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測度

2023-12-29 00:00:00張林
金融經濟 2023年2期

摘要:本文圍繞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問題,首先按照“促富裕”“保公平”和“防貧困”的思路,構建了包括整體富裕、分配公平與兜底保障3個維度14個指標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其次,采用熵權-TOPSIS法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民農村推進共同富裕的情況進行了系統評價,結果表明綜合排名靠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整體富裕和兜底保障兩個分項的排名與綜合排名情況類似,而分配公平分項的排名情況則與地區經濟發展關系不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三項對策建議,即推進農村產業發展,以鄉村振興謀鄉村富裕;重視體制機制建設,以共建共享促分配公平;筑牢防范返貧屏障,以兜底保障防返貧致貧。

關鍵詞: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地區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0753(2023)02-0074-09

一、引言

國之大者,在乎富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之初,我黨就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4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為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夯實了基礎。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共同富裕的目標,而且還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黨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的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尤為突出。202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 2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33元,前者為后者的2.45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民群體弱勢、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低,這些既是制約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障礙,同時也增加了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難度。推進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是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重要體現,同時也關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總目標的完成。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些內容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點和難點,為新時代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在相關的理論研究中,學者們主要是討論了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意義價值、困難挑戰以及方法措施等,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問題影響范圍比較廣、難度較大,要制定有針對性的相關支持政策,必須對農民農村問題有深入了解。因此,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無疑是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現有研究中,針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不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劉培林等(2021)提出了科學構建共同富裕測度指標體系的五項原則,以及包含總體富裕程度和發展成果共享程度兩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并就具體的指標體系提出了設想。徐達(2021)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鄉村文化可持續發展角度,構建了包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參與度、文化認同度、文化管理、文化價值5個維度27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沈費偉和戴辰(2022)指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涵由目標層、核心層和保障層構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涵蓋發展維度、分配維度和保障維度3個維度,共計10個二級指標、89個三級指標的浙江省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仝國棟等(2022)依據專家咨詢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縣域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申云等(2022)構建了“共同”和“富裕”維度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測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基于熵值-TOPSIS法從農戶個體和省域層面測度了2008—2020 年中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并刻畫了其時空演變及其區域差異。當前,一些研究只是提出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想,缺少數據測度,另一些研究只是簡單圍繞“共同”和“富裕”兩個維度設計指標,忽視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問題的復雜性,不利于全面評價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問題。因此,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仍有進一步探討的價值。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取得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基礎上,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包括廣大農民群體在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龍靜云(2019)強調推進農民共同富裕,必須認識到一部分農民雖然已經擺脫絕對貧困,但由于自身發展能力不足,仍然面臨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不足的難題。何穎和劉洪(2020)觀察到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制約了農民融入城市,也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李實和沈揚揚(2021)的研究表明,共同富裕目標實現離不開城鄉差距的縮小,著力解決當前農村區域性和整體性相對貧困是關鍵所在。楊義倫和陳小知(2022)指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在農村,根本在于發揮農村集體所有制優勢,把精力集中在減少集體間以及集體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上。鄒新陽和康馨月(2022)研究發現農業保險具有減緩相對貧困的作用,未來應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注重農業保險發展的區域差異性及區域協同性。因此,扎實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要在系統梳理城鄉之間、農村之間差距的基礎上,基于脫貧之后農民農村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準確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結合現有研究成果,構建了包含整體富裕、分配公平以及兜底保障3個維度14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并采用熵權-TOPSIS法測度和比較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情況,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程度進行科學準確的評價,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效參考。

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與思路

(一)構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至少需要遵循綜合性、針對性、可得性以及有效性四個核心原則,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綜合性要求所選指標中不能遺漏重要項目,盡可能全面衡量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情況。針對性要求指標設計符合農民農村實際,既要跟城市有對比,又要突出農村的特征。可得性是指指標設計的數據要能夠獲取、便于研究,有利于對不同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差距進行比較。有效性是指指標選取要能夠準確反映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做到盡可能客觀公正地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價,避免因指標選擇錯誤而影響評價結果。如在一些研究中,經常選用農村每百戶汽車擁有量來測量農村居民耐用品消費水平,但由于部分發達地區實行汽車限牌政策,加之這些地區停車難、停車貴且有著便捷的公共交通,這一指標在衡量省級農民生活富裕水平時出現失真,如2020年青海省農村每百戶汽車擁有量為50.7輛,而上海市僅有35.3輛,很明顯這一指標不能有效反映兩地農民富裕程度的差距。

