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審美水平也不斷提升。電視文藝晚會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在社會影響力和感染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也是電視臺綜合能力與水平的重要體現。新媒體的發展對電視文藝晚會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導演作為電視文藝晚會的核心,承擔著組織、策劃、布局和組織節目流程的責任,其思想意識、理念、實踐能力在電視文藝晚會籌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媒體時代,為了提升電視文藝晚會的社會影響力和人文價值,導演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策略,從而實現電視文藝晚會的高質量發展。文章利用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具體闡述電視文藝晚會的概念、功能和發展趨勢,并分析新媒體時代導演缺乏創新的表現,得出當代導演需要緊跟時代要求,不斷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的結論。文章認為,導演要始終具備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并在內容、形式、畫面呈現以及傳播途徑上進行創新。導演還要在電視文藝晚會不同環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樣既能夠突出電視文藝晚會的價值,又能夠吸引受眾目光,發揮出電視文藝晚會獨特的優勢與價值。
關鍵詞:電視文藝晚會;導演;傳播;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8-0145-03
電視文藝晚會是一種藝術化節目形態,通過不同類型的文藝演出形式為受眾帶來視覺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1]。在受眾心中,電視文藝晚會代表著美好與希望,是對藝術的創新,對文化的傳承。導演是電視文藝晚會的核心與靈魂[2],決定了電視文藝晚會的主題、內容以及整體效果,導演的意識與能力決定著電視文藝晚會的水平,也反映出電視臺的整體能力。信息技術的進步與受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促使電視文藝晚會積極作出改變。
導演要創新思維理念,切實做到守正創新,突破傳統電視文藝晚會內容趨于同質化的發展現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通過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昂揚風貌,真誠清新、簡約質樸的藝術風格,創新的技術手段,靈動的語言,打造契合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文藝晚會,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凸顯電視文藝晚會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
(一)概念
電視文藝晚會又稱為電視綜藝晚會,是指借助電視技術對文藝節目進行再創作,并經由主持人的組織和串聯,具有寓教于樂、陶冶情操的審美功能,是受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匯演[3]。電視文藝晚會是藝術類型表現的綜合體,受眾可以在文藝晚會中看到各種類型的藝術形式,感受不同藝術審美、內涵與價值,在精神上感受到放松和愉悅。
當前電視文藝晚會主要分為綜合性與主題性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電視文藝晚會的內容、形式、內涵價值也不同,帶給受眾的視覺體驗與精神體驗也不同。但是整體上來講,電視文藝晚會是一種綜合性非常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它豐富了廣大受眾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受眾的審美情趣[4]。
(二)功能
電視文藝晚會自電視臺成立之初就走進了人民群眾的視野中,這些年來為人民群眾帶去了歡聲笑語,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日常休閑和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電視文藝晚會具有娛樂功能,這是其本質屬性。尤其在當前受眾生活壓力較大、生活節奏較快的背景下,受眾希望通過電視節目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悅,電視文藝晚會就具有這樣的功能效果。輕歌曼舞、奇人絕技、小品相聲等節目內容都可以帶給受眾歡樂,在精神上給予受眾愉悅感受[5]。
其次,電視文藝晚會還具有教化功能。當前很多文藝晚會具有一定主題,最典型的有元宵晚會、中秋晚會等,其內涵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具有一定教化作用。電視文藝晚會可以讓受眾感受到什么是美好的事物,能夠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
(三)發展趨勢
