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與主持藝術是一門融合聲音傳播與表演藝術的學科,其在藝術院校中的實踐教學一直備受關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媒體傳播的日益重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更加需要培養高質量高素質人才。文章采用歸納、總結實踐教學的方法,分析當下國內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現狀,總結相關問題,進而得出有關于實踐教學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提出教師配備、教學更新等建議,旨在為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借鑒,為藝術教育和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培養素質高、技能精湛、創新意識強的高級人才的重要專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學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實踐教學成為必要的教學手段。文章介紹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概念和特點,并進一步分析目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探討構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模式,提出有效的創新策略,分析實踐教學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G22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7-0183-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吉林藝術學院教學研究課題立項“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探索與研究”成果,項目編號:吉藝教發〔2021〕第19號
在當前播音與主持藝術教育中,實踐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就業的競爭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及媒體的需求。為了推動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與發展,需要在現有的教學體系基礎上,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將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希望本研究能為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可行性策略,并在相關專業教學實踐中充分應用;也希望能夠促進教育者對于實踐教學的理解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增強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競爭力。
(一)教學內容豐富多樣
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播音與主持藝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吉林藝術學院為例,通過以下方式推進實踐教學的發展。
1.將實踐類課程納入必修課
播音與主持藝術是需要通過實踐來提升能力的學科,因此實踐操作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會進行各種實際的播音和主持練習,如新聞播報、節目主持、廣告配音等。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技巧和技能[1]。實踐類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讓他們真正去體驗播音與主持的工作環境和流程。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播音與主持人員時更看重其實踐經驗和技能,而非僅僅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提供實踐類課程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市場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并勝任崗位。總而言之,將實踐類課程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必修課,有助于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提升其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這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未來職業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2.觀摩借鑒優秀案例
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實踐教學中,學生有機會觀摩一些優秀的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錄像,借鑒他們的優點和經驗,同時還能夠從他們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觀摩借鑒,學生可以有機會觀察和學習其他播音與主持人員的工作方式。他們可以從他人的實際經驗中獲得啟發,了解不同的主持風格、語言運用技巧和表演技巧,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
3.以賽促教
以賽促教對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2]。在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活動中,以賽促教的作用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比賽中,學生需要實際上臺表演和主持,這種實踐操作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獲得更多實踐經驗。通過反復操練和比賽,學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舞臺表演技巧、語言表達能力等。另外,參加比賽可以使學生與其他學校的選手進行交流和切磋,結識更多行業人士和專業教師,從中獲取經驗、知識和資源。這種交流和互動可以讓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建立起與其他從業者的聯系和合作。
學生可以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主持技巧、行業規范和專業知識。比賽過程中的評委反饋和專業指導也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這樣一來學生便能不斷精進,從而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同時,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供實踐、交流和反饋的機會,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播音主持能力,為他們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學科交叉融合趨勢
吉林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學科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重視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培養,與語言學科有密切的關聯[3]。通過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外國文學、美學等相關課程,學生可以提升語言的準確性、流利性和表達能力。
2.戲劇表演學科
戲劇表演學科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表演技巧和舞臺呈現方面有較大的交叉[4]。戲劇表演課程可以讓學生學習戲劇表演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演示能力和舞臺表演技能。這將幫助他們在播音和主持方面更加自然和生動地傳達情感,幫助學生了解表演的基本技巧、身體語言和情感表達等,這對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表演與演藝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5]。另外,戲劇表演注重身體和肢體的表達,學生可以學習戲劇表演中的身體語言和肢體動作,從而提高自己在播音和主持中的表現能力。
高校可以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靈活地將戲劇表演學科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和發展機會。
(三)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實踐教學對于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有助于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培養應變能力、鍛煉團隊合作精神、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和增強自信心。通過實踐教學的錘煉,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行業崗位的要求,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6]。
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行業的實際情況,了解行業的工作流程、標準和規范。學生可以在實踐中與專業人士交流經驗,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從而更好地適應和融入行業。
