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會議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治國理政過程中經常思考、研究和采用的一種工作方法。圍繞會議的意義和功能、會議的準備、會議的進行和會議的落實等問題,毛澤東在其文章、談話、書信和電報中作了大量精辟論述,從而形成了獨特而系統的會議觀。毛澤東論述的會議工作方法,既是他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具體運用,又是他領導實際工作的經驗總結;既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要求,又體現出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其中許多內容不僅在理論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領導理論和領導藝術,而且對現實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會議;工作方法;毛澤東;作風建設
[作者簡介] 吳文瓏,法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教授。
開會是中國共產黨作決策、定政策的重要環節,也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以及治國理政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工作方法。他不僅先后撰寫《關于健全黨委制》《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等有關會議工作方法的文章,而且還在諸如《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鄉蘇怎樣工作?》《反對自由主義》《關于整頓三風》等一系列文章中頻頻談及會議工作方法??梢哉f,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在波瀾壯闊的歷史實踐中形成一系列關于工作方法的系統理論,并領導中國共產黨取得各種令人矚目的成就,與他重視會議工作方法的研究與總結是分不開的。鑒于此,本文在充分繼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相關文獻和史料,對毛澤東關于會議工作方法的重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梳理和解讀,以期對進一步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功的方法論,深化中共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一、開會是“很重要的領導方法”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毛澤東非常重視開會的工作方法,將其視為重要領導方法之一。1 9 5 5年1 0月1 1日,他在擴大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作結論時強調了領導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避免犯錯誤,就要注意領導方法,加強領導。為此,他專門提出幾項關于領導方法的建議,并指出“除了開會的方法以外,還有打電報、打電話、出去巡視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領導方法”[ 1] 4 7 8。
1. “解決當前發生的問題”
開會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種日常工作方法,與其具有的解決問題的現實功能分不開。在黨的歷史上尤其是中國革命的諸多緊要關頭,毛澤東正是通過開會的方式來解決一些關鍵問題的。因此,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應當重視開會的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 2] 1 3 4 0 - 1 3 4 1。毛澤東對會議這一現實功能的關注體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時段。早在1 9 2 9年1 2月,他在為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寫的決議中就指出,支部會議最重要的意義是解決問題?!耙磺卸窢幍膯栴},內部的問題,都要在會議上集中討論去解決它。若不到會或到會不積極發表意見,就是他不了解會議的政治意義,就是他對斗爭沒有興趣。”[ 3] 9 11 9 5 5年1 0月1 1日,在擴大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他再次強調:“一年開幾次會,或者大會或者小會,解決當前發生的問題。如果有問題,就要從個別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1] 4 7 8可見,在毛澤東看來,開會的一項重要政治意義就是解決當下發生的問題。召開會議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次哲學思維的運用過程。通過個別問題的解決,與會者發動了心思才力,能夠以小見大,以微知著,這樣就放大了會議的功能。
2.厲行民主生活的“好辦法”
毛澤東將開會視為重要的領導方法,不僅是因為開會能夠解決現實問題,而且在于“定期召開會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一種同志間互相監督,促使黨和國家事業迅速進步的好辦法”[ 4] 3 6 1。1 9 5 6年9月,時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黃炎培應邀列席黨的八大。大會提出中共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隨后,中國民主建國會召開一屆二中全會。與會代表對接受中共領導的認識問題和對當前民族資產階級的估計問題等,采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并最終取得一致意見。黃炎培把中國民主建國會這一解決內部矛盾的經驗寫成報告寄送毛澤東參閱。毛澤東對黃炎培在民主黨派中率先開展的學習討論頗感興趣,致信黃炎培說:“你們的會議開得很好,謹致祝賀之忱!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方法竟在你們黨內,在全國各地工商業者之間,在高級知識分子之間行通了,并且做得日益健全,真是好消息,……我高興地聽到民建會這樣開會法,我希望凡有問題的地方都用這種方法。”[ 5] 4 2 - 4 3可以說,通過召開會議厲行民主生活的做法歷來為毛澤東所推崇。當然,與會人員要厲行民主生活,必須克服自由主義現象和非組織觀點。對此,毛澤東強調,一些黨員“當面不說,背后亂說;開會不說,會后亂說。心目中沒有集體生活的原則”,是因為還不懂得會議的重要性,以為在組織內和在組織外批評沒有區別。糾正的方法,就是要教育黨員懂得黨的組織的重要性,對黨委或同志有所批評應當在黨的會議上提出。[ 3] 8 3
