藝評論工作者的使命擔當,不斷擴大文藝評論的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宋學勤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內江師范學院教師。已發表藝術研究和評論文章30余篇,近20萬字;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省級藝術基金1項。
文藝評論既是評也是論,以論立評,以評行論。青年評論之短在學養積累,之長在銳氣果決。立論靠學養,然更需常識。不刻意求新求怪之論,能傳播常識,已屬及格。常識立基于科學、邏輯,評論以語言表達、傳播,所評之對象更需深入體驗、實踐。因之,積學養以筑理論,以藝術體驗驗證過往理論,凝思聚神寫通達之語言,發表語言以促藝術實踐,環環相扣又互為促進,穿行于理性與感性、歷史與現實、自我與他者,遂感于心,寫于紙。
唐" "永
90后,筆名唐呱呱。國防大學博士畢業,少校退役,現供職于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出版非虛構《騎跡》。理論文章見《復旦學報》《東南學術》《學習與實踐》等。文學作品見《北京文學》《詩刊》《草堂》《吐魯番》等。
辭掉北京的工作以后,我回到老家四川的一個小城。偶爾閉門讀書,寫下一些句子和孤立的詞語,數一數天上的云,閃電,去人群中間走一走。看看他們怎么購買生活里的必需品,怎么吃面,怎么過馬路,怎么從褲兜里掏出手機,和一個陌生人路過。一周三四次,也去城外的師范學院當一回寫作老師。我和我可愛的學生,一起種植一個虛無的田園。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我們等待,它們在我們的手指間開出珍貴的花朵。
焦" "陽
博士,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英國華威大學訪問學者。發表學術論文26篇,獨著3部,藝術作品獲省、部級獎勵40余次,作品兩度獲得“巴蜀文藝獎”、兩度入選“劇美天府”優秀劇目展演季與四川藝術基金。
黨的二十大系統地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使命,中國式文藝評論現代化作為文化建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塑造民族自信自強精神、引領文化建設價值的責任,作為文藝評論工作者,我們應當秉持“澡雪精神”守正創新,緊貼時代弘揚真善美,以高質量的文藝評論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營造“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文藝評論生態,打響“川派評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