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性樞紐城市,在中泰交往與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泰國媒體對成都的報道側面反映了成都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狀況。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泰國媒體的相關報道,了解成都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現狀和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策略?!堵揉]報》是泰國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對《曼谷郵報》2018年7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期間與成都有關的32篇新聞報道進行了編碼與分析。分析的視角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新聞報道的頻率、報道的主題以及類別、新聞的來源等。研究發現,泰國媒體對成都的報道頻率較低,關注程度有限,沒有完整地呈現成都的城市形象,對外部新聞源的引用超過了自采新聞。為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對外傳播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成都旅游資源和熊貓文化的展現,充分挖掘熊貓這一城市符號的傳播價值;第二,在文化創意、體育賽事、美食、音樂、會展等方面打造熱點,擦亮成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名片;第三,在開展對外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與國際媒體互動,講好成都故事;第四,密切關注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媒體報道動態,拓展與創新傳播渠道,實現對外傳播的戰略目標。文章認為,持續關注與跟蹤國際媒體的新聞報道,并及時調整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策略,能更有效地達成對外傳播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城市形象;對外傳播;《曼谷郵報》;成都;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8-0045-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備案中心——四川省泰國研究中心(成都大學泰國研究中心)項目“成都城市形象對泰傳播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PRITS202210
城市形象是國家形象的縮影,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形象對推動城市發展、促進中外交流、提升國家形象具有積極意義[1]。成都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性樞紐城市,在中泰交往與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都城市形象的傳播關系到泰國政府、企業組織、駐泰機構、外國游客以及普通民眾等對成都的認知和態度,影響著成都的國際形象以及中泰多個領域深入合作的前景。泰國媒體對成都的相關報道,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狀況[2],對促進城市形象提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于成都城市形象的對外傳播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篇關于汶川大地震對成都城市形象傳播的影響的論文。徐夏在其研究中指出,部分媒體報道可能會導致海內外觀眾或讀者對成都城市形象產生誤解,因此需要深入探索城市形象受到影響的根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3]。這項研究為進一步探討成都城市形象的對外傳播奠定了基礎。
接著,李萍提出了關于成都形象對外傳播的數字媒介策略。她建議建立一個專門的城市形象對外傳播數字傳媒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文化成都、產業成都、資源成都等成都城市形象內涵以符合國際受眾認知習慣的媒介傳播方式推送給目標受眾[4]。這種數字媒介策略能夠更加精準地傳遞成都的核心價值和特色,有助于提升成都城市形象的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
楊淑慧的研究關注了城市文化地標與成都形象對外傳播之間的關系。她探討了成都文化地標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認為這些文化地標是塑造和推廣成都城市形象的重要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文化地標,可以進一步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5]。另外,白靜媛研究了成都城市形象在推特上的傳播效果。通過與官方定位的城市形象進行對比,她提出了改善對外傳播的建議。
研究顯示,通過推特等社交媒體平臺,成都城市形象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討論和傳播,然而,也存在著與官方定位不符的觀點和言論。為了增強對外傳播效果,建議采取措施,提高對外傳播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并積極回應和引導網絡上的討論[6]。
最近,李東和王希揚對海外媒體對成都的新聞報道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大量文本數據的解析和量化分析,揭示了海外媒體對成都城市形象報道的基本框架[7]。這項研究為理解海外媒體對成都的報道態度、觀點和重點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助于成都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對外傳播。
除了中文文獻外,關于成都城市形象的對外傳播研究也在一些國際會議或期刊上進行了發表,進一步豐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例如,魏微在一篇文獻中總結了抖音上成都城市形象的構建過程,并分析其傳播特征,揭示了抖音等新媒體對城市形象傳播的意義和潛力,加深了對成都城市形象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機制的認識[8]。另外,以成都為例,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論,采用內容分析方法,對抖音美食短視頻的網絡評論文本進行了數據挖掘。通過分析抖音平臺上用戶對成都美食的評論和反饋,探索了美食短視頻對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響[9]。這些研究結果為我們深入了解成都城市形象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傳播路徑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雖然以上研究在國外媒體對城市形象傳播的影響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成都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策略,但相關研究缺乏對特定國家或地區的詳細分析,也未考慮文化差異和媒體興趣,尤其是對泰國媒體的研究存在較大的空白。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和中泰交流的不斷加強,研究成都城市形象在泰國的傳播對填補這一空白至關重要。深入研究泰國媒體的關注興趣和報道特點,可以為成都城市形象在泰國的傳播提供重要指導,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對外傳播方面也有一定的價值。
《曼谷郵報》是泰國曼谷出版的一份英文日報,創刊于1946年8月1日,是泰國最古老的報紙,也是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該報官網也是泰國訪問量最大的英文新聞網站[10]。
文章以《曼谷郵報》關于成都的新聞報道為研究對象,數據收集過程如下:首先,在《曼谷郵報》官網以“成都”為關鍵詞展開搜索。搜索范圍包括標題、描述、標簽及正文,時間限定在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共收集到98篇新聞報道。其次,逐一閱讀報道的標題和內容,剔除了沒有具體介紹成都,只是發稿地為成都的報道,保留了深入報道成都并涉及成都特點的報道,共32篇。第三,對每篇報道進行編碼,包括標題、作者或新聞來源、發布時間,報道主題及所屬類別等。
從《曼谷郵報》對成都的報道頻率來看,2018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該報僅刊登了32篇相關新聞。2018年下半年只有2篇報道,2019年增至8篇,2020年最多,數量為13篇,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都只有3篇有關成都的新聞報道。由此可見,《曼谷郵報》對成都的關注程度有限。這種低頻率報道可能跟該報紙的市場定位以及讀者需求有關,也反映出成都與泰國主要城市的經貿關系不夠緊密、文化交流不夠頻繁,成都城市形象的國際影響力有待提升。