3.進行黨內教育的重要方式
“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盵 3] 9 4早在全民族抗戰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加強黨內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加強黨內教育和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這一“內外夾攻”的方式,黨才能建設得更好,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才可能完成。之后,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毛澤東多次強調黨內教育的意義,并將召開小組會、支部大會、活動分子會、黨員大會、政治討論會等視作進行黨內教育的重要方法。他曾指出:“各級黨部不單是解決問題和指導實際工作的,它還有教育同志的重大任務。各種訓練同志的會議,及其他訓練辦法如訓練班、討論會等,都要有計劃地舉行起來?!盵 3] 9 0他認為,支部會議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解決問題和教育黨員?!皶h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每個同志都政治化實際化,黨的戰斗力就強大起來了。這就是會議的教育意義?!盵 3] 9 1對那些思想和黨性存在問題的人,毛澤東表示“要特別加以注意”,可以“進行個別談話,開干部會,用這兩種方法來做工作”。[ 6]
可見,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都非常重視開會,強調要通過開會來解決當前發生的問題、厲行民主生活和進行黨內教育。在毛澤東眼中,開會不僅是一種日常的重要工作方法,而且是承載著特定功能的政治程式。正是因為毛澤東非常關注會議之意義和功能,他才會對會議工作方法進行認真的思考、研究與總結。這種總結首先是從會議的準備工作開始的。
二、會議的準備:“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毛澤東有關會議工作方法的思考首先體現在會議的準備工作上。著眼于會議的順利進行,他極其重視會前準備,尤其強調開會要事先通知,出安民告示;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為會議討論提供根據;對重大和復雜的問題,先做個別商討再開會議等。
1 . “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
會議召開之前發出通知,讓與會人員了解會情,方便其早作準備,這是毛澤東的一貫主張。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在這些會議召開之前,毛澤東多次以致信或致電的方式就安民告示事宜提出要求。1 9 5 3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財經工作會議。5月6日,在關于會議的議題和準備工作給陳云、李富春等的信中,毛澤東說,會議“應討論些什么問題,請你們考慮一下,并在發開會通知中寫進去,使各地有所準備”[ 7]。他還提議,對各項問題要準備方案,各大區財委在5月中旬先召開一次財經會議,收集對方案的意見。1 9 5 4年1月1 8日,為開好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他致電劉少奇并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全會既定本月三十日開會,還有十幾天時間,為使在各地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及參加會議的同志事先有所準備起見,建議將關于加強黨的團結的決議草案即日用電報發給他們閱看。”[ 4] 2 1 8正是因為與會代表在會前對該決議草案已有充分了解,全會一致通過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提出的《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顯然,毛澤東上述提議的目的就是突出安民告示的重要性,強調應將在會上討論、研究的議題預先通知與會人員,以便他們有所準備。因此,對那些“開會前十分鐘把文件拿出來,要人家通過,不考慮別人的心理狀態”的做法,毛澤東頗不以為然,以至曾形象地批評說,“人的思想要逐步逐步影響它,毛毛雨下個不停,傾盆大雨一來就會發生徑流,吸收不了。要文風浸潤,不要突然襲擊,使人猝不及防”。[ 5] 2 7 8
2 .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既然開會作為一種重要的領導方法,其目的之一是解決問題,那么,為充分發揮會議功能,與會代表尤其是會議組織者首先對問題本身要有所了解,這自然離不開調查研究。毛澤東曾說:“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這不太野蠻了嗎?一點也不野蠻”,因為“你對那個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不知底里,對于那個問題的發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盵 8]因此,為保證會議取得實效,毛澤東非常重視會前的調查研究工作。1 9 5 2年1 0月1 5日,他在寫給時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的譚震林的信中表示,為切實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建議召集浙江、蘇南兩區負責人及兩區若干典型縣的縣委書記到華東局開一次專門會議。“在開會前,由你派出兩個調查組,一個往浙江,一個往蘇南,直到幾個縣的鄉村,調查十幾個鄉,專門調查農民公糧及其他負擔的實情,以為會議討論的根據?!盵 9] 6 1 4“糧草”的先行為會議的成功召開起到奠基作用。毛澤東不但極力倡導會前開展調查研究,而且也在帶頭踐行。黨的八大召開前,他先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聽取3 4個經濟部門的工作匯報,接著又連續六天進行機械工業的實地調研,并認真聽取了國家計委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這些大規模的調查活動使他比較全面、詳實地掌握了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的經濟狀況,明晰了全黨工作在下一階段應該注意的問題,從而為黨的八大的順利召開作了充分的準備。
