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上午10點,青海玉樹,相聲比賽開始了。
“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雙全,多才多藝……我讀過的書比你寫過的文章還要多。”
“哦,這么厲害呀!先這樣吧,我來考考你,保證把你烤得外焦里嫩、肥而不膩。”
“啊!北京烤鴨呀!”
……
在臺下觀眾的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的相聲,來了。
如果僅從口音上去辨別,這些3—6歲孩子們字正腔圓的表達,大多數聽眾甚至都無法相信,他們全部來自藏民族地區。
“從我們幼兒園走出去的孩子,沒一個不會說普通話,沒一個不會寫漢字。”玉樹市第一幼兒園園長索南達吉驕傲滿滿。
學寫漢字,學說普通話,對于漢語言環境下的人們來說,并非難事。然而,在少數民族地區,比如青海藏族、四川彝族、新疆維吾爾族,流利地掌握普通話和漢字這樣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卻并非易事。
中國地大物博,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占主體地位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更是如此。民族地區要發展,離不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條“共同大道”的普及和推廣。
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前教育是基礎。學前教育做扎實了,就相當于為孩子們的人生澆筑堅實的基座。這個觀點,園長索南達吉深以為然。
說不好普通話,“沒有跟漢族小朋友講過一句話”
2023年5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表彰活動,玉樹市第一幼兒園被評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這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22年來的首次表彰活動。
2023年9月10日,在第3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索南達吉被中宣部、教育部聯合授予2023年全國“最美教師”稱號,成為青海省首位獲此殊榮的教師。
“我小時候不會說普通話,父母也不會。”在索南達吉的印象中,因為不會普通話,她甚至整個小學時期都沒跟班里的漢族小朋友講過一句話,“漢字不會寫,被老師罰抄100遍”。
相比于30個藏文字母就能夠拼出所有藏文詞語,想要記住和辨認數千個象形文字組成的漢字,其難度不啻攀登4000米海拔的雪域高原。
索南達吉的家鄉曲麻萊縣所在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主體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積最大、生態位置最重要的一個自治州,其主體民族藏族群眾世代以來接觸的都是藏語,世代以來也一直生活在這一片牧區。
由于普通話基礎薄弱,索南達吉坦言自己的語文成績并不好,“我學習很努力,但最終也沒考上理想的大學”。畢業之后,她成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2010年玉樹地震之前,玉樹縣只有1所幼兒園。災后重建,一下子新增6所幼兒園,師資不夠,縣教育局就從小學里遴選一批優秀教師任職幼兒園園長,并聯系浙江大學實驗幼兒園進行培訓,索南達吉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那年她25歲。
“我沒上過幼兒園,也不知道幼兒園是怎樣的,園長應該怎么當。”培訓期間,白天跟崗學習,晚上梳理筆記就成了常態。為熟悉幼兒教學,她還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本書全抄了一遍,抄下來就開始背,不理解的就查字典,或者跟其他老師請教。兩個月學習下來,索南達吉關于幼兒教育與幼兒園管理的筆記,做了厚厚的4本。
結束培訓,剛到幼兒園時,索南達吉面對的是,或者小朋友不會說普通話,或者說出的普通話帶有藏語的邏輯思維,比如:老師酸奶我吃!衣服穿了我!我要電視看!我要廁所上!
“藏語和普通話在口音和語法上有很大不同,主謂賓倒置,發音容易混淆,小朋友會把哥哥說成嘚嘚,鞋子說成鞋直,廁所說成徹索。還會把藏語和漢語混在一起說,也不會完整地表達一句話,例如說‘媽媽這個沒有’,其實想表達的是‘媽媽沒有把閱讀書放到書包里’。”索南達吉介紹道。
語言培養需要環境,也需要借助各種活動展現,只有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他們才會樂意去說。就拿相聲節目來說,報名之初,索南達吉從一位5歲的中班小朋友楠宮措毛的眼睛中看出他也想去表演,但不敢主動報名,于是就鼓勵他:“老師在你這么小的時候連幼兒園都不敢去呢,你比我厲害,老師相信你。”剛開始,站在臺上的楠宮措毛低著頭,眼睛看著腳趾頭,舌頭仿佛打結了一般,半天愣是沒說一句話。一位老師急了,眼睛看著索南達吉,眉間擠成一個“川”字,微微搖了搖頭。索南達吉看看那位老師,又看看臺上低頭、搓手、腳趾亂動的楠宮措毛,她心生一計,“措毛,老師給你拍視頻,發給爸爸媽媽看,好嗎?”一聽是給媽媽看自己的視頻,楠宮措毛來勁了,開始抬起頭,“我喜歡說……普通話……”說完,又低下頭。“很好很好,就這樣,我們再來一遍。”索南達吉大聲地鼓勵。“我喜歡……”“再來,老師給你拍得棒棒的,媽媽就表揚你了。”就這樣一來一往,后來翻看手機里的視頻記錄,竟然拍了30遍。當最后楠宮措毛在臺上有板有眼地表演時,索南達吉情不自禁地笑著掉下了眼淚,“我相信,只要堅持,孩子們一定是可以說好的,我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敢說、能說、會 說。”
