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幼兒園孩子的早餐、午餐都在學校,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中午也在學校就餐。而孩子們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如何讓孩子在學校吃得營養又安全是當務之急。而“預制菜進校園”當須解決好綠色安全和營養健康兩大問題。
所謂預制菜是指經過加工和包裝后,可以直接供應給消費者的食品。由于預制菜的制作過程涉及食材的選擇、加工工藝、保鮮方式等諸多環節,一旦其中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風險。如有些不法商家可能會選擇低價、劣質的原材料,甚至使用過期或非法添加劑,給學生的健康帶來風險。預制菜的加工環境衛生狀況也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安全性。一些小作坊或違規加工企業可能存在衛生問題,如使用不潔凈的設備、不合理的儲存條件等。還有預制菜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也容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例如,在高溫下長時間存放或不規范地運輸,可能導致細菌繁殖和食品變質。
此外,由于預制菜需要進行長時間的保存和加熱,其中的營養素容易丟失或降解,使得預制菜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與新鮮食材相比,預制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含量通常較低。預制菜通常還富含鹽、糖和不健康的飽和脂肪。當這些食品成為學校食堂的主要選擇時,可能導致學生飲食不均衡。
總之,鑒于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預制菜進校園”弊大于利。在預制菜行業尚不成熟和規范之前,對“預制菜進校園”還須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對預制菜已進入校園的學校,更要從食品安全監管、加強學校食堂管理、賦予家長知情選擇權等方面入手,趨利避害,確保學生的用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