3. “先做個別商討,然后再開會議”
除強調開會要事先通知,會前做好調查研究外,毛澤東認為,對一些復雜的或有意見分歧的議題會前還需進行個別商談?!跋茸鰝€別商討,然后再開會議”是毛澤東提倡的開會方法。他曾說:“在會議之前,對于復雜的和有分歧意見的重要問題,又須有個人商談,使委員們有思想準備,以免會議決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決定。”[ 2] 1 3 4 1延安時期,黨內對如何解決財政經濟問題存在不同意見。任弼時、朱德以及陜甘寧邊區中央局的一些負責人主張采取整理稅收和發展生產等積極發展的方針。林伯渠、謝覺哉擔心這些做法會加重人民負擔,因此提議把解決困難的基點放在節約和拖欠黨政軍的經費上。毛澤東贊成積極發展的方針。為了說服林伯渠和謝覺哉,毛澤東多次登門拜訪,常常談至深夜。凡是他們提出的問題,毛澤東都請邊區中央局核實情況,做出答復。林伯渠和謝覺哉也非常信任毛澤東。僅1 9 4 1年七、八月間,謝覺哉寫給毛澤東的信就達數萬言。[ 1 0]對林伯渠和謝覺哉的每一封來信,毛澤東都“過細地讀了”,并且及時寫了回信。他在一封信中說:“事情確需多交換意見,多談多吹,才能周通,否則極易偏于一面?!盵 1 1]通過上述個別商討, 1 9 4 1年8月1 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同意毛澤東所提方針??梢哉f,毛澤東在會前所做的這些耐心細致的工作基本上統一了幾個月來黨內對如何解決邊區財政經濟問題存在的不同認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會議的效率。
總之,在毛澤東看來,會議要成功召開,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坝行┑胤介_干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 1 2]會前的準備如同兩軍作戰前的糧草,是取得預想結果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
三、會議的進行:主題集中,發言精當
會前的準備工作為會議的順利召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不過,一次成功的會議除需要認真細致的準備工作外,還離不開恰當的開會方法和原則。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毛澤東主持、參與和指導了各類會議,圍繞開會的方法和原則作了大量的論述,形成了一系列獨到的思想和觀點。
1. “一次會只能有一個中心”
如上所述,開會的意義和功能之一是解決問題。只是在毛澤東看來,一次會議只應有一個主題。如果主題分散,與會者對于問題的討論勢必難以深入,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耙淮螘荒苡幸粋€中心,一個中心就好。一次會發很多文件,沒有一個中心就不好?!盵 1 3] 2 7 4為此,他批評有的黨員干部“開過不少的大會小會,結果對于大量存在的事物,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原因是方法不對,找不到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 5] 6 2 8。當然,毛澤東認為會議的主題要集中,并不意味著在一次會議上,與會者只能討論一個議題。1 9 3 4年4月1 0日,他在談到鄉代表會議的工作方法問題時指出,“每次代表會議只應有一個主要的問題”,盡管也“可以有一個兩個次要的問題”,但“討論主要問題的時間要多些,討論次要問題的時間要少些。倘若每次提出好幾個大問題來討論,就會使會議得不到結果?!盵 3] 3 4 8毛澤東有關會議主題應明確集中的主張在其主持或參與的會議中得到了貫徹和落實。1 9 5 0年6月1 4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開幕詞中,他在介紹完需要與會代表討論的會務工作、土地改革工作、經濟和財政工作、稅收工作等事項后表示,要“以土地改革問題為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 1 4]。主題集中對會議的成功至關重要,因此自然成為毛澤東長期以來不厭其煩地加以說明的重要問題。
2.開會的方法是材料和觀點的統一
除主題集中外,對開會講話的方法和要領毛澤東也頗有心得。他認為,會議發言應當精當,講究技巧,“原則是不要太長,內容要精彩一點”[ 4] 6 0 6。開會期間,“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2] 1 4 4 3。如果發言人作的是書面報告,稿子要言簡意賅?!靶「遄?,幾百字,很經濟,……比較生動?!盵 1 5]可以說,發言精當是毛澤東提倡的良好會風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倡導在黨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就受到這一主張的深刻影響。在如何開會講話的問題上,鄧小平后來說:“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練。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負責起草,要求不得超過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務。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嗎?”[ 1 6]當然,在毛澤東看來,會議發言除要精當外,還需言之有物,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體會。他強調:“發言內容應盡可能有較深刻的思想性,而以具體經驗和計劃數字充實和證明之?!盵 1 7]換言之,開會的方法應當是材料和觀點的統一。發言人應避免將材料和觀點割裂,講材料時沒有觀點,講觀點時沒有材料的情況。毛澤東在各類會議上的講話正體現了兩者之間的一致性。
