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5G時代來臨,媒體融合發展進入“下半場”,各種各樣的互動媒體對學生思想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新形勢下,互動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高效運用互動媒體有利于充實教學資源,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從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實效。同時,隨著互動媒體的不斷迭代更新與廣泛應用,“草根式”內容生產、雙向主客體關系、碎片化信息傳播模式等對思政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內容、主客體關系和傳播方式等方面著手,推動傳播內容生活化、傳播信息故事化及現代化,切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思政教師要注重為思政教育融入新鮮元素,增強思政工作的針對性,為學生未來高效學習和成長提供支持。在互動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和大學生行為特點發生變化,利用互動媒體賦能優勢,在全程貫通、全息傳輸、全員參與、全效聚合的基礎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策略。鑒于此,文章擬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明確互動媒體對高校輔導員實施思政教育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依托互動媒體實施相應策略,以期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優質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互動媒體;思想政治;價值;挑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8-0179-03
在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帶來了便捷的服務,互動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抖音、直播、公眾號、短視頻、B站等互動媒體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互動媒體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喜聞樂見”的互動媒體信息及資源,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勢下,高校如何利用互動媒體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儼然已成為這個時代一個重要的現實性課題。為此,高校輔導員應積極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全面了解互動媒體及其作用,以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效率,實現思政教育從量變到質變。
新時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互動媒體的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互動媒體,拉近了信息傳播主體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的距離。依托廣泛的互動媒體和社交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進一步拓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促進其認同主流意識形態。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互動媒體的價值(見圖1),發揮互動媒體的優勢,以適應新的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變革和創新。

(一)互動媒體催生草根式、視覺化思政內容
在將互動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草根式”內容,促使視覺化內容表現得到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互動媒體促使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感興趣。互動媒體讓傳播思想政治信息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單向傳播變成多向傳播,可以讓學生獲得沉浸式的思想政治學習體驗。同時,學生也能在互動媒體上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建議。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享有信息生產和傳播權,能夠利用互動媒體記錄生活、分享思想、表達觀點,形成“草根式”的信息生產效果。利用互動媒體,當代大學生能夠參加發表思想政治觀點和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全過程,這對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互動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可視化展示提供了新途徑。依托互動媒體,溝通模式由傳統的“面—面”變為“屏幕—屏幕”,不管是一個表情還是一張圖片等,都可以給“受話人”傳遞相應含義,比語言解釋要有效得多。在互動媒體上,信息交流突破了傳統線性交流中的時空局限,呈現出文化多樣性與可視化趨勢,有利于學生迅速內化思政信息。同時,在互動媒體上,信息表達方式的變化,提高了可視化信息與學生信息需求的匹配度,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二)互動媒體驅動思政主客體關系變化
隨著互動媒體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主體與客體的互動式和分散式模式。
一方面,互動媒體提高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互動媒體的形態和功能得到拓展。互動媒體能擴大思想政治信息的傳播范圍,拓展信息傳播深度。目前,不少大學生都已習慣使用互動媒體,而且互動媒體逐步成為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助益的重要工具。學生應用互動媒體,并非為了簡單地瀏覽網頁或收集信息,還可以通過知乎、小紅書以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發布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當代高校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再扮演單純的思想政治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而是演變為傳播主體,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中主客體統一的局面。
另一方面,互動媒體的發展與應用削弱了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地位。依托互動媒體構建的新型學習和生活環境,打破了“我說你聽”的教學模式,挑戰了傳統教學權威。在互動媒體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師生之間信息獲取容量日益均等,輔導員的話語權威面臨全新的挑戰。
(三)互動媒體實現思政開放式、全域式傳播
隨著互動媒體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呈現全方位、開放式的傳播態勢。互動媒體的出現,彰顯了信息傳播的碎片化特性,大學生在信息獲取和傳播方面不再受時空限制,“泛在”的學習模式就此生成。如今,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利用手機等終端進行碎片式閱讀[1]。互動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以寬廣的虛擬空間和快速的信息傳播速度,突破了物質空間的局限性,形成了“碎片”和“海量”共存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格局,能夠更好地滿足高校學生的信息需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素養遭到挑戰
伴隨互動媒體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對不同互動媒體技術的態度也呈現出多元化特點[2]。與00后大學生相比,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信息獲取能力、渠道上,往往不具備明顯優勢,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查找各種信息,可以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信息,而輔導員獲取信息的能力稍弱。同時,有不少大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能力已經超越了教職人員,特別是年齡較大的高校思政工作者,網絡應用能力相對較差[3]。即使經過多年磨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隨著互動媒體技術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的媒體素養仍面臨較大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遭到挑戰