本文圍繞理論層面、目標層面和指標層面三個層次構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力求全面、有效地評價我國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本情況(如圖1所示)。理論層面中,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具體可以分為農民的共同富裕和農村的共同富裕兩個部分。農民的共同富裕既包括農民群體收入水平提高進而實現整體富裕,也包括農民群體內部分配更加公平,不同地區農民富裕程度的差距趨于縮小。農村的共同富裕體現在兩個階段,分別是城鄉差距逐漸消除和城鄉實現融合發展,這是基于我國剛消滅絕對貧困不久,要防止返貧、致貧情況再次發生這一現實情況提出的要求。目標層面基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內涵,圍繞“促富裕”“保公平”和“防貧困”思路,建立了包含整體富裕、分配公平與兜底保障的目標評價體系,分別從“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以及“得到蛋糕”來評估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情況。指標層面主要是將目標維度分解為具體的、可獲得的指標,對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情況進行測度和比較。

(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

根據指導思想與原則,本文構建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由整體富裕、分配公平和兜底保障3個維度、8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組成(如表1所示)。

整體富裕考慮經濟發展成果(做大蛋糕)。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是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礎,直接決定著農村共同富裕實現的可能性以及發展的均衡程度,是測量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礎性指標。這一維度分別從產業發展、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3個二級指標進一步細分。其中,產業發展層面共包括2個三級指標,具體為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測量地區經濟發展所處階段)、非農就業人口占鄉村就業人口的比重(測量農民就業情況)。生活富裕層面主要衡量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包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測量農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測量農村居民平均消費水平)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測量農村家庭的食品支出水平)3個細分指標。精神富足層面以農村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測量農村居民文教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水平)作為代表。

分配公平關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分好蛋糕)。不同鄉村、不同群體以及城鄉之間的分配情況直接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是測量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性指標。此維度共設置2個二級指標,即群體分配與區域分配。前者主要衡量農民群體內部的分配均衡情況,以農村居民基尼系數(測量收入均等程度)作為代表。后者主要衡量城鄉間的分配差距問題,共設置城鎮化率(測量城市帶動鄉村發展的能力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測量城鄉之間收入分配均衡水平)2個三級指標。

兜底保障衡量再度發生貧困的可能性(得到蛋糕)。只有最大程度地采取兜底保障措施,避免返貧致貧,農民農村才有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兜底保障是實現弱勢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此維度共設置3個二級指標,即物質條件保障、生活環境保障和教育醫療保障。物質條件保障設置1個三級指標,即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測量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生活環境保障包括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測量農村衛生條件)和農村供水普及率(測量農村生活條件改善情況)2個三級指標。教育醫療保障包括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測量醫療服務設施保障水平)和農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測量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2個三級指標。

三、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

(一)數據獲取及處理

根據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選取除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外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評價對象。主要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21)》《中國社會統計年鑒(2021)》《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21)》《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21)》。部分統計年鑒中未顯示的數據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統計年鑒、統計公報以及新聞報道等渠道獲取。通過對數據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 球狀檢驗,發現兩個檢驗的P值均能達到要求,可以采用熵權-TOPSIS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這一方法對于多目標評價和決策分析優勢明顯。

(二)評價模型的構建

首先,假定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模型中存在n個評價對象和m個具體指標,構建初始矩陣B:

由于原始數據存在不同量綱,需要對原始數量進行標準化處理,考慮盡量保留原始變量信息,采用極值標準化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得到正向和反向指標分別為:

(2)

對式(1)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得到矩陣Z為:

式(3)中Zij代表第i個評價對象在第j個評價指標上的標準值 ( i = 1, 2, …, n ;" j = 1, 2, …, m),其中 0lt;Zijlt;1。

其次,確定各評價指標熵權比重。對于任意第j個指標,熵權值可以通過公式fj= sijlnsij來計算,其中sij代表第i個評價對象的第j個指標在所有評價指標中的比重,即sij=。該值越大表明無序性越強、信息量越小,從而導致權重也越小。因此,相應權重的計算公式為,其中,hj=1-fj,代表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

再次,構建規范化的評價矩陣。將標準值Zij與第j個指標權重wj進行相乘后得到規范化的矩陣A。

A =

(4)