3.要讓與會者“出氣”
在開會過程中,毛澤東除對發言人的講話提出了要求外,還強調要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充分調動與會者積極性,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會議氛圍。因此,在論及會議工作方法的相關問題時,他對民主集中制是否得到貫徹落實,與會人員的意見是否受到尊重等尤其關注。他曾指出:“開會時要使到會的人盡量發表意見。有爭論的問題,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調和敷衍。一次不能解決的,二次再議(以不妨礙工作為條件) ,以期得到明晰的結論?!盵 3] 8 21 9 5 3年1 2月,他在聽取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賀誠等匯報時說,要真正做好集體領導,“黨組開會必須要有準備,聽取大家的意見,爭取大家多提意見”[ 4] 2 0 5。在毛澤東看來,會場上眾說紛紜甚至爭論不休是好事,鴉雀無聲才是情況不妙。在他的帶動和倡導下, 1 9 5 6年黨的八大召開期間, 6 8位代表在會議上作了發言, 4 5位代表作了書面發言。發言人數之多,代表面之廣泛,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中鮮見,體現出空前的民主氛圍。1 9 6 2年七千人大會召開期間,毛澤東還特地提議讓人“出氣”?!安怀鰵猓y一不起來。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為氣都沒有出來嘛!積極性怎么調動起來?到中央開會,還不敢講話,到地方就更不敢講話。”[ 1 8]當然,要讓與會者“出氣”,領導人必須“不掛賬,不打擊,不報復”,這是開好“出氣會”的重要保證。
由上可知,在會議主題、發言要領、會議氛圍等開會的方法和原則問題上,毛澤東進行了大量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啟發意義的觀點。這些重要思想對會議的順利推進,確保會議能夠取得預期成果大有裨益。當然,會議要取得實效,還與其精神是否得到貫徹落實密切相關。在這方面,毛澤東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四、會議的落實:“抓而不緊,等于不抓”
會議的結束并不代表會議使命的完成。會議要達到預期效果,會后的工作部署和落實亦尤重要。工作布置下去后,與會者要避免決而不行,或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而應沉下身來抓實事。對此,毛澤東歷來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不但親自抓,而且抓得很緊。
一成決議,堅決執行
開會發文是傳達精神的必要方式。會議通過的事項常以文件或決議的形式展現出來,它們集中反映了會議的成果和需要與會者進一步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會議決議的制定和執行極其重要。毛澤東認為,會議決議應當簡明扼要,能針對問題并切中其要害?!皶h的決議,多不一定靈,少也不一定靈,關鍵還是在于情況明不明,決心大不大,方法對不對?!盵 1 3] 2 3 6他還要求:“決議不要輕易,一成決議,就要堅決執行?!盵 3] 9 2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認識到,部分黨員之所以對會議興致不高,甚至感到失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會議決議得不到執行,或他們對上級請求的事項長期得不到答復,因此減少與會討論的興趣。為切實提高會議效能,解決黨內同志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多次就會議精神的落實問題作出指示。1 9 4 8年5月2 5日,為做好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他為中共中央起草了對黨內的指示,明確指出在干部會議中必須充分講明關于這兩項工作的全部政策,對于中央頒布的各項重要文件,責成一切從事這兩項工作的干部“認真學習,完全了解,并責成他們全部遵守,不許擅自修改”[ 2] 1 3 3 0 - 1 3 3 1。9月2 0日,他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健全黨委制》的決定中對黨委會所作結論的執行問題提出要求,強調黨的各級機構和各種組織必須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制度,一切重要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后分別執行”;而且“地委、旅委以下的黨委亦應如此”[ 2] 1 3 4 0 - 1 3 4 1。既然會議決議是與會人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討論產生的,那么,決議一經形成就要鄭重對待并堅決執行。
2.抓而且緊,見諸行事
如上所述,會議結束后,會議精神的落實和決議的執行成為與會者的首要任務。這一任務應當如何才能完成呢?從毛澤東有關會議工作方法的一系列論述中可以看出,他突出了“抓緊”的重要性。1 9 4 9年3月1 3日,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結論中,毛澤東闡述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問題,其中第六條便有關“抓緊”。他指出:“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覀冇行┩?,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盵 2] 1 4 4 2此番話語簡潔、明快、直擊要害,對會議決議應如何付諸實踐的問題作了清晰說明。“抓緊”意味著要見諸行事,而非空言宣誓。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干部經受不住糖衣炮彈的誘惑,嚴重的貪污案件不斷發生。為懲治和克服黨內已經滋生起來的腐敗現象, 1 9 5 1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三反”運動。對這次運動的進展情況,毛澤東保持密切關注。1 9 5 2年1月1日,他致信譚政,要求在“三反”中注意兩點:“(一)對各軍區以電話、電報嚴加督促,勤加指導,務使每天都有收獲。(二)親手抓緊直屬部門,三天一會,五天一報,照西南的辦法,做出成績,取得經驗,通報各處?!盵 9] 4 5 8 - 4 5 9顯然,這一指示正是“抓緊”的直接體現。薄一波后來回憶說,毛澤東自己“看準的事情,一旦下決心要抓,就抓得很緊很緊,一抓到底,從不虎頭蛇尾,從不走過場”[ 1 9]。回顧歷史可知,薄一波此言不虛。