互動媒體信息海量,這些信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游、網聊,逐漸混淆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甚至會引發心理失衡等一系列問題,進而影響其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4]。同時,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更容易逃避法律制裁和道德規訓,部分大學生往往會在網絡上以匿名的形式發表言論,宣泄自己的不滿,甚至語言攻擊他人。這很容易導致大學生迷失理想信念,降低接受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關注意識形態教育,培養理論批判能力
1.變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方法
若要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互動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體系,輔導員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主流意識形態如果不能跟上生產力的發展速度,主流輿論就很難觀照某些現實問題[5]。如果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引導,會激化社會矛盾。互動媒體時代,有一部分學生不習慣通過互動媒體交流,鑒于此,教育工作者應改變工作策略,把注意力轉移到線下。在虛擬“小組織”面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必須時刻關注網絡輿論動向,并科學應對[6]。
2.加強學生意識形態引導能力
高校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掌握人工智能發展規律和特點,更好地發揮互動媒體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同時,引導學生加強對互動媒體的應用,提高意識形態引導能力[7]。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人員還要繼續提高學生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面對歪風邪氣、迷惑人心的文化現象,學生要強化正邪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8]。
(二)協同落實教育,強化思政教育影響
1.沉浸式思政教育
互動媒體所構筑的網絡空間,表面上看較為散亂,實質上是由多個傳播節點構成的交互圈子,這些圈子發揮社會動員與輿論導向功能[9]。在互動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鏡”為本,以互動媒體平臺上的觀點、態度為導向,尋找問題情境、癥結,從而“找對人、把準脈”,切實為大學生答疑解惑,讓大學生形成同理心,并致力于為傳播思政內容貢獻力量。
2.協同性思政教育
互動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開放且互動性強的環境,也提供了更多媒介參與機會。目前,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已成為學生接收和傳播思想政治信息的有力抓手。互動媒體已逐漸滲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變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10]。
在互動媒體廣泛投用的形勢下,高校學生與媒體的接觸頻率明顯提高,這也意味著學生會受到更多的信息干擾與污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交流噪聲明顯增加[11]。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摒棄單兵作戰的模式,積極推進區域綜合和協同發力,充分發揮互動媒體傳播優勢,以達到思想政治工作資源共享、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三)建構媒體平臺,增強思政教育實效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高校思政教學以理論教育為主,缺乏實踐性[12]。然而,互動媒體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互動媒體擁有豐富的資源,大學生通過互動媒體不僅可以獲取海量信息,還可以更加靈活地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打破了傳統思政教學的時空限制,讓輔導員和學生可以實時在線討論、學習和交流互動[13]。
在教學實踐中,輔導員和學生可以通過使用互動媒體,滿足接觸和獲取新知識的需求。如今,傳統思政教學模式的短板更加明顯[14]。利用互動媒體可以讓思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擴大思政信息覆蓋面,并且還能高效傳遞最新的熱點信息。所以,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最新的熱點話題、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等,并指導學生分析討論這些話題,讓學生在互相溝通和發表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得到成長。當然,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細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彰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1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加強網絡傳播能力建設,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引入互動媒體,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推動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發揮互動媒體效能,積極開拓和發展互動媒體陣地,幫助青年大學生成為可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張笑.全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應對策略[J].秦智,2023(8):67-69.
[2] 崔佳.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3,39(7):1-4.
[3] 劉甜田.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44(14):239.
[4] 劉經偉,冷苗青.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路徑優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51(4):112-118.
[5] 金超,錢小波.全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審視與優化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3):160-162,165.
[6] 張敏,朱平.新理念開拓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2):166-167,170.
[7] 王倩.手機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效應及對策探究[J].新東方,2023(3):68-73.
[8] 段月月,周凱.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三全育人”的現實挑戰和優化路徑[J].天津電大學報,2023,27(2):6-11.
[9] 賈瑞.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22.
[10] 蘇亞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3.
[11] 魏金名.信息異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論創新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12] 張景景.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13] 梁琳敏.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23.
[14] 張丹.融媒體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23.
[15] 張怡雪.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3.
作者簡介 王丹,助教,研究方向:思政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