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治理的現代化在于轉變教育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益。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中學(以下簡稱“汽開六中”)結合發展實際,將學校、家庭和社會看成統一的“生命體”來進行宏觀架構和微觀審視,關注工作落實情況,尊重師生生命體驗。
強化管理團隊建設,提升學校治理能力
從管理團隊的構成,到所有成員思維品質、能力的提升都是學校治理的重要內容。首先,打造優秀管理梯隊,重視成員結構優化,實施中層崗位輪換制,在實現個體結構化成長中促進團隊的結構化發展,同時挖掘潛在管理者,提升學校整體管理水平。其次,提升群體管理意識,面向全體教職工設立項目管理質量獎,鼓勵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創新,激發教職工的管理意識。再次,對管理實踐進行反思和深化,研討身邊的管理案例,在思辨中探尋更優解決方案。
建立現代治理體系,促進機制優效運行
教育治理現代化一定是民主化的過程,民主管理的實現需搭建基本的治理組織架構。首先,優化治理組織結構,從校長放權做起,變“校長負責制”為“校長團隊負責制”,變“行政化設計”為“功能型體系”。學校設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學術性組織、民意機構和學生自治組織,對各行為主體責任、權力進行明確定位,形成相互支撐、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內部結構,真正實現“權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關系理順位”。
其次,優化組織運行機制,去除師生成長與發展中的各種阻礙,調動師生內在主動性,真正讓師生走向自主、自然、自由的境界。一是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明晰決策部門的職權和議事規則,搭建多維溝通平臺,滿足多方需求。二是建立系統規范的規劃機制,做到總體安排有計劃、具體工作有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三是建立有序高效的執行機制,明晰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和流程,提升工作規范性和效能;強化引導和管理,提升責任主體的責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工作計劃和周期反饋表,針對反饋內容高效落實工作。四是建立有效制衡的監督機制,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權制衡的管理體系,確保權力行使的合法性和組織結構的有效運轉。五是建立激發自主創新的評價機制,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自主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驅動教師自主發展。六是建立師生成長的激勵機制,挖掘潛在動能,助力內部治理層次和境界的提升,讓行為主體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 感。
再次,完善制度體系建設,讓全校教職工充分參與學校制度建設,在制度落實中喚醒行為主體的權責意識。管理者以制度之“有為”行自身之“無為”,用制度托住教師從教底線,為體系運行提供有效支撐。成熟的制度系統是一所好學校的基石,也是學校文化代代傳承的重要保障。
深化多維協同共建,全面匯聚育人合力
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培養的大目標是一致的,可涉及具體事件的處理時,有時候卻會產生不同意見。為全面匯聚育人合力,學校推動構建家校社大視域、全鏈條的協同育人體系,促進人才培養系統優效鏈接。首先,提高全體教職工認識站位,充分認識到家長、社會在學生培養上的不可或缺性,他們同學校一樣,是學生成長的共同守護者。其次,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組織建設,從“情感上共情、方法上共識、目標上共研、資源上共享”等方面完善流程,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師生、家長、社區協同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關注統一“生命體”的基礎上,汽開六中堅守“勇毅奮發,超越自我”的文化精神,優化學校生態系統中各生態因子的內在關系,使學生走向自主成長、使教師趨向個性化發展、使學校邁向文化管理,讓管理文化充滿愛與關懷,讓學校通過管理解放每一個人、發展每一個人,創造感動、傳遞溫暖、推動成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