新媒體時代,電視文藝晚會呈現出多元化、大眾化、主題化和專業化的特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受眾的需要在不斷革新與變化。新媒體的強勢崛起,深刻影響了人們的休閑方式,人們的思想價值和審美情趣也得到了極大改變[6],因此人們開始追求更為新穎、多元化的文化作品。這就推動電視文藝晚會的形式與內容不斷多元發展,以適應受眾的實際心理和精神需要。
雖然技術的進步使電視媒體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但是無論媒體行業如何前進,都要以受眾的實際需求為中心,這在新媒體時代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文藝晚會需要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選擇更符合群眾審美趣味的節目內容與類型,這樣才能激發出受眾的情感共鳴[7]。
主題化趨勢是當前電視文藝晚會發展的重要方向[8]。主題化即文化內涵更加突出,形式更加具體也更加多樣,能夠以不同的角度、方式等方面來加強整體同部分的緊密結合,體現主題內容的最佳效果,從而提高節目的關注度和收視率。
電視文藝晚會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藝術創作規律,其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也更加完善[9]。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電視文藝晚會更具專業性,在新技術的加持下節目內容、形式、呈現效果都更為專業,大大提升了電視文藝晚會的質量與水平。
(一)內容較為空洞
當前電視文藝晚會的整體節目類型是固定的,比如歌舞、小品、雜技、曲藝等,主題晚會也是通過這些固定的節目類型進行統一主題的呈現。但是在內容上缺乏深刻內涵,一些內容并沒有貼近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與大眾的生活相背離,這樣受眾就無法欣賞節目表演。節目內容無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不能滿足大多數受眾的精神需要,受眾無法通過電視文藝晚會獲得幸福感。
新的時代背景下,受眾想要從電視文藝晚會中看到現代感、生活化和專業性[10],需要看到電視媒介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要看到節目的創意與革新,看到貼近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真實呈現,看到耳目一新的節目效果和舞臺效果。但是當前的電視文藝晚會并沒有將其反映出來,或者反映得不夠全面和具體。
(二)同質化現象嚴重
電視文藝晚會內容和類型同質化是當前導演缺乏創新的表現之一。長期以來,由于電視文藝晚會類型的固定化,很多導演只是做到了對內容類型的篩選,并沒有從根本上創新節目內容與節目形式,這樣會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無法從電視文藝晚會中獲得新鮮感,這樣的電視文藝晚會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11]。
(一)對常規晚會的敘事創新
新媒體時代,導演要具有創新思維,要突破常規的歌舞、小品、雜技等融合在一起的文藝晚會內容,對常規的晚會敘事進行創新。近年來,一些電視文藝晚會導演嘗試創新,通過“流量明星”吸引受眾注意力,但是卻缺乏實質的內容。在電視文藝晚會中,導演要將“流量”與傳統相結合,比如在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中,一曲生動講述中國盛唐文化的舞蹈《唐宮夜宴》就贏得了廣大受眾的喜愛[12]。通過對舞蹈的包裝,讓傳統文化大放異彩,與此同時極強的現場感吸引了受眾的眼球,讓受眾眼前一亮,一瞬間便被吸引到舞蹈中去,實現了傳統文化在文藝形態上的轉化。其內容編排上細節和表演都十分到位,也讓受眾能夠通過舞蹈表演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內容創新上要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貼近民生的節目,比如相聲、小品、歌曲演唱等,這些節目既要貼近民生民意,又要加強互動性,可以與現場受眾互動,也可以與線上受眾互動,提升節目效果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其次具有藝術性的節目,比如雜技表演、魔術表演、曲藝表演等,是貼近生活但是藝術性更強的表演形態。導演要將這類偏向藝術性的節目類型與受眾日常能夠接受的類型相融合,例如曲藝與歌曲的融合、雜技與魔術的融合等。根據不同類型的內容進行劃分與組合,讓節目呈現出更為豐富的效果。
在主題電視文藝晚會上,要通過不同的節目類型體現同一個主題,這就更加要求導演要創新節目內容與形式,推進節目類型之間的融合。多參考線上受眾關注的趨勢和方向,比如當前線上流行的小視頻、情景劇等類型,都可以充分融入節目中,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受眾在觀看時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提升電視文藝晚會的效果。
(二)科技賦能,還原藝術盛宴
文藝形態的創新要充分利用高科技,通過多元化設計豐富視覺畫面。導演要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推動電視文藝晚會發展。
