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跨邊集體林權糾紛情感治理實踐邏輯與機制研究

2023-12-29 00:00:00盧曉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6期

【摘 要】跨邊集體林權糾紛因情況特殊、歷史復雜,是鄉村糾紛解決硬骨頭。黔桂交界區域高頻次的寨際交往培育了地方共同體情感,這為鄉村情感治理提供了基礎。政府創新利用地方文化創設平等對話平臺,喚起正向情感和公共價值。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互嵌融合、雙方平等互惠等是情感治理實踐的內在邏輯。恰當利用地域文化是關鍵前提,形成多元治理主體共同體是必要條件,理性治理與情感治理兼顧是基本原則。此三要素成為情感治理生效的基本機制。

【關鍵詞】跨邊集體林權糾紛;情感治理;打同年

【作 者】盧曉,寧夏師范學院固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民族學博士。寧夏固原,756099。

【中圖分類號】C9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6-0103-0010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集體林權改革以來,跨邊集體林權糾紛一直是西南民族地區鄉村社會治理難題。當前西南民族地區的集體林權糾紛基本呈現“久拖不結”“窮盡一切訴訟途徑”等特征。然而由于跨邊集體林權糾紛的特殊性,行政調處、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解紛途徑推進不暢,這反而倒逼跨邊集體林權糾紛不得不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前提下,求助于地方傳統解紛方式,充分調動各邊、各級政府、民眾、民間社會組織力量,在“情感活動”中解決難題。那么為何遵循“法律中心主義”的行政區域內的集體林權糾紛“纏訟、久拖難結”,而無法單純依靠“法律途徑”的跨邊集體林權糾紛卻能在“愉悅的情感活動”中得以順利解決,其密鑰何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鄉村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政府整體性缺失、社會公共性缺失與公眾主體性缺失等現象”[1。2020年,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提出“要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2。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民眾等各種社會治理資源優勢,實現各種治理資源的互嵌互補。“楓橋經驗”一直被認為是建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成功典范。“楓橋經驗的獨特之處在于社會治理者不只是簡單地按照規章制度冷冰冰地完成規定動作,而是在復雜的人心和情感上想了很多辦法。”3“有效發揮了鄉村‘情理社會’屬性,通過‘熟人社會’的情感溝通和情理協商化解錯綜復雜的鄉村糾紛。”[4

“情感治理”正是“基于中國社會顯著的情感、關系文化價值特征而展開的本土治理實踐探索”。[5“情感治理”是“在科層制的組織體系中建構平等互動交流的治理模式,倡導治理過程中自上而下權力下放與自下而上積極訴求相協調,有效突破科層制缺陷”6。“情感治理彌補了治理中制度與規則制定的不完善,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下基層治理的重要方向。”7“不僅是一個研究視角或治理維度,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和目標。”8“是在注重效率與效果基礎上,將制度建設與情感治理相統一,達到理、法、情相通,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改革。”[9

何為情感治理?情感治理既“把情感作為治理對象”,也“把情感作為治理手段”[10,把情感作為治理對象,及時疏導民眾負向情緒,促進正向情感再生產;把情感作為治理手段,以情感為策略,在治理多元主體間建立情感交流溝通平臺,協調、順和各種社會關系。如何達成“情感治理”?情感治理有“以情治情”和“以規治情”兩種路徑11,以及“原生型情感治理和工具型情感治理”兩種類型12。情感治理實踐可以從“結構性情感、情境性情感”[5兩個維度入手,重構結構性情感,保證居民在制度內進行政治生活參與的機會、程序和話語權;情境性情感強調在互動中將認知、情感和行為取向相互傳遞,在面對面的互動中建構起社區各個主體之間的情感聯結。“情感治理是綜合運用內生情感與外生情感,通過實現正向情感再生來建構共同體情感聯結的行為和過程。”13

情感治理如何在鄉村糾紛治理中發揮作用?習近平對新時代基層糾紛治理有過系統論述,曾提出“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綜合機制”[14以及“要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2,“力爭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最前面”15,“多元化理念是建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最深刻的價值觀,它不僅正面支持非正式的或傳統的糾紛解決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而且主張在現代社會擴大自治和自律的空間,以克服法治的局限性,肯定法以外的社會規范應該成為多元化社會中社會調整的重要依據”16]636。鄉村糾紛化解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地方性知識特別是地方性解紛資源的優化配置,糾紛在地治理質量是糾紛整體治理水平的‘節拍器’和‘晴雨表’”[17。“地方性知識主要指的是居民之間在血緣紐帶基礎之上的親戚倫理關系、傳統文化習俗和心理認同感。”18“一個集體內部所表現出來的風俗、道德秩序都是他們所有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信念等情感的基礎支撐。”19]137可見,鄉村糾紛治理的關鍵就是充分利用地方性知識,充分利用非正式制度,調動倫理道德、情感認同等方式,與法治資源形成合力,有效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情感治理”是提升鄉村糾紛治理成效的關鍵。