最后,確定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數的正負理想解及測算二者之間的歐式距離。假設a+" "j表示第j個指標在所有評價對象中的最大值,a-" "j代表第j個指標在所有評價對象中的最小值,用a+" "j和a-" "j構成的向量作為評價指數的正負理想解,并計算出評價對象與正負理想解之間的歐式距離:

D+" " i =" " Di - =" " " " " " (5)

根據式(5)最終測算出評價對象與理想解之間的接近程度Ci= 。Ci取值為0到1 之間,越接近1代表評價指標得分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根據分值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排序。

(三)評價結果得分及排序

1.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指數省際得分及排名

本文采用熵權-TOPSIS法測度我國省際之間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并進一步進行綜合排名和分項排名(如表2所示)。綜合來看,不同區域間共同富裕指數差異性較大,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門檻效應。

根據排名情況可以看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現以下特點:

共同富裕綜合指數排名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地區。根據各地區共同富裕指數排名與同一時期人均GDP排名情況,可以繪制其分布散點圖(如圖2所示)。可以發現,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布在三個區域,其中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集中在區域一,由此表明,共同富裕指數排名與人均GDP排名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即發達地區的綜合指數排名靠前,而欠發達地區的綜合指數排名往往比較靠后。綜合指數排名靠前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其中以人均GDP排名前10位的省和直轄市為主,而綜合指數排名最末的30%中有一半地區的經濟總量排在全國最后10位,這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程度有一定聯系。此外,綜合指數與整體富裕和兜底保障兩項分項指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江蘇省、福建省和廣東省在綜合指數、整體富裕與兜底保障項目排名均在前10位,說明三項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即綜合排名靠前的地區在另外兩項上也有不錯的排名。

區域二與區域三的點屬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地區,其中區域二中的貴州省、黑龍江省的人均GPD排名相對靠后,但在共同富裕指數排名中相對靠前;而區域三中的重慶市、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人均GDP排名相對靠前,但共同富裕指數的排名卻比較靠后。這一現象是由他們在關鍵指標排名上的巨大差異造成的。在所有指標中,權重系數占比超過10%且位于前三的指標依次是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農村居民基尼系數的排名對結果影響很大。貴州省、黑龍江省在該項的排名分別位于第3和第6,重慶市、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該項排名則均在20位之后,這直接導致人均GDP排名相對靠前的重慶市、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和人均GDP排名相對靠后的貴州省、黑龍江省在共同富裕指數排名上出現較大差距。其中,人均GDP排名全國第12位但共同富裕指數排名全國第30位的陜西省問題最為突出,2020年陜西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3 316元,位列全國27位,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排名也基本處于末位,這些因素直接導致其共同富裕指數排名靠后。這些特殊地區的情況表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既要堅持發展經濟促進整體富裕,也要兼顧公平實現成果共享,從而確保農民農村整體發展和個體富裕的目標都能得到順利實現,單純追求某一個目標可能會導致其他問題的產生。

分配公平指數排名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無明顯相關性。從分配公平指數排名與人均GDP排名散點圖(見圖3)可以發現,分配公平指數排名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關系不大。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及廣東省等在其他項目排名靠前的經濟發達地區在分配公平項目排名則下滑明顯,如綜合排名第2的上海市在該項的排名為第15位、綜合排名第4位的浙江省在該項的排名僅在第20位。與此同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排名則比較穩定,兩地無論在綜合指數排名還是各分項指數的排名均比較靠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在分配公平項目的排名之所以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的基尼系數和城鄉差距比其他地區要高。如上海市、廣東省和浙江省的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分別為0.45、0.48和0.48,廣東省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2.50,這些數據均高于其他地區,而北京市、天津市的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分別僅為0.35和0.36,分別是全國最低和次低,天津市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1.86,為全國最低,這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指數排名位居前列的原因所在。

2.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分項指數省際梯度排名

整體富裕指數分項梯度排名情況如圖4所示,該指數排名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第一梯隊主要由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經濟總量排名靠前的地區構成,梯度內部指數相差較大,如排名第1的浙江省的分值是排名第11的河南省的2.01倍。第二梯隊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區,普遍得分與第一梯隊之間有較大的差距,但第二梯隊該項得分比較集中,其內部差距比第一梯隊要小。

分配公平指數分項梯度排名情況如圖5所示,該項排名與其他兩項的排名差異較大,兩個梯隊的地區構成沒有明顯的規律可循,地區農民農村分配公平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梯隊來看,兩個梯隊地區數量大致相當,但內部差距卻相差較大。其中,第一梯隊的平均值為0.678,第二梯隊的平均值為0.279,兩個梯隊中各自第一名與最后一名得分之比分別是1.91和3.14,第二梯隊的內部差距更為突出。