(四)雙師型師資隊伍及其優勢
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雙師型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專業教師和實踐導師共同參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專業教師負責學科知識傳授、理論基礎構建和技能培養[7]。他們具備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能夠系統和全面地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導師是在行業內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能夠向學生傳授實際操作技巧、實踐經驗和行業規范。實踐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真實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節目制作、模擬演練等,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雙師型教學模式下,專業教師和實踐導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形成教學融合的狀態。他們通過密切合作和互相補充,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8]。專業教師負責教授理論知識,而實踐導師則負責教授實踐技能,通過雙方的協同努力,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教學指導。
雙師型教學模式能夠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真實場景,使學生能夠更充分地學習和掌握實踐技能。實踐導師的參與可以確保學生在實踐環節中得到正確的指導和有效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而實踐導師作為行業人士,能夠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需求,并據此要求學生,培養學生。
總的來說,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雙師型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專業教師和實踐導師的參與,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更貼近實際的教學指導,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播音與主持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密切相關。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銜接[9]。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如模擬演練、真人秀和實際主持節目等,以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實踐經驗和職業素養。在實踐教學中,應設計多元化的實踐環節,以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提高實踐技能。例如,學生可以參與校內電臺、電視臺的實踐活動,參加校外實習和各類比賽、活動,還可以通過與行業合作、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得更豐富的實踐經驗。實踐導師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他們是業界專業人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資源[10]。學校可以邀請實踐導師開設專題講座、指導實踐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實際操作技巧,并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和評估。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實踐和創作,如策劃并主持校內演講會、活動等,或者開設個人的播音與主持節目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培養自身獨特的實踐風格和創意思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創造力[11]。
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及解決思路:
(一)缺乏實踐機會
由于資源限制或其他原因,學生在校內實踐機會較為有限。學校可以與外界行業單位合作,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如實習、實訓等。同時,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活動,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12]。
(二)實踐內容過于寬泛
在實踐教學中,很多學校側重于傳授寬泛的知識內容,但缺乏重點和深度[13]。學校應明確實踐目標,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職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三)實踐教學評估不充分
在實踐教學中,評估和反饋對于學生的成長和能力提升非常重要,但有些學校對實踐教學的評估不夠充分[14]。學校應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如實踐報告、演示、口頭述評等,全面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表現。
(四)學校與行業的合作不夠緊密
藝術院校與行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不夠緊密,學校開設的實踐課程和教學內容可能與行業需求存在較大差距[15]。學校應加強與行業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和合作機制,定期邀請行業人士參與教學,更新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所學的實踐知識與業界需求相匹配。
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以下問題:實踐機會有限、實踐內容過于寬泛、實踐教學評估不充分、缺乏行業導師指導以及學校與行業融合不夠緊密。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實踐機會、明確實踐目標、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引入行業導師指導以及加強學校與行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使他們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肖鴻宇.多媒體技術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9(5):23-25.
[2] 雷澍宇.媒體融合環境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定位探討[J].山西青年,2017(6):147-148.
[3] 周健恒.融媒時代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2015(5):69-70.
[4] 金鑫.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表演課程教學[J].電影評介,2011(7):15-16.
[5] 張雪飛.論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表演課程教學[J].才智,2017(12):4-5.
[6] 徐佳琦,付焱,李鑫宇.審美·價值·觀審:播音藝術創作的傳播心理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7):102-104.
[7] 詹洪華.“依托式”理論在外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人間,2016(1):9-10.
[8] 趙丹,譚海,江霞.以就業為導向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商界,2008(9):14-15.
[9] 張欣格.淺析播音主持專業就業環境及其對人才培養的影響[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11):29-30.
[10] 趙娜.“互聯網+”背景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7(11):19-20.
[11] 蔡正蘭,王瑩.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4(10):47-48.
[12] 李洪彩.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現代漢語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7(12):110-111.
[13] 童偉中.課外學術活動中實施創新教育芻議[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7(2):27-28.
[14] 鄲嘯.基于教學卓越導向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以臺灣華夏科技大學的實踐為例[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18(2):13-14.
[15] 李國順.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課程設置探究[J].電影評介,2012(11):166-167.
作者簡介?付焱,副教授,吉林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理論與實踐。?張展,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