導演要利用擴展顯示技術進一步打破現實與虛擬的隔閡,實現現實與虛擬的深度融合,因此要注重對畫面的精美設計與呈現,伴隨著歌手的歌唱、舞者的身姿,受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璀璨的星辰大海、耀眼的麥浪翻滾、神秘的遠地風情、真切的遠古幻境以及熱烈的萬人共舞。將虛擬現實、擴展現實、3D、4K、5G等新技術融合在一起,讓再造影像與現實實體舞臺交替呈現,實現無縫對接[13]。當前非常流行“懷舊主題”,導演可以充分利用現實與虛擬的環境對接,讓受眾重新感受舞臺以及內容的時代感,從而喚起受眾的回憶,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
電視文藝晚會還要呈現視聽美,視覺與聽覺的完美配合可以讓節目呈現效果更為飽滿。因此導演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強化音效與音質,多利用聲音和畫面來呈現節目內涵,讓受眾可以用心去感受節目的意境,吸引受眾的注意。尤其是針對語言類節目,要借力視聽科技,不斷提升節目品質,并釋放社會文化影響力。通過科技的融入可以強化藝術的魅力,最終使科技幻化、交融到藝術中,讓受眾加深對文化的認識與理解,使節目內容更加深入人心。
(三)拓寬傳播渠道,加強互動能力
傳統電視文藝晚會都是單方面的輸出和接收,并且只能通過電視等媒介進行觀看。新媒體時代,導演要拓寬電視文藝晚會的傳播渠道,實現電視與線上媒介雙重渠道傳播,擴大電視文藝晚會的覆蓋面,吸引更多的線上群體[14]。
電視文藝晚會可以在線上實現同步直播,并且在不同地區設置不同表演會場。根據晚會主題進行相應的場地設置,不同場地呈現的內容也不同。電視與線上內容可以互補,將最優質的節目內容呈現在受眾眼前。受眾在觀看時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觀看。線上媒體與電視媒體的融合,不僅是內容上的互補,還實現了形式上的創新,滿足了不同階段受眾的實際需要。
與此同時,導演還要具備互動思維,即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讓他們能夠真正參與進來[15]。因此,可以在電視媒體和線上平臺設置專門的互動環節,可以在現場連線線上受眾,進行提問抽獎,或者直接連線演員,這樣的形式充滿了趣味,能夠提起受眾的興趣,讓他們真正參與到電視文藝節目中來。彼此之間真實的對話與合作增強了晚會的現場感,拉近了受眾與晚會之間的距離。
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尤其是新媒體的沖擊,推動著電視文藝晚會不斷發展。導演作為電視文藝晚會的核心,要始終跟隨時代的腳步,跟隨行業發展的步伐,積極轉變理念,創新思維,在內容、形式、呈現效果以及傳播途徑上不斷創新,貼近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并且在畫面呈現、形式表達上給予受眾強烈的視覺感受以及新鮮感,突出電視文藝晚會的意義與價值,推動電視文藝晚會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翔.新時期電視文藝晚會導演的創新發展[J].傳媒論壇,2021,4(7):50-51.
[2] 李溪.論新媒體下電視文藝晚會導演思路創新[J].中國報業,2021(18):32-33.
[3] 王樂中.探析互聯網時代電視文藝晚會導演的創新策劃[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7):209-211.
[4] 張曉峰.電視文藝晚會導演如何在新時期創新發展[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8):118-119.
[5] 吳琦.電視文藝晚會導演的素養和能力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1):212-214.
[6] 徐孝楓.電視文藝晚會中導演的策劃和構思[J].新聞前哨,2022(4):56-57.
[7] 車小春.電視文藝晚會中導演的策劃構思路徑淺述[J].采寫編,2021(3):173-174.
[8] 范繼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視文藝晚會導演的創新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0(7):95-96.
[9] 王萌.電視文藝晚會中策劃和編導的著力點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2(12):175-177.
[10] 呂逸濤.滿足受眾多元需求將融合之力注入綜合性電視文藝晚會的創新表達[J].電視研究,2022(8):12-15.
[11] 周維.電視文藝晚會的策劃要點思考[J].新聞傳播,2022(11):105-106.
[12] 齊奐琿,李智.電視文藝晚會的表達創新:以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2(3):94-96.
[13] 房實.融媒體時代電視文藝晚會發展分析[J].采寫編,2022(4):176-178.
[14] 房實.多媒體技術在電視文藝晚會中的運用[J].中國傳媒科技,2021(12):91-93.
[15] 白曉金.大型電視文藝晚會的主題策劃與價值傳播研究[J].秦智,2022(5):87-89.
作者簡介 葉茂,三級導演,貴州廣播電視臺文體旅事業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型文體活動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