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湘東、風吹稻浪,攸縣素有“湘東糧倉”之美譽。
2022年度,攸縣更是獲評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湖南十大湘菜名縣、2022年全市農業產業發展先進縣、2022年全市糧食安全生產先進縣、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先進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揚。攸縣農業農村局成功創建2022年株洲市文明單位,《開辦動物飼養場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案》獲評湖南省農業行政處罰優秀案卷,“村社分賬”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市推廣。
這樣的成績,得益于攸縣農業農村局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大力弘揚清正廉潔、擔當作為的工作作風、時代新風。近年來,攸縣農業農村局在高標準建設農田、科技興農、人才培育等方面多管齊下,有效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
高標建田,鞏固糧食穩產增產
當人們農閑時走進攸縣這個種糧大縣的壟間地頭,或會看到灌溉水渠里,工人們正忙著對土渠進行提質改造,鋪設生態磚,建設排灌一體的生態渠;又或會看到田地上,一臺臺推土機正在分開作業,平整田埂田坎,將“小丘變大丘”,解決機耕難題……
這是攸縣近年來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
大力推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糧食穩產增產,夯實糧食安全,是攸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重中之重。攸縣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工程抓緊抓實,較好地實現了量和質“雙提升”。
高標準建設農田項目按時按質完成,資金是最大的保障。2022年攸縣農業農村局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全力配套縣級財政資金、撬動民間資本、整合相關項目資金等多手段多渠道,總投資1.1596億元,項目區涉及丫江橋、淥田、桃水等8個鄉鎮43個行政村。
通過項目實施,全縣土地平整面積1010.62畝,土壤改良總面積6.4萬畝,整修加固山平塘132座,節水灌溉305.68畝;修筑小型攔河壩17座;新建電灌站3座;襯砌灌渠165.99km,襯砌排渠25.8km;配套量水堰共480處,修筑機耕路12.477km。
“2023年,我們將繼續堅持高站位組織實施,高標準落實保障,高質量示范建設,高效率推進施工,努力把高標準農田項目打造成為人民滿意的民心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該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科技興農,繪就糧倉豐美畫卷
眼下正是“雙搶”的關鍵時期。在攸縣蓮塘坳鎮新朝村的雙季稻千畝示范片,伴隨著收割機在田間來回奏響豐收的旋律,一茬茬水稻被迅速收割。不遠處,旋耕機正在翻耕水田,自動拋秧機在平整的農田里拋下一排排嫩綠的秧苗,一幅充滿活力的鄉村畫卷徐徐鋪開。
近年來,攸縣農業農村局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技術指導等舉措,大力推廣機耕、育秧、機插、無人機授粉施肥、機收、機烘等各個環節的制種全程機械化。截至目前,攸縣在用機具數量達10.54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115.87萬千瓦,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278個。全縣水稻、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95%。
與此同時,自2016年實施雜交水稻制種大縣項目以來,攸縣因地制宜優化制種區域布局,升級建設制種基地,正大步從“制種大縣”邁向“制種強縣”。
據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攸縣制種面積常年穩定在4萬畝以上,水稻制種已成為攸縣農業生產一大支柱產業,湖南隆平、湖南優至、江西現代、湖北弘耕等省內外20余家種業公司在該縣建立現代化制種基地,2023年全縣制種面積達52258畝。攸縣還大力開展水稻新品種實驗示范,在地力、施肥等條件相同的前提下,比拼稻種各項指標,確保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增長,力爭每年上一個新臺階。
科技興農,已然成為攸縣打造“湘東糧倉”、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一環。不僅僅是雜交水稻制種,其他農作物制種,攸縣也正在積極探究。
香干是攸縣的一張地方名片。為了做大香干產業,延伸產業鏈,重振產業雄風,投資4.67億元的攸縣皇圖嶺鎮香干產業園項目于2022年3月30日正式開工。黃豆的穩定供應、黃豆品種的改良事關香干產業的后續發展,攸縣目前正在嘗試培育黃豆新品種。
據悉,2022年攸縣全縣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39萬畝,較2021年增加3萬畝,專用型早稻面積22.3萬畝,較2021年增加2萬畝。同時依托攸縣香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嚴格管控區大力發展一縣一特“大豆”等旱糧生產,建立30畝以上旱糧生產基地110余個,有效地優化了糧食品種結構,提高了糧食品質。
栽桐引鳳,培養農業人才隊伍
在上級農技推廣站、科教處(科)和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攸縣農業農村局嚴格按照基層農技推廣和農業教育的工作要求,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和農業輕簡節本、綠色高效、提質增效為目標,團結奮進、盡力盡責、務實創新,扎實開展科技興農工作。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7月13日,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創新團隊攸縣工作室簽約儀式舉行。單楊院士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果蔬加工與質量安全”負責人。作為攸縣人,他表示,將以工作室簽約及揭牌為契機,將更多技術、人才、項目帶到株洲、帶到攸縣,努力為家鄉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農村專業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確保糧食安全的“活化劑”。除了引進外來人才,與省內外相關高校、研究所進行友好合作之外,攸縣農業農村局還格外重視本土農業從業人才隊伍培養。
6月21日,攸縣春聯街道盤龍村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農業科普宣傳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活動現場,15位專業農技人員和科技特派員正在為參加活動的群眾解答早稻病蟲防治、農業種植技術、涉農政策、農業生產安全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并發放了農業技術資料1000余份,優質蔬菜種子300余份,誘蠅球100余個,深受群眾歡迎。
科技特派員下鄉,是攸縣農業農村局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的重要舉措。
為著力提升農業技術人員的服務水平,2022年攸縣農業農村局還組織縣、鄉鎮(街道)兩級農技人員24人分別參加省級或省外脫產業務培訓,4名農技人員學歷提升。為著力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2022年全年培育高素質農民210名(其中新農商帶頭人70人,種養加技術能手70人,農技作業操作手70人),舉辦早稻集中育秧技術、高標準農田后期養護、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等各類培訓班35余期約3000余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6.5萬余份;開展田間學校培訓2期,培訓40余人……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正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