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05年到2023年,長沙市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實驗小學”)歷經百年歲月,見證了中國教育的發展與崛起,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英才。進入新時代,實驗小學在豐厚育人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將“敦品勵學,立志成才”確立為校訓,以“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為教育理念,并通過“閱讀”“德育”“優秀文化教育”三駕馬車的同向發力,努力培養更多“根植中華,行至世界”的現代少年。
如今,一所百年老校正用奮進之筆,書寫著新時代的教育篇章。
打造“愛閱”校園,賦能學生成長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近年來,實驗小學以閱讀為切入點,構建輻射全科的“大閱讀”特色課程體系,成立關注教師成長的“青荷”學院和注重家長育人水平提升的“家和”學院,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形成了“一校兩院”的育人格局,家校攜手,為學生成長賦能。
“閱讀是我校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教育品牌。從2017年開始,學校就通過成立‘愛閱讀’工作室,整體設計推進全科閱讀工作。”長沙市實驗小學校長王云霞介紹,幾年來,學校以“愛閱讀”工作室牽動全局工作,下設多個機構推進閱讀環境創建、閱讀課程開設、閱讀活動舉辦和閱讀評價改革等工作。同時,學校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喜好,邀請兒童繪本作家余治瑩為工作室顧問,指導學校開展繪本閱讀工作。
此后,學校閱讀工作一路高歌。學校以《小學生讀書會組織策略研究》為課題,探索推進親子閱讀活動、構建家校閱讀共同體,成功申報湖南省“十三五”規劃課題,獲評湖南省基礎教育成果獎一等獎。如今,學校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雙重推動下,以閱讀課程、閱讀導師、閱讀環境、閱讀活動和閱讀平臺為骨架,搭建起了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閱讀的“大閱讀”生態。
談起學校推進閱讀工作的“秘訣”,王云霞總結了四個字:樂、善、精、勤。
其中,樂讀書是指在小學低年段,學校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善讀書指教授學生閱讀的策略與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精讀書指學生深入、思辨地閱讀書籍,多角度、多層面把握文本的多重價值;勤讀書就是讓學生多讀書。
王云霞介紹,為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實驗小學從2017年起,每年舉行閱讀嘉年華活動,至今已舉辦六屆;2018年,學校與志同道合的學校、公益組織機構、媒體等,成立“和閱”聯盟,輻射引領區域閱讀工作。此外,學校還發起了“和閱愛心書屋”公益項目,在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為鄉村閱讀助力,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讀書、讀人、讀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閱讀工作中來,實驗小學本校的“閱讀導師”團隊也逐漸建立起來。科學教師牽頭開展“小科學家”活動,為學生推薦科普類書籍,豐富學生知識架構;體育教師通過閱讀,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鍛煉……全體教師不斷探索推進“全科閱讀”工程。
“推進全員閱讀是我校推進學生閱讀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學校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如果教師都不讀書,怎么帶領學生讀書呢?”在王云霞看來,教師想提高專業能力,要讀書;想在專業閱讀上指導學生,還是要讀書。基于這種認識,實驗小學定期組織學校管理層人員、一線教師、年級主任等,參加“行政讀書會”“年級讀書會”“學科教師讀書會”等讀書分享活動。此外,學校還通過組織教師每月共讀一本書(每年共讀10本書)的方式,鼓勵全體教師多讀書、讀好書。
在這個過程中,王云霞也以“校長薦書”的方式,向教師們推薦了很多教育教學類書籍。比如,與個人成長有關的《終身成長》、與課堂模式改革有關的《翻轉課堂》、與育人理念革新有關的《教育發生的地方》、與心理教育有關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閱讀是一個不斷向前走的過程,只要一本書、一個觀點能在教師心中留下痕跡,就會讓師生受益。”王云霞說。如今,學校教師不僅在教育教學能力上有所提升,還通過“共讀一本書”等活動,在教育理念上達成了共識,理解了學校提出“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教育理念的初衷與意義。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認識到以往那種唯分數的評價機制,是一種片面、狹隘、單一的評價方式,不管評價對象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是不合理的。通過閱讀,教師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進而用多元、發展的理念,去看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王云霞說。
做實德育工作,鑄就人生底色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近年來,我校秉承‘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教育理念,以‘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云霞說。
基于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實驗小學一方面整合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五大內容,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以“小、實、近、親”為原則,通過將大目標轉化為“小”行動、把德育內容落“實”到項目活動中去、貼“近”兒童生活與成長需求設計活動內容、以“親”和的態度推行德育導師制等方式,讓更多的家長和教師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