“三步走”策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 慣
玉樹市第一幼兒園是當地設施最好、理念最先進、最受歡迎的的幼兒園。索南達吉對該園的定位很明確,就是讓書香浸潤童心,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通過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多年幼兒教育的經驗,她始終認為,3—6歲是幼兒語言塑造的黃金時期,早期閱讀可以幫助幼兒盡早進入知識的海洋,對幼兒成長進步有重要作用。好比幼兒繪本閱讀,索南達吉就自己實踐,從兒子3歲開始堅持每天讓他閱讀半小時,睡前聽繪本故事,“兒子現在上一年級,識字量比我六年級的時候還多,講故事比我講得還好”。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她則以“兩基”(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為前提要求,總結出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三步走”策略,即“小班會講,中班會讀,大班會表達”。小班主要圍繞“聽”和“模仿”,學兒歌、做游戲、聽故事為主,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勇敢說出普通話。中班主要圍繞“講”和“讀”,組織繪本閱讀、親子閱讀、每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幫助孩子積累詞匯,慢慢理解詞語意思,逐步建立正確的語言習慣。大班主要圍繞“表達”開展教學,舉辦情景劇、皮影戲、金鷹記者站、金鷹好聲音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在會講會讀基礎上能夠自如使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情感。
有一位叫索南康珠的小朋友在小班上學期時,不太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就連要去上廁所,也是等其他小朋友說了才敢開口跟老師說。“每天早上入園時,她跟我打招呼,也是很小聲地說‘老師早上好!’,我把耳朵貼上去才能聽到。”經過一年教育,到了中班時,索南康珠開始在集體活動中試著舉手發言。通過老師及同學們不斷地鼓勵,她也越來越敢表現自己,回家后還在班級群里分享學到的內容,講故事、做手工。老師們也會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成長變化,再通過家園共育,用適合她的方式去教育,讓她在班級里講相聲、表演情景劇,最后還在畢業典禮上讓她當小小主持人。“曾經膽怯的她,已經蛻變成勇敢的小朋友。學前教育對幼兒成長有積極影響,促使幼兒更能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索南達吉說。
唯有堅持,“讓所有孩子都能說普通話”
此時已是下午16:30分,“我們的‘金鷹好聲音’廣播站就要開始了,一起去看看吧。”索南達吉來到廣播室,只見一位穿著橘黃色園服的小朋友正對著話筒繪聲繪色地朗讀:“有一只老虎,住在一片森林里。有一天,老虎餓了,想找些東西 吃……”
而在播音臺的前方,4位小朋友一字兒排開坐著,每人手里都拿著一本繪本,靜靜地等待。“廣播站剛開播的時候是播放音樂,后來發現互動性不強,就改成小朋友閱讀繪本,讓所有小朋友都能向外傳送自己的聲音。”
此外,索南達吉還借助各種科技手段、網絡平臺宣傳推廣普通話,除幼兒園的公眾號外,她還自己開設抖音號、視頻號“龍珠故事樂園”,分享孩子們的閱讀故事。目前,她帶領大班幼兒利用公眾號平臺共推送168個精彩的繪本故事,閱讀量達到21919人次。2020年“普通話小鎮”App上線后,她帶領師幼和家長加快學習普通話的速度,全園教師“普通話小鎮”App注冊率達100%,使用率達100%;家長注冊率達90%,使用率達90%。2019年教師普通話證書持有率60%,2023年提升到100%。
利用公眾號推廣幼兒閱讀的方式,索南達吉不僅在自己擔任園長的玉樹市第一幼兒園積極實施,還延伸到幫扶合作的其他民辦、村級幼兒園。自2017年開始,連續7年參與幼兒園走教活動,去到更偏遠、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分散牧區,每年為牧民的孩子進行為期40天的集中教學指導,惠及牧區600余名幼兒。“集中教學結束后,我們會幫助孩子們的家長用手機學會使用公眾號播放閱讀故事,讓孩子們反復聽,模仿著練習。這樣,我們離開后,線上閱讀課堂也留下來了。家長和孩子們只要堅持聽,堅持學,就一定會有收益的。”索南達吉肯定地表 示。
自從獲得全國“最美教師”稱號后,各種贊譽撲面而來,但是,索南達吉很清醒,“在全國這么多優秀教師里面,我能獲得這樣的殊榮,真的太幸運了。另外就是,我真的努力了,堅持了,這是對我的一個肯定。習近平總書記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會繼續堅持讓幼兒園發展得更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說普通話,可以走得更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