3.指導檢查,督促進展
除強調“抓緊”的重要性外,毛澤東還對“抓緊”的方式進行了論述。他認為,聽取匯報、指導檢查、開會討論等都是“抓緊”的重要方式。其中,指導檢查的方式備受毛澤東青睞。1 9 3 3年1 1月,他在江西長岡鄉做調查時就注意到鄉蘇的檢查制度。當時,長岡鄉召開檢查工作會議之前,各村值日代表要召集所屬代表開檢查會,討論未完成的任務并提出改進辦法。毛澤東對此大為贊賞,提議各地學習借鑒。“長岡鄉的檢查制度是很好的,工作的完全執行與爭取速度,依靠這種辦法。”[ 3] 2 8 3半年后,他對檢查工作進行了更為系統的總結。在《鄉蘇怎樣工作?》一文中,毛澤東談到,每一件工作“不只是討論了報告了就可以完事,還要緊緊跟著去檢查。……沒有這種檢查,有些人家,有些代表,有些村屋,就會馬虎過去,到期不能完成要求,或者數目上有了而工作內容不好”[ 3] 3 5 7。在他看來,要保證蘇維埃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檢查是極其要緊的方法。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倡導的檢查辦法,多次運用于之后的革命實踐。1 9 4 8年2月,他在談到共產黨的工商業政策問題時說:“必須隨時掌握工作進程,交流經驗,糾正錯誤,不要等數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開總結會,算總賬,總的糾正。這樣損失太大。”[ 2] 1 2 8 6換言之,領導者隨時進行檢查和糾正,是克服拖延的重要方式,也是“抓緊”的絕佳途徑。
總之,為保證會議取得實效,毛澤東高度關注會議的落實情況,強調會議決議一旦形成就必須堅決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領導者應當通過指導檢查等方式將主要工作一抓到底。這些有關會議工作方法的思想和主張是毛澤東唯實作風的具體體現,對加強真抓實干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五、余論
綜上所述,開會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治國理政過程中經常思考、研究和采用的一種工作方法。圍繞會議的意義和功能、會議的準備、會議的進行和會議的落實等問題,毛澤東在其文章、談話、書信和電報中作了大量精辟論述,從而形成了其獨特而系統的會議觀。毛澤東論述的會議工作方法,既是他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具體運用,又是他領導實際工作的經驗總結;既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要求,又體現出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其中許多內容不僅在理論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領導理論和領導藝術,而且對現實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 .毛澤東關于會議工作方法的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領導科學的理論寶庫,為黨員干部實現科學領導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思路
毛澤東曾將方法與任務的關系比作“橋(船)”與“過河”的關系,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2 0]。這一比喻生動而形象地闡明了方法問題對于完成任務、做好工作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要實現科學領導,必須注重方法的研究?!邦I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制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生問題。”[ 2] 1 4 4 0毛澤東關于會前要安民告示、開展調查研究,會議主題要集中、發言要精當,會后要“抓緊”等重要思想,都是實現科學決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對糾正和改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自由主義會風,形成民主、高效和唯實的會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亟待認識和解決。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毛澤東的領導方法和藝術,努力掌握會議工作的科學思想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的會議工作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領導科學的理論寶庫,為黨員干部研究和解決問題,實現科學領導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思路。
2 .毛澤東關于會議工作方法的重要思想澄清了在會議問題上的兩種片面認識,有利于充分發揮會議的作用和功效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會議的態度存在著兩種片面的傾向。一種傾向是主張文山會海,重會議形式、輕會議主題,重會議程序、輕會議效果。這勢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但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消磨了與會熱情,降低了工作效率。對此,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敏銳地察覺到“不但文章里演說里有黨八股,開會也有的”:“‘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薄皶浅3脑缟祥_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2 1]另一種傾向是放棄開會,這完全忽視了會議的重要意義和功能,不懂得通過開會的方式去開展工作、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毛澤東雖反對文山會海,但是也不贊成長期不召開會議,主張“支委會及支委以上各級黨部,應該有計劃地每月規定支部大會及小組會討論的材料,并規定會期,嚴密地督促開會”[ 3] 9 1。可見,上述兩種傾向各有偏頗,都是我們在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會議工作方法的過程中必須加以糾正和克服的。
