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明
湖南沅陵人,現居四川省自貢市。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四川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自貢扎染藝術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學員,師承自貢扎染國家級傳承人張曉平,從事自貢燈會美術設計與制作工作至今。擔任過上百場燈會活動的美術工程總監,燈彩作品曾參加扎染與燈飾研究的開發工作。燈彩與扎染作品曾在四川美術館展覽,清華美院藝術展廳展覽。
隨張老師學習扎染多年,余雖不精進,也略有所學,現分享一二。自貢扎染是一門“針線”的藝術,通過“撮、串、疊、塔、絞”這五大扎染的基本技法,可以創作出千變萬化的精美圖案。撮扎,可扎出方勝纈、回字勝、魚子纈等。串扎,可扎纈出人物、花鳥、蟲魚等圖案,是自貢扎染技藝最具代表的技法。疊扎,是線和面表現的綜合技法,有蛛網纈、連勝纈、毛蟲纈、蛾兒花等。塔扎,是一種撮扎與串扎相結合的扎法,因扎纈的外形似下大上尖的寶塔狀而得名,適合創作各種大塊面圖案。絞纈又稱“絞縫”是一種扎面和線的綜合扎纈技法。通過以上五種基本技法的學習與實踐,我們才算摸到扎染的基本門道。手工藝的學習道路是沒有捷徑的,唯有不斷嘗試、重復,方可融會貫通。師傅常說“三分扎,七分染。”可見染色在作品呈現中的分量,染色的基本技法有“點、提、夾、潑”等多種技法,通過這些技法的綜合運用方能做出出彩的藝術作品。經過對捆扎及染色的技法學習后,更重要的還得認識染料,一般常用的染料有: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天然染料(含植物、礦物),每種染料的染色方法,都值得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與實驗。
記得柳宗悅老先生曾說:“枯竭的冬日世界,不久會被春色所覆蓋,盛開在大地上的圣潔的蓮花是凈土之花,而由上天贈予的、在大地上綻放的花,如今我將其叫做工藝。體現美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的,是工藝的形態。”在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有幸接觸到自貢扎染與自貢彩燈兩項非遺技藝,且嘗試制作了一些習作,如平面扎染壁掛作品《年輪》和立體燈光扎染裝置《彳亍》就是對自然和生命之旅的思考和呈現,平面扎染壁掛作品《謙卑》則是通過篆體“人”字的形式展現古人的生活態度,《三星堆》及《他山之石》則是采用燈彩工藝、扎染工藝融合三星堆文化元素、太湖石造型創作的立體扎染燈光作品,我更喜歡用燈光賦予作品生命力,每當一幅幅扎染肌理畫面被燈光點亮時,我的靈魂也逐漸被作品瞬間照亮。希望在未來的學藝之路上跟隨老師好好精進技藝,創造出更多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