從報道主題及其類別來看,《曼谷郵報》對成都的報道不夠全面,沒有完整地呈現成都的城市形象。根據對報道主題的分類統計,旅游、熊貓和社會方面的報道各有5篇,而政治和科技方面的報道各有4篇,房產方面的報道為3篇,賽事和藝術方面的報道各有2篇,環境和金融方面的報道各有1篇。由此可見,《曼谷郵報》對成都的關注點主要為旅游和熊貓。成都作為四川省省會城市,以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熊貓文化而聞名于世。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熊貓在國際社會有較高的關注度,因此相關領域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點。社會新聞數量較多與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事件有關。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全球關注的熱點事件,出現在較多報道中,社會新聞中的3篇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成都希望打造的城市名片是“三城三都”(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有關文創、賽事、美食、音樂、會展等的新聞報道卻非常稀缺[11]。關于賽事的報道僅有2篇,關于藝術的報道也僅有2篇,一篇與文創有關,另一篇與音樂有關,沒有關于美食和會展的報道。由此可見,這些主題雖然對成都的發展和城市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曼谷郵報》的報道中并未得到關注。
此外,成都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方面的特點也沒有在《曼谷郵報》的報道中得到充分體現。成都作為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成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和創新樞紐,其經濟發展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曼谷郵報》對成都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報道較少,且2022年后沒有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報道。
從作者或新聞來源方面來看,來自法新社的報道數量達到14篇,約占報道總量的43.8%,而來自《南華早報》的報道則為3篇,約占報道總量的9.4%。其余報道主要由《曼谷郵報》的記者提供。外部新聞源的報道占總量的53.1%,超過半數。由此可見,《曼谷郵報》對外部新聞源的引用相當頻繁。法新社和《南華早報》等國際傳播機構在東南亞地區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有必要在對外傳播中關注和跟蹤這些國際媒體對成都的報道情況。
基于對《曼谷郵報》相關新聞的綜合分析,成都城市形象的對外傳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第一,加強對成都旅游資源和熊貓文化的展現,充分挖掘熊貓這一城市符號的傳播價值,以吸引國際媒體持續關注。在展示成都獨特而豐富的旅游資源,進一步開放國際旅游市場的同時,巧妙地利用熊貓這一符號,能夠有效地激發國際媒體的興趣[12]。
第二,在文化創意、體育賽事、美食、音樂、會展等方面打造熱點,提升國際認知度。舉辦各類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有利于將成都打造成備受矚目的“世界賽事名城”[13]。例如,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吸引了178家國內外媒體機構參與報道,為成都帶來了巨大的國際曝光度[14]。
第三,為提升成都在國際上的曝光度,在開展對外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同時,有必要積極進行媒體互動。要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講述成都故事,讓國際媒體更好地理解成都獨特的城市形象,進而更加積極地報道和關注成都在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發展進程。
第四,要密切關注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媒體報道動態,拓展與創新傳播渠道。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國際主流媒體的相關新聞報道,定期追蹤其報道動態,并靈活調整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議程設置框架。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傳播渠道,如通過流行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有創意的短視頻,吸引更多年輕受眾參與[15]。
本文以泰國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曼谷郵報》為例,對其2018年7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與成都有關的新聞報道進行了內容分析。研究發現泰國媒體對成都的報道頻率較低,關注程度有限,沒有完整地呈現成都的城市形象。為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實現對外傳播的戰略目標,可以從加強對成都旅游資源和熊貓文化的展現、在文化創意等多個方面打造熱點、積極與國際媒體互動、密切關注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媒體報道動態四個方面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 楊凱.城市形象對外傳播效果評估體系的構建[J].東南傳播,2010(8):46-47.
[2] 羅奕,梁煖.泰國華文媒體構建“中國形象”認同研究:以泰國《星暹日報》和《世界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聞推送為例[J].傳媒,2016(24):57-59.
[3] 徐夏.國際媒體報道汶川大地震對成都城市形象傳播影響的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3):286-287.
[4] 李萍.論成都形象國際傳播數字媒介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22-25.
[5] 楊淑慧.城市文化地標營造與“成都形象”的國際傳播研究:雙語服務與成都形象研究[C]//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成都翻譯協會.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六卷).成都: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2017:452-454.
[6] 白靜媛.成都城市國際形象在推特上現傳播效果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0.
[7] 李東,王希揚.基于海外媒體報道的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究:以成都為典型案例的考察[J].今傳媒,2021,29(7):55-58.
[8] 王微.新媒體環境下的成都城市形象構建:以抖音為例[C]//第六屆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會議論文集.巴黎:亞特蘭蒂斯出版社,2020:477-480.
[9] 李一,徐秀秀,宋波,等.美食短視頻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響:以成都為例[J].可持續發展,2020,12(17):1-13.
[10] 李崢.泰國《曼谷郵報》的“一帶一路”報道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0.
[11] 何非.成都推進“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路徑思考[J].新西部,2019(36):25-26.
[12] 邱碩.成都與熊貓:城市形象符號的象征化[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8(3):259-268.
[13] 鮑明曉,趙劍緣.以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助力成都突圍發展[J].先鋒,2019(9):42-44.
[14] 隋明照.錦繡華章記錄青春盛會[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3-08-08(005).
[15] 蔣欣,葉陽.城市形象宣傳片對外傳播策略思考[J].青年記者,2018(20):27-28.
作者簡介 王祚,講師,研究方向:城市形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