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邦政府將根據近期立法實施科學計劃,并為未來的科學資金不懈努力。
在美國第117屆國會上,立法者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以及《芯片與科學法案》,旨在大力支持科技研發,同時推動雄心勃勃的產業發展計劃。新法案尤其關注清潔能源和半導體領域。立法者的決心似乎很大,法案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保證一系列舉措順利落實,免受多變的撥款程序的影響,為這輪歷史級規模的“運動”奠定基礎。
2023年,由于黨派間的僵持博弈,國會或將失去原本格外亮眼的決策效率,從而使得依賴年度撥款的科學項目遭遇重大阻力。不過,在快速發展的領域,例如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生物技術以及核聚變能,可能會有一系列新的政策制定。
1.拜登時代的產業政策開始經受檢驗
憑借過去兩年通過立法獲得的資金,拜登政府開始啟動法案提出的研發計劃、大規模技術示范和部署激勵措施。美國需要等待數年方可評估上述努力是否成功,但他們所面對的嚴峻挑戰卻是迫在眉睫的。這些挑戰包括增強能源部和商務部管理資金的能力,選擇可行項目用以接收資金,以及確保項目得到妥善管理。
政府可通過制定產業政策,主動利用技術促進經濟轉型。2023年美國政府的各項舉措將檢驗其產業政策的可能性。現在他們已經看到了許多私人后續投資,也希望能保護好這些投資——保護方式是建立能將研發與制造聯系起來并提供融資、工具、材料、組件和工人的“生態系統”。雖然其中一些資金得到了美國兩黨的支持,但共和黨方面表示,他們將密切關注這些舉措,觀察政策是否有走向失敗的跡象。
2.國會的嚴重分歧給科學資助造成諸多障礙
共和黨在眾議院占據微弱優勢,這有利于其黨內極右翼勢力推動對聯邦開支的大幅削減。由于總統拜登和參議院方面的反對,眾議院共和黨人正準備與前者對峙,若雙方陷入僵局,后果可能非常嚴重。美國財政部已經在采取特別措施以求不超出法定債務上限,如果國會不把這個上限提高,危機將于今年夏天到來,引發可能是災難性的經濟后果。之后,國會必須為10月1日開始的2024財年撥款,否則政府就要關門大吉了。
科學機構將直接受到資金中斷的打擊,并因各種經濟問題間接受損——實際上近期的通貨膨脹和供應鏈中斷已經讓他們吃到苦頭了。推動預算限制表明國會需要克服巨大阻力才可實現《芯片與科學法案》中的科學預算目標。如果無法保障更多資金投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技術、創新和合作伙伴關系理事會(TIP)以及商務部的區域技術中心計劃等重大新項目都將被迫受阻。
3.共和黨執掌眾議院科學委員會
新任眾議院科學委員會主席、眾議員弗蘭克 · 盧卡斯(Frank Lucas)是過去四年的最高共和黨人。他與以前的民主黨多數派保持著友好關系(包括在氣候科學等存在爭議的方面)。盧卡斯表示,他希望繼續秉承兩黨合作的精神。此外,他也宣布了將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重建為獨立機構的立法計劃,而這需要民主黨的合作才可實現。
另一方面,盧卡斯和科學委員會的其他共和黨成員希望能更嚴格、主動地監督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以及由能源部發起的雄心勃勃的清潔能源計劃,并一直在為此做鋪墊。值得一提的是,盧卡斯還主要參與了一項以失敗告終的運動。該運動旨在重新配置環境保護局(EPA)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并限制其能用以證明規章合理性的科學信息的類型。
對于科學委員會的民主黨人來說,這將是他們自2010年以來第一次不由眾議員埃迪 · 伯尼斯 · 約翰遜(Eddie Bernice Johnson,現已退休)領導。接替約翰遜的眾議員佐伊 · 洛夫格倫(Zoe Lofgren)是科學委員會的長期成員,現在有機會成為其掌舵者。
4.美國尋求在關鍵技術上“盡可能領先”
拜登政府于2022年秋天宣布,在技術交流方面,他們將力求在關鍵領域“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摒棄以往的“滑動比例(sliding scale)”原則,即只滿足于讓美國獲得相對優勢。很快,美國政府將開始全面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設備。現在他們正準備對量子計算機實施新的控制,并設計程序用以限制美國對國外關鍵技術的融資。
美國還向友好國家施壓,要求其跟隨自己腳步。據報道,荷蘭和日本即將限制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當然,他們的管控可能不像美國那么廣泛。另一方面,美國的技術政策正遭到一些歐洲領導人反對,后者尤其惱怒于美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國內制造要求和補貼——這類政策增加了補貼競賽的風險。
5. 研究安全
美國司法部此前針對涉嫌隱瞞與中國機構間關系的學者提起了刑事訴訟,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這些案件都屬于 “中國行動計劃” 里起訴工作的一部分,是美國科技安全政策落實后的“成果”。不過他們現在也不得不放下很多“執念”。在很多情況下,檢察官都無法說服法官和陪審員相信起訴內容是事實。2023年1月,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針對華裔化學家陶豐的有期徒刑請求。
當然,美國的科技安全團隊將繼續尋找其學術界與中國和其他國家未公開的聯系,而此類調查將在很大程度上遠離公眾視線。各機構正為資助申請者制定標準化的披露表格,旨在更好地監測受資助者與撥款者的關系,盡可能讓這些關系全都得到披露。與此相對的是,亞裔美國人倡導團體敦促監測的機構提供更明確指導,不僅包括披露要求,還包括他們如何衡量違規的嚴重程度,以及如何確保程序正當。
另一方面,國會將繼續加大限制力度。《芯片與科學法案》要求各機構禁止受資助人參與一些人才招聘計劃。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單位提出進一步的限制措施。