當前學界已關注到“情感治理”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價值,但結合具體治理實踐,透視情感治理實踐的前提、邏輯以及運行機制等具體問題還較少。本文以黔桂交界區域跨邊集體林權糾紛治理為例,以民族學參與觀察方法,細致分析基層治理跨邊集體林權糾紛過程中如何與地方文化相結合,實施情感治理的地方實踐邏輯和運行機制,從而為鄉村治理提供參考,為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地方智慧。

二、黔桂交界區域社會:高頻交往培育地方共同體價值

黔桂交界區域位于云貴高原山脈,地處都柳江、清水江流域,歷史上苗、侗、壯、瑤、漢等多個民族群體,自王朝國家開辟貴州苗疆以來次第沿江躲避進深山求生存。山高林深,林海茫茫,時常遭遇野獸、土匪、官兵侵襲,面對相同的政治、經濟、安全、生態等壓力,各民族不斷吸納外來群體共居、壯大力量。“互助共生”,這不僅是該區域多民族、多姓氏、多宗族村寨形成的內在邏輯,也是區域各民族的生存之道。

(一)應對災難:形成命運共同體

在黔桂交界區域,根據各縣史志材料可知,歷史上當地自然災禍頻發,洪水、旱災、蟲災、雪災、冰雹、瘟疫等,發生頻率高,損害大。一旦發生災害,基本顆粒無收,當地村民不得不拿山里采集的土特產去未受損或受損程度小的地方交換糧食,公平交易或半換半送,以及遙遠路途中的慷慨接待,都促生了個體家戶間、乃至寨際間親密情感和持久恩情。

黔桂交界區域山深林密,植被豐富,大型野獸極多,尤其是虎、熊、野豬等,危害較大。據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志》記載,僅1950年,鄉境內發生老虎傷人達15人次。【資料來源:安太鄉志編寫組《安太鄉志(內部資料)》,1988年出版,第250頁。】大型野獸侵擾村寨,危及百姓性命、糟蹋莊稼,常常需要多人、乃至多寨的狩獵能手聯合圍獵才行。

匪亂是黔桂交界區域歷史上最麻煩的災禍,獨特的地貌,成為游民、土匪的藏身、搶掠之地。據《黎平府志》記載:“當地土匪、游匪,數百為群,聚散無定,搶劫拒捕,民不聊生。”【資料來源:俞渭修,陳瑜《黎平府志卷6·秩官志》,光緒十八年(1892)刻本。】《安太鄉志》對本地土匪惡行進行詳細記載:“清光緒三十年(1901年)土匪黃飛虎、黃飛鳳帶兵經洞頭到林洞搶劫,土匪每天搜山,搜到元寶村,空無一人,氣急敗壞,點火燒掉全寨。繼而翻山到寨懷、林洞村,見人就開槍打死,劫走無數牲畜和糧食。”【資料來源:安太鄉志編寫組《安太鄉志(內部資料)》,1988年出版,第91頁。】面對匪亂,各世居民族團結一心,一致對敵,以保護眾人生命與財產安全。“鐵入袋袋爛,匪入寨毀寨,咱們苗侗團結一心,誓死保衛家鄉,把匪幫趕出境外。”[20]40

正是為應對頻發的各種災禍,黔桂交界區域各地方、各民族形成聯盟,統一秩序,共同遵守埋巖法規。為密切關系,更是以蘆笙坡、蘆笙同年為平臺,區域社會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各村寨、各族群聯姻聯誼、團結凝聚,形成合力,對外可以聯合抗匪,與客商博弈;對內各族共歡,成為凝聚區域各民族力量,化解地方社會矛盾的便捷通道。面對共同的內、外壓力,歷史上黔桂交界區域各民族各地方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即便在人口流動頻繁,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的當代,黔桂交界區域各地方村寨依然保持著活力和年節寨際交往的熱情。在現代流動社會,絕大部分村民選擇在距離家鄉較近區域務工。據筆者調查統計,55%務工人員選擇在縣城范圍內打工,40%選擇在縣外、市內務工,3%左右的人員可能會到市外、省內工作,僅有不到2%的人員會選擇到更遠的省外找工作。不管在哪個地理范圍工作,節假日或遇到村寨紅白喜事(尤其是白事)、起屋大事等,這些外出村民一定會返回村寨,參與村寨事務活動。有的為幫親戚起屋,甚至不惜請上一周的假在家義務幫工,這為的就是“還情”,因為大家都明白“互助共生”的生存道義。對于村寨集體活動,外出務工人員不論能否到場參加,都會積極為村寨活動捐款,表達自己作為村寨成員的義務與榮耀。而每次組織村寨集體活動,組織者也都會在村寨辦公大樓或寨頭顯眼的地方或大路旁張貼捐資光榮榜,既是對捐資者的肯定、表揚,也是對他人的激勵,當地極為推崇和著力營造“我愛集體、集體強大我有責”的村寨公共價值。高頻率的情感互動行為增強了情感鏈接能力,頻繁的村寨集體及寨際互動,不斷強化村民的村寨成員身份認同感與區域文化認同。這為當地情感治理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基礎。

