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山東省肥城市教育和體育局研制出四層面“千分制考核方案”。在能力導向、過程導向的教育評價指引下,肥城教育事業有序而蓬勃地發展。植根于這片沃土,山東省肥城市龍山小學抓住課程建設這個重要環節,基于學校特色教育理念,構建了“潤責”教育校本課程體系,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
“潤責”文化課程
一個核心理念。龍山小學以“做一個負責的人”為校訓,圍繞“潤責”核心理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創設各類活動,努力打造“陽光生態校園、齊魯文化名校”,培養“求真、向善、尚美”的新時代責任好少年。
兩大課程范疇。“潤責”教育課程體系包括基礎課程和發展課程兩類。前者面向全體學生,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后者面向有興趣或有特長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基礎課程為例,學校持續深入推進“大閱讀”活動:專設時間,依據肥城市工作要求,組織課初五分鐘閱讀分享,并在每周三開展經典詩文“每周一誦”;專研教法,確立“看、讀、講、寫、演”五步閱讀法,讀經典書籍、看同名電影、講讀書收獲、寫讀后感悟、演書中故事,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深度;專設活動,開展“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閱讀評選,讓學生浸潤書香,快樂成長。同時持續開展“讓學生講得更精彩”活動,讓學生站在成長的正中央。班上講,鞏固知識;校園講,“潤責”成長;家庭講,增長才干;社會講,展現風采,使學生在講中收獲知識與感悟,獲得成長與發展。
三類發展主題。學校的發展課程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學科+”求真課程。以國家課程為主干,發揮學科育人主渠道作用,形成基于學科的求真課程系列。如組織閱讀與演講、話劇、詩文鑒賞、趣味數學、英語角、創客等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探索規律、崇尚科學。二是德育“向善”課程。以德育活動為主要形式,開設行為習慣養成、實踐體驗等課程,按照“理念統領、年級推進、螺旋提升”的原則,有序開展學習教育、儀式教育、節慶活動等。三是個性化“尚美”課程。開設陶笛、管樂、民樂、太極拳、剪紙等多種藝體課程,培育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與素養,訓練文明高雅的儀態、言行、舉止,塑造美的心 靈。
“四季”專項活動。學校以學年為周期,設立了貫穿整個小學學習成長歷程的“快樂四季”專項活動,即春季書香童年讀書節、夏季七彩童年藝術節、秋季金色童年體育節、冬季創意童年科技節。以此推進基礎課程、發展課程的有效實施。每個季節的課程從宣傳啟動到總結表彰均有學生參與,每年的每期主題策劃、課程活動都會依據時事而有所不同,每個活動都立足班級,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經歷成長、感受成功。
“潤責”家校課程
全面開展家校共建,建設家長發展課程,以學校教育引領家庭教育,凝聚教育合力。由學校的“首席班主任”領銜,成立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編寫《家庭教育父母操作手冊》課程讀本;開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專題微講座、撰寫微案例、制作微視頻,引導家長依法尋據、以情動心、科學帶娃。同時鼓勵學校骨干教師積極參與錄制并引導家長學習《伴你成長》《教育關注》《教育心語》等肥城教育電視欄目,創辦學校特色的《主播有話說》欄目,講述教育好故事,傳播教育好聲音,營造育人好環境,催生教育發展新動能。
教育的全部奧妙都在過程,在盯著過程干的實踐中,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中小學科學教育體驗活動示范學校等,榮獲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等諸多榮譽。近年來,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榮獲各級各類獎項,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在各級比賽中獲獎。教育的根本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關于立德樹人的實踐探索,龍山小學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