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智
1956年出生于四川自貢,師從張曉平,20世紀70-80年代首批張氏扎染廣譜傳承弟子之一。在張曉平大師的教誨下,系統學習扎染撮、串、疊、塔、絞和單色染、多色浸染等扎染技藝。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扎染技藝日漸精益。尤其擅長根據不同的設計需求,熟練運用扎染各種技藝,設計出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曾獲四川省“優秀技能人才”榮譽。
四川自貢的扎染古稱蜀頡,是漢族傳統手工藝術珍品,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自貢扎染風格清新、淳樸,富有民俗特色。鄧偉智從小就耳濡目染,對扎染技藝非常入迷,自師從張曉平起,為師傅精湛的技藝所震撼和折服,在良師嚴格指導下,苦練扎結和染色技術,多年如一日,技藝日益精進成熟。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工藝性強,多用線把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后,再進行浸染,款式多樣,扎痕耐久,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自貢扎染紋樣大致為自然形紋和人物形紋兩種。在鄧偉智的作品中,特別是劍龍、雙魚等動物植物紋,造型古樸雅致,線條圓渾流暢,醇厚自然,構圖簡潔素雅,充滿自然氣息,通過作品可以感受到回歸本真的初衷。此類表現主題,既挖掘了自貢“恐龍之鄉”的本土文化,又寄托了年年有余,團圓吉祥的美好寓意;扎染作品同時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與獨特的個人審美情趣。在鄧偉智的《麻姑獻壽》《薛濤》等作品中,人物造型化繁為簡、形神兼備、自然天成,個人風格濃郁,兼備美學價值與實用功能,更有豐富的暈色,變化自然,趣味無窮。
工藝需要傳承與創新,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文化,現代扎染在傳承傳統扎染歷史文脈的同時,也應體現出時代的氣息,具有“筆墨當隨時代變化”的開放性特點。鄧偉智在畢生經營的扎染技藝中,既尊崇師門傳統,苦練技藝,更致力于變革創新,形成了頗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和設計語言。
我們在品鑒和消費傳統技藝品時,總是更偏向于信任從業時間較長的藝人,就像看中醫一樣。也許歲月成就“老藝人”標簽,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技藝大成的確成為了這些為此付出畢生心血的藝人們的歲月薪酬,成為被我們欽佩的依據,同時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