3 .毛澤東關于會議工作方法的重要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對深刻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實質和現實意義提供了重要參照
鄧小平曾指出:“要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 2 2]眾所周知,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由于“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方法”,它們“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2 3]因此,我們學習、吸收和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實質和現實意義,關鍵是要深刻領會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毛澤東關于會議工作方法的上述重要思想作為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使我們深深感受到毛澤東思想并不是懸在人們頭頂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抽象理論,而是實際工作中隨時都在發生作用的重要指南。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唯其如此,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 1] 毛澤東文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 2] 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3] 毛澤東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 4] 毛澤東年譜( 1 9 4 9—1 9 7 6) (第2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3.
[ 5] 毛澤東年譜( 1 9 4 9—1 9 7 6) (第3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3.
[ 6] 毛澤東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4 2 0.
[ 7]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 9 9 8: 2 1 6.
[ 8] 毛澤東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1 0 9.
[ 9] 毛澤東年譜( 1 9 4 9—1 9 7 6) (第1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3.
[ 1 0] 謝覺哉日記(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4: 3 3 6.
[ 1 1] 毛澤東傳(第2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1: 6 2 3.
[ 1 2] 中央文獻研究室.史林智慧瑣談(續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0 8: 8 0.
[ 1 3] 毛澤東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 1 4] 《共和國日記》編委會.共和國日記( 1 9 5 0)[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 0 1 7: 3 1 2.
[ 1 5] 石仲泉,沈正樂,楊先材,等.中共八大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8: 1 2 3.
[ 1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1 8 6 4.
[ 1 7]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 9 4 9年1 0月—1 9 6 6年5月) (第2 0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3: 2 6 5.
[ 1 8] 周恩來傳( 1 8 9 8—1 9 7 6) (下)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0 8: 1 4 6 0.
[ 1 9]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7: 1 4 8.
[ 2 0]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1卷) [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 9 9 3: 3 4 8.
[ 2 1] 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8 4 1.
[ 2 2] 鄧小平年譜( 1 9 7 5—1 9 9 7) (上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0 4: 1 6 2.
[ 2 3]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1 3.
(編輯:張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