6.粒子物理學家規劃新方向
美國粒子物理學家將通過粒子物理項目優先排序小組(P5)準備于今年秋天提交的一份報告,為未來十年及以后制定路線圖。與2014年發布的P5研究一樣,新報告將為聯邦機構提出一個預算受限制的議程。P5由30名成員組成,于2月舉行第一次會議,并大量吸取斯諾馬斯夏季研究會提供的意見。該會議不久前發布了一份總結報告。
報告總結,上一次P5確定的5個“科學驅動因素”仍然具有相關性,它也建議重新關注稀有過程的精確測量。此外,報告展望了2035年后的關鍵工作,建議美國準備“參與或建設”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希格斯工廠”,一個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及一個下一代引力波天文臺。P5提到的其他內容包括將在今年結束的國際基準測試活動以及定于2024年完成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調查。
7.核聚變面臨新的機遇與挫折
2022年12月,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實現了人類首次核聚變點火的壯舉。這激發了公眾對聚變發電前景的興趣,當然,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我們距離前景成為現實仍很遙遠。核聚變倡導者希望將大眾的興趣轉化為政府對該領域的進一步支持。核聚變能源領域近年來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私人投資,大家期待希望最早于2030年代將聚變能并入電網。
大部分資金用于磁約束核聚變——通常被視為比LLNL所用的激光驅動方法更有希望產出商業化聚變能的途徑。然而,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全球規模最大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最近發現了重大制造缺陷,并可能因此延期數年。此前因為新冠大流行和供應鏈問題,ITER已經耽擱了三年時間。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預計,那些較小的核聚變企業可能更快地走出一條聚變能生產之路。國會已開始資助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計劃,以支持這項初露崢嶸而潛力無限的新興產業。
8.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重新起航
去年2月,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主任埃里克 · 蘭德(Eric Lander)因職場霸凌而辭職。自此,OSTP在2022年大部分時間里都顯得很低調。不過他們已經開始采取重大政策舉措,例如去年8月的一項指令,要求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在出版后向公眾免費開放,這一結構性轉變令出版商普遍感到意外。去年9月,阿拉蒂 · 普拉巴卡爾(Arati Prabhakar)成為蘭德的繼任者,接過其在總統內閣中的一席之地以及拜登委以的重任,即重新構想科學、技術和醫學在美國的地位。
過去兩年的重大科技政策立法似乎已經超過了這種構想可能提出的大部分內容,但普拉巴卡爾仍有時間引領政策實施,并在總統科學顧問的位置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她還要處理一些普通的任務,例如尋找新領導人來監督其辦公室的工作(國家安全以及健康與生命科學方面),以及招聘美國首席技術官(該職位已經空缺兩年)。
9.科學機構共同推動公平
拜登政府致力于促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的公平和包容。現在他們的多方面努力正形成合力。2022年12月,白宮宣布發起科學、技術、工程、醫學、數學(STEMM)機會聯盟,旨在協調公共和私人組織的活動。美國能源部(DOE)科學辦公室的新能源科學工作者資助(RENEW)計劃近期撥款3 200萬美元用于支持培訓和輔導項目,而其加速包容性研究資助(FAIR)計劃將致力于幫助弱勢機構建設研究能力。
此外,DOE和NSF都在試圖改進他們對撥款價值的審查流程,以求更好解決社會影響和公平的問題。自本財年開始以來,提交給DOE科學辦公室的研究提案必須包括一個推動包容和公平的研究計劃,描述其項目將如何促進公平。NSF的管理委員會計劃評估該機構在審查撥款提案時長期使用的“更廣泛影響”標準的有效性。
10.政府發力生物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將是拜登政府今年的主要關注領域。新成立的高級健康研究計劃局(ARPA-H)準備開始工作,其在2023年的預算達15億美元,首任主任為蕾妮 · 韋格金(Renee Wegrzyn)博士。ARPA-H已經開始招募第一批項目經理,但關于該機構要如何運作的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開發一種不同于其上級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創新方法方面。此外,ARPA-H也仍舊沒確定其總部地點。美國國會最近規定,ARPA-H的總部不能與NIH同處一地,并且必須在至少三個地理區域設立辦事處。
另一方面,NIH正等待拜登任命一位新院長來接替弗朗西斯 · 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后者自2009年以來一直領導該機構,并于2021年底卸任。2023年的其他重大任務包括持續推進“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落實,啟動國家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以及創建白宮大流行病防范和應對政策辦公室。
資料來源 Physic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