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它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的結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紅色文化對于深入開展紅色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新媒體為背景,對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展開研究。通過翻閱文獻,分析紅色文化的概念及傳承意義,探究新媒體對紅色文化傳播的影響,分析高校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現狀,得出高校大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但對紅色文化的具體內容及重要性了解不足的結論。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接受方式存在多樣性,因此可結合新老媒介共同傳播紅色文化。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有關部門可應用新老媒介做好紅色文化宣傳、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教育成果、依托高校通識課程深化紅色文化育人成果等三個方面完成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傳播的建議。希望通過本研究,可為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傳播路徑研究提供文獻參考,助力有關部門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傳承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紅色文化;高校學生;傳播;認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7-0195-03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渠道。這些新媒體平臺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更好地滿足年輕一代對信息獲取和交流的需求[1-2]。高校學生是信息時代的主力軍,對新媒體的使用比較廣泛。通過新媒體平臺,紅色文化可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給大學生,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3-4]。此外,社交媒體的互動性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在線討論、分享、點贊等方式,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播中來,增強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總之,新媒體背景下,探究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傳播路徑,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和弘揚紅色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艱苦奮斗、愛國奉獻、自力更生等優秀精神品質。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5],對其進行傳承與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通過傳承紅色文化,人們可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深化對中國革命的認識。
其次,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傳承與創新紅色文化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經濟社會進步和發展[6-7]。
最后,傳承與創新紅色文化還可以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激發社會的創新活力,促進文化交流。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對于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和促進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用新媒體技術對其進行傳承和創新非常重要。
新媒體不斷發展,其對紅色文化傳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信息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更好地滿足年輕一代對獲取信息和交流的需求,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全新的平臺和渠道。
新媒體可以讓紅色文化傳播的范圍更廣[8-9]。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可將紅色文化內容傳播給更多的人,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能夠接觸到這些內容。這樣可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媒體可以讓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傳統的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往往是通過書籍、影視作品等形式傳達,而新媒體則可以通過圖片、短視頻、直播等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10]。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紅色文化。
新媒體還可以讓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更好。通過新媒體平臺,可以進行精準的定位和推送,將紅色文化內容傳播給更多受眾,從而提高傳播效率。同時,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很強,可以讓用戶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播中來,增強其參與感和歸屬感[11]。
因此,在推廣和弘揚紅色文化時,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
不同學校、專業、年級的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大多數學生對國家和民族都有強烈的認同感,對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度認同。例如,對于革命先烈,大多數大學生都表達了尊敬和感激之情[12]。
第二,對紅色文化的具體內容了解不足。雖然大多數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定的認知,但對具體的紅色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的了解不足。例如,對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很多大學生只是聽說過,但并沒有深入了解。
第三,對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面對海量信息和各種觀念的沖擊,部分大學生可能更加關注社會熱點和時尚文化,對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不足[13]。
第四,接收紅色文化的渠道多樣。由于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學生接收紅色文化的渠道更加多元。有些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參觀紀念館等傳統方式了解紅色文化,有些人則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渠道了解紅色文化。
綜上所述,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推廣和弘揚紅色文化時,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一)應用各種媒介渠道,做好紅色文化傳播
為更好地宣傳紅色文化,有關部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結合新舊媒介進行宣傳。
首先,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如今,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發布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文章、視頻、圖片等,吸引學生關注,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紅色文化知識[14]。
其次,可以利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校園廣播、校報、校刊等傳統媒體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可以在這些媒體上刊登有關紅色文化的文章、圖片、漫畫等,讓學生了解紅色文化。
再次,可以利用校內活動進行宣傳。可在校內舉辦主題班會、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文化展覽等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加深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15]。
最后,可以利用校外參觀教育進行宣傳。可組織學生到革命遺址、紀念館、革命紀念地等地參觀學習,讓學生走進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同時可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通過以上途徑,可以全方位地宣傳紅色文化,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都能夠接觸到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二)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教育成果
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可通過將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成果的方式,實現紅色文化在學生中的傳播,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受益。具體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
首先,整合紅色文化資源,開設專門課程。學校可以整合紅色文化資源,開設專門的課程,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革命斗爭的艱辛,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紅色文化。
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學校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整理和展示。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黨的歷史、英雄模范等紅色文化內容,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再次,利用校內外文化活動,弘揚紅色文化。學校可以通過舉辦主題班會、文藝匯演、讀書分享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革命紀念地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
最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傳承紅色文化。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與志愿服務、社區建設等,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文化。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責任意識。
(三)依托高校通識課程,深化紅色文化育人成果
高校通識課程是指在大學教育中,除了專業教育外,開設的一些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創造性類課程。開設這些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加強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可依托高校通識課程,深化紅色文化育人成果。
首先,開設紅色文化通識課程。開設紅色文化通識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重要性。這門課程涵蓋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代中國的發展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夠讓學生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紅色文化通識課程可幫助學生培養批判思維和分析能力。通過學習歷史、分析文獻和參觀相關紀念館等實踐活動,學生可學會獨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另外,紅色文化通識課程還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和弘揚。通過學習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核心價值觀,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總之,開設紅色文化通識課程是為了加強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價值觀,同時是傳承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其次,設計紅色文化研究課題。高校可以設計一些與紅色文化相關的研究課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實踐探究,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例如,可以設計“毛澤東思想在當代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等課題,讓學生深入研究相關內容。
再次,引導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創作。高校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創作,如創作紅色文化主題歌曲、詩歌、美術作品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悟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
最后,建立紅色文化實踐基地。高校可以建立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如革命遺址、紀念館、革命紀念地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紅色文化。這些基地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和指導。
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對于推廣和弘揚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就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播進行了闡述,分析了高校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現狀,探討了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路徑。希望通過本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紅色文化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策略,增強紅色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播效果,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楊宏,張燕.新媒體環境下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途徑探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3):57-60.
[2] 徐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15):54-58.
[3] 范禎櫻.新媒體環境下民辦高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研究[J].公關世界,2023(6):84-86.
[4] 楊鴻鵬,李杰,鄭琦.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7):148-152.
[5] 楊雪萍.機遇、困境與突破: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紅色文化傳播[J].新聞愛好者,2022(6):75-77.
[6] 楊歡梅,伍師瑤.新媒體視域下北海紅色文化傳播創新路徑的思考[J].北部灣大學學報,2022,37(3):12-17.
[7] 葛震.新媒體視域下加快推進沈陽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探究[J].沈陽干部學刊,2022,24(2):59-60.
[8] 代天喜.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黨史博采,2021(3):61-63.
[9] 湯春梅,陳鵬聯.新媒體語境下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現狀及路徑選擇[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1):77-82.
[10] 黃卓民.融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的場景傳播路徑研究[J].才智,2022(1):74-76.
[11] 杜振興.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傳播路徑選擇[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227-229.
[12] 魏丹.新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會實踐中的發展:評《新媒體時代紅色旅游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221.
[13] 劉瀟瀟,李治勇.新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研究:評《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5):229.
[14] 劉開源.新媒體視域下紅色故事的傳播路徑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22,42(8):198-205.
[15] 周新娟.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評《新媒體時代紅安紅色文化傳播研究》[J].人民長江,2023,54(1):255.
作者簡介?劉玲,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