“做好德育工作不能靠喊口號,不能做表面功夫,更不能脫離兒童生活和實踐。”王云霞表示,實驗小學認為每一個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都有天賦,學校能做的就是讓更多的孩子被看見,通過舉辦類型豐富的活動讓孩子們站在舞臺中央,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德育導師制,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大朋友”,并在朋友的陪伴與關心下,發掘自身潛能。
在王云霞看來,特別優秀和特別活潑的學生容易被看到,但更多的孩子在被忽略,他們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目前,實驗小學以“全員導師制”,引導全體教師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親情化的高質量陪伴,最終成為優秀的德育工作 者。
2022年7月,實驗小學16位德育導師經過層層選拔,參加學校舉辦的德育演講比賽決賽,并以“我的和育故事”為主題,分享他們的教育故事,探尋教育的真諦:
“面對‘欺凌’,我決定上一堂特別的班隊課。當孩子們將自己代入視頻中被欺凌的主角后,他們明白了那些所謂‘好玩’的舉動有多么傷人,教室變得越來越安靜……”
“《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孩子們需要被理解,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
“一年級時他就是個頑皮的‘小麻煩’。幸運的是,經過多次溝通,他的父母發生了改變。父母改變,孩子才有可能改 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雖然這些孩子帶給我們很多苦惱,但也讓我們在育人中不斷反思和成長。”
“與其說是教師在教育學生,不如說是學生在成就教師。要想改變孩子就要先改變自己,要想孩子變得優秀,我們就要讓自己更優秀。”
……
在“大朋友”和“小朋友”攜手共進的同時,實驗小學的育人氛圍也變得更加民主、和諧。學生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參與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參與六一兒童節活動的設計工作、新校園的功能布局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校管理、豐富校園生活。
“學生是學校的小主人。當我們把學習的自由、言論的自由、參加活動的自由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權利,尊重、欣賞、悅納學生,你說,在這樣的學校里面,孩子們是不是非常開心?”王云霞說,學校、家長認為好的東西,不見得是孩子需要的、喜歡的,“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首先要培養學生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學生覺得,“我能夠以我喜歡的方式學習和生活”。
傳承優秀文化,培育“有根”的中國人
長沙市實驗小學創建于1905年,是洋務運動后湖南省興辦的第一批現代小學堂,當時它的名字是“湖南官立初等第一小學堂”。經歷百年風雨洗禮,學校九易校名,卻始終以創辦實驗型、創新型學校為目標,一直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如今,學校教師擁有國家、省、市級數百項科研成果,學校獲得多項國家級稱號,在全國享有盛 譽。
梳理學校發展的歷史脈絡,實驗小學立足“傳承”,致力于培養“有根”的中國人。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人才的根應“扎”在何處?在王云霞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培育新時代人才的沃土。
為讓文化自信扎根學生心靈,實驗小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語文課堂上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體育課堂上加入傳統武術、舞龍舞獅等體育項目,在音樂課堂上引入陶笛、巴烏、葫蘆絲、竹笛等小樂器教學,在美術課堂上增加湘繡、陶瓷制作等學習內容。此外,學校結合傳統禮儀文化,開展開筆禮、尊師禮等儀式教育;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開設節氣 課程。
2023年2月4日,實驗小學以一場新春游園會,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熱鬧的氛圍中,師生共賞舞獅表演,學生們忙著猜燈謎、吃春卷、品元宵、剪窗花、捏泥人、貼福字,可以說是年味十足、其樂無窮。而這場游園會,正是實驗小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生活、融入教育場景的生動實 踐。
“只靠課本知識,只靠老師的知識儲備,學生不能了解世界的廣闊。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說是一種體驗教育,我們不能復刻古代環境,但是卻可以在傳承中創新,讓學生明白為何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讓學生了解中國有哪些傳統的藝術形式,從而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同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王云霞說。
人生的長度是有限的,人生的寬度卻是無限的。怎樣才能拓展人生的寬度,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面對這個問題,王云霞說:“校園文化是育人的無言之師。學校應該從時代要求、辦學歷史、育人特點等辦學實際出發,凝練校園文化、創新育人模式,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與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個性成長的‘土壤’,最終成長為一名‘根植中華,行至世界’的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