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喝茶,那么應該會注意到:把泡好的茶晾涼之后,茶水表面有時會形成一層薄薄的茶膜。用勺子接觸薄膜時,它就會像浮冰一樣散裂開,在光照下還會呈現彩虹般的色彩效果。那么這層“茶膜”究竟是什么?
1994年,帝國理工學院化學系有兩位喜歡喝茶的化學家注意到了“茶膜現象”。他們通過掃面電鏡、質譜儀等精密儀器分析,發現茶膜并不是簡單的一層“油膜”,而是空氣、茶多酚和碳酸鈣離子在茶水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難溶的碳酸鹽和氫氧化物的微小顆粒附在有機物表面,從而形成了這層薄膜。
水中的鈣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是誘導茶膜形成的關鍵因素,而且必須是兩者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