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文化建設是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需強化價值引領,其核心是“文化引領”,即通過建設積極向上、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凸顯學校文化奠基,提升育人價值引領。學校文化植根于學校發展歷史,是學校經過持久的實踐形成的價值追求。學校文化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應探尋歷史傳統與文化根基,將隱性的歷史文化與顯性的校園文化融合。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以校風、校訓為載體,對各個時期的文化內涵加以總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提煉出具有時代特征、能夠激勵廣大教師崇德向賢、引領學生昂揚向上追求理想的校園文化,讓廣大師生沐浴在崇尚真理、探索科學、關注現實的良好文化氛圍中,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塑造學校文化體系,貫穿育人全過程。學校文化是集管理制度、課程教學、師生交往、環境建設等要素為一體的復合型整體。制度規約、物質布設、師生互動、課程體系都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載體。首先,制度規約引領學校文化。制度規約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標尺,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傳遞學校價值觀念、凝聚學校文化之魂。學校需要完備的制度規約,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執行監督體系來確保其落實。其次,物質載體詮釋學校文化。物質載體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環境,是學校文化觀念的載體,以顯性的方式表征學校文化的生命與活力,彰顯學校文化的教育意蘊、教育價值和教育功能。再次,師生互動聯結學校文化。師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聯結構成了師生文化。師生互動對于深入發展校園文化、構建校園文化生態、實現師生發展和文化建設的良性循環至關重要。最后,課程體系彰顯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課程體系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以學校文化為魂打造學校課程體系,可以讓學校文化更好地扎根、生長、發展。
營造學校文化氛圍,引領師生共同成長。首先,學校文化要從“承襲傳統”走向“持續創新”。學校文化建設在不斷繼承、整合、創新的過程中持續發展,需要適應時代特征和社會現實,要找準面向未來的文化定位,高品質的學校文化建設要求學校跟隨時代脈搏,立足傳統又有所創新。其次,從“封閉孤立”走向“區域協同”。學校文化建設是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過程,應體現包容性與開放性,走向區域協同,形成多元、開放的建設格局。學校要對自身文化建設不斷反思、總結與改進,協同區域內學校文化建設,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生態。最后,從“線下開展”走向“雙線混融”。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文化建設,改變單純依靠線下方式傳播文化的現狀,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雙線混融”,“雙線混融”對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學校文化至關重要,學校要運用互聯網和新媒介,創新性地豐富和發展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無論是“實踐活動”還是“愿景描繪”,都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前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關注文化建設。因此,學校要有意識地立足歷史,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自覺建構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學校文化,把學校文化建設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為一體,真正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
(作者系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