兜底保障指數分項梯度排名情況(見圖6)與整體富裕分項指數的排名情況大致相當,第一梯隊主要由經濟發達地區構成,第二梯隊則主要為欠發達地區,這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往往能夠提供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整體來看,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分數差距明顯,第一梯隊的平均得分是0.568,而第二梯隊的平均得分僅有0.176,其中第一梯隊得分最高的上海市,其分數是第二梯隊得分最高的江西省的3.52倍。分梯隊來看,第一梯隊內部差距較大,第一名與最后一名得分之比為3.10;相較而言,第二梯隊內部差距較小,得分主要集中在0.09—0.26區間內。

四、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作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一環,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無疑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當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共同”和“富裕”兩個維度,還要重點關注農村的困難群體,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仍然突出的情況下,必須深刻認識到農村與城市發展上的差距,農民與市民富裕水平上的差距,農民仍是我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必須統籌推進整體富裕、分配公平與兜底保障三項工作,先“防貧”,后“致富”。

具體而言,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進農村產業發展,以鄉村振興謀鄉村富裕。從各地整體富裕分項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農民農村的富裕情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因此,提升農村產業發展水平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前提。農村產業發展要緊緊圍繞“1+N”的產業格局進行系統謀劃,即以農業產業為主體,其他相關產業繁榮發展。農業是農村的根本,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強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產業與傳統農業的聯系,實現產業間的良性互動。同時,促進農村產業發展也離不開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因此應把農村的產業發展與城市產業升級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第二,重視體制機制建設,以共建共享促分配公平。無論是農民群體內的分配公平還是城鄉區域間的分配公平,都離不開共建和共享兩個方面。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配公平項目的得分情況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不一定會有公平,發達也不意味著公平。對于落后地區而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分配機制的設計,實現地區均衡發展。對于發達地區而言,要深入研究導致分配差距難以縮小的原因,最大限度地為農民群體參與經濟發展進程創造機遇、搭建平臺,保障分配公平得以進一步實現。

第三,筑牢防范返貧屏障,以兜底保障防返貧致貧。兜底保障的目的是防止脫貧不穩定以及邊緣易致貧群體再次出現貧困,但從指數排名來看,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兜底保障力度往往要高于中西部地區。因此,要加強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的關注,實時監測評估重點群體,實現地區兜底保障政策的有效協同。在中央財政上要多向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傾斜,特別是增加相對貧困地區農村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縮小不同農村地區間的差距,避免出現愈是富裕發達的地區兜底保障力度越大,而愈是貧窮落后的地區兜底保障越差的情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 求是,2021(20):4-8.

[3]劉培林,錢滔,黃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內涵、實現路徑與測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

[4]徐達.我國鄉村文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21,21(06):38-46.

[5]沈費偉,戴辰.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目標體系內涵與指標體系構建——以浙江省為例[J].改革與戰略,2022,38(03):66-76.

[6]仝國棟,應珊婷,王佳穎,等.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縣域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 浙江農業科學,2022,63(10):2 234-2 237+2 257.

[7]申云,尹業興,鐘鑫.共同富裕視域下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測度及其時空演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43(02):103-114.

[8]龍靜云.農民的發展能力與鄉村美好生活——以鄉村振興為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8(06):46-55.

[9]何穎,劉洪.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勞動力回流機制與引導對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05):46-51.

[10]李實,沈揚揚.中國的減貧經驗與展望[J].農業經濟問題,2021,(05):12-19.

[11]楊義倫,陳小知.新時期下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基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視角[J].金融經濟,2022(06):77-82.

[12]鄒新陽,康馨月.相對貧困視角下農業保險減貧效應研究——基于2007-2019年中國30個省(區、市)的面板數據[J].當代金融研究,2022,5(01):1-19.

[13]田衛民.中國基尼系數計算及其變動趨勢分析[J].人文雜志,2012(02):56-61.

(責任編輯:唐詩柔 /校對:張艷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福利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亚洲国产系列|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九色综合视频网|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黄|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中文字幕第4页|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天天摸夜夜操|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va|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情侣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色| 99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 欧美www在线观看|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91精品国产一区| 午夜在线不卡|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久久五月视频|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亚洲精|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婷婷久久|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91在线视频福利|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毛片不卡|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