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三個“協同推進”為抓手,著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斷擴大區域教育影響力,唱響“學在南昌”教育品牌。
夯實發展基礎,保障投入與隊伍建設協同推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推動教育事業發展要堅持硬件投入和軟件提升“兩手抓、兩手硬”。南昌市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求,切實做到保障投入與隊伍建設協同推進,不斷夯實教育事業發展基礎。
增加財政投入。堅定不移落實教育經費投入兩個“只增不減”,南昌市是全省唯一各學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落實“只增不減”的設區市,全市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超過省定標準,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與省定標準持平。配套獎補近10億元用于縣區學校建設,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全覆蓋、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推進項目建設。為破解區域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南昌市制定《南昌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教育資源薄弱的部分老城區和教育資源亟須擴張的新建城區進行超前布局,構建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教育資源網絡;將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網點建設列為市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項目重點推進,建立重大重點校建項目周報機制和市領導調度協調機制,南昌中學、行知中學、洪都中學新校區等,創造了從勘址到開工不到5個月的全市學校建設項目新紀錄,成為全市校建項目推進“新樣板”。
積極引才育才。一方面,南昌市按照“省管總量、市管調劑、縣管使用”的原則,堅持每兩年調整一次教職工編制,有效保障教師隊伍總量。另一方面,南昌市面向全國重點師范院校招引優秀應屆碩士研究生,實施新引進教育專業技術人才三年培養計劃和名校長培養計劃,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截至目前,全市有省特級教師100人、省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231人,3人入選教育部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專家名單。
提高教育質量,資源供給與內涵建設協同推進
教育事業發展既要注重硬指標,更要關注軟實力。南昌市始終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努力做到資源供給與內涵建設協同推進,不斷提高區域教育質量和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與滿意 度。
以資源擴充為要,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達到新高度。根據適齡幼兒數量和分布狀況等數據,南昌市制定《南昌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科學規劃、動態調整幼兒園布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南昌市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多渠道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當前,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8.83%、普惠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為93.09%、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6.63%,均居全省前列。
以標準建設為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再上新臺階。南昌市制定《南昌市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內涵建設實施標準》《南昌市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內涵建設評價標準》兩個地方性標準,將“定性指標”轉化為“定量指標”,助推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大幅擴充,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的教育差距。在此基礎上,南昌市還研制了課后服務質量管理標準、集團化辦學評價標準等。標準化建設工作經驗被“中國教育標準戰略研究”國家課題納入“教育標準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以多樣發展為先,力促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南昌市扎實推進“雙新”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形成南昌市普通高中國家級示范區成果推廣“1+N”模式;10所學校獲評省級普通高中特色學校,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案例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優秀案例;深化職普融通,在全省率先實現“學籍互轉”,被省教育廳、省人社廳通報表揚;積極引進江西文理技師學院新院區、江西新華職業教育產業園、南昌職業大學職教城校區等3所院校落戶中國(南昌)現代職教城,助力市域職業學校擴容提質;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實現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無縫銜接,目前,全市技工院校數量、在校學生人數穩居全省首位。
提升治理水平,數字轉型與深化改革協同推進
南昌市堅持把數字化轉型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協同推進,通過10余年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以“基礎支撐應用、應用產生數據、數據升華智慧、智慧賦能治理”為邏輯鏈條的智慧教育新模式,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以數字轉型服務學生發展。南昌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全域探索推廣“智慧作業”。截至2023年8月,“智慧作業”應用已覆蓋全市700多所中小學校,實現作業數據采集1600余萬次,形成個性化學習資源2500余萬條,錯題微課觀看870余萬節,海量的學業數據有效賦能教育教學、教育管理,促進教師精準教、學生個性學、學校高效管。此外,南昌市建設南昌市素質教育平臺(實踐類),為學生提供高品質、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全市通過平臺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的學生達113.9萬人次,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 展。
以數字轉型支撐教育決策。南昌市根據招生數據,繪制全市義務教育學位地圖,動態掌握全市教育網點資源分配和學位供需情況,為科學謀劃網點布局提供數據支撐。在對入學數據綜合研判的基礎上,南昌市建立健全“三下放一聯動”(下放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權限、管理權限、考核權限,部門、縣區兩級聯動)運行機制,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通過分析公辦、民辦學校錄取數據,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普通高中“公民同招”改革,即公辦、民辦學校同一標準、同一平臺、統一劃線、同步錄取,推動形成公辦學校為主、民辦學校為輔的良性發展格局,進一步彰顯教育的公益屬性。
以數字轉型保障教育公平。南昌市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探索實施常態化機考改革,出臺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機考)地方標準,在提升考試效率的同時,有效保障考試公平;嚴格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上線“城市大腦”學位信息一鍵查功能,全市域實現入學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復用、全市共享”以及招生入學信息自動比對、報名流程“一網通辦”,進一步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此外,南昌市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統一納入智慧招生平臺,有力促進教育公平。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下一步,南昌市將持續鞏固三個“協同推進”模式成效,在推進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上不斷發力,奮力推動南昌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的時代答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