(二)百節之鄉:密織地方共同體情感

節日是鄉村忙季之后的放松,更是人們密織關系、牢固情感的重要時機。黔桂交界區域被稱為百節之鄉,花樣繁多的節日層出不窮(詳見表1),大大小小的節日將家庭、村寨、區域社會不斷密織關聯。

從節日列表上看,黔桂交界區域一年多達17個大大小小的節日。從節日開展的主體來看,有家庭、村寨集體,以及多村寨聯合的地方社會,不同的節日主體,構建了不同的社會關系網絡。

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的節日主要有四月初八“黑飯節”、六月初六“新禾節”、十一月“豐收節”、春節前的殺年豬節以及正月初二“姑娘節”。以家庭為主體的節日,一方面主要是密切家庭成員的親朋好友,擴大家庭外部社會關系資本;另一方面是聯絡姻親、宗親關系,牢固內部親屬關系聯盟。當然在熟人社會的村寨,一個家庭的親朋好友、姻親等社會關系資本,在親屬關系網絡中可以很快被關聯成整個村寨其他成員的親戚、好友。故而以家庭為單位的節日,是伸長家庭、村寨社會關系的觸角,正月初二姑娘節從家庭為主體的節日演變為以村寨為主體的節日就是為最大化地擴展村寨社會關系資本。

以村寨為主體的集體節日主要包括正月初一祭蘆笙坪、掃寨,“婦女節”,九月初九“老人節”等,這些節日是村寨集體舉辦,村寨全體成員參與,增強村寨集體榮譽感、凝聚力的活動。在這些節日儀式上不斷形塑村寨寨老以及當代村委成員等的權威,使他們成為村寨各項事務的真正管理者或“集體代言人”。村寨集體節日也是培育和強化村寨內部成員倫理道德的節日,如“婦女節”,是青壯年即將結束春節遠行務工的離別節日,村寨男性中青年包攬所有的活動組織、餐食加工、節目安排等工作,整個活動處處營造男女平等、夫妻和諧、忠誠婚姻、尊老愛幼的婚姻家庭倫理。

多村寨共同舉行的地方社會集體節日活動是黔桂交界區域最富有地域特色的節日。正月初二母子裂分村寨群到母寨蘆笙坪共祭祖,正月初三至十七的系列坡會、打同年、二月初二花炮節、十一月至十二月村寨蘆笙隊串寨吹蘆笙、多個村寨蘆笙比響、村寨輪流過苗年、辦坡會等。多村寨共同舉行的集體節日活動,大都以“蘆笙隊”為媒介,代表村寨與他寨交往,展示村寨實力和魅力。在苗年、坡會、打同年活動中,不僅蘆笙隊代表村寨去參加活動,村寨成員、以及更遠距離的村民,都會去“趕坡”,湊個熱鬧,與老朋友、心上人相遇。村寨與村寨之間蘆笙交往活動是地方社會的大型聚會,以年度周期強化地方認同、文化歸屬。村寨集體、家庭、個體均參與其中,以地緣、血緣、姻緣、學緣、業緣等各種關系線索密織地方社會關系網絡。

從秋收后的十一月一直到二月,在黔桂交界區域的閑季,頻繁舉行村寨內部集體活動和寨際之間的聯誼交往活動,不斷激發村寨內部的凝聚力和寨際之間的友好團結。即使在忙季,也會時而穿插家庭聚會,勾連家庭的社會關系,密織村寨及寨際之間的情誼。在黔桂交界區域,不僅村寨內部是熟人社會,地方社會頻繁的寨際交往活動,促使地方社會各村寨之間、家庭之間聯絡頻繁,地方社會內部也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或半熟人社會。同時,地方社會各村寨之間,不論苗族、侗族、瑤族、壯族,都以蘆笙為媒,以共同的蘆笙文化、蘆笙儀式進行交往,共同的地域文化符號是促成各民族各村寨形成強烈地方認同的重要密碼。

三、地方文化再利用:情感治理發揮效力的內在邏輯

地域文化反映了一個地區民眾的獨有特點,“影響著人們的行動邏輯,是個體基于理性選擇的行為邏輯而形成的地域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地域共同體中各成員的一種約定”[21。黔桂交界區域積極創新利用區域傳統糾紛化解機制——“打同年”【“同年”是當地對非血緣關系的“兄弟”“朋友”的稱謂。打同年,苗語音譯為“阿支隊”(ab jid deix),漢譯就是“做兄弟”“做朋友”。“打同年”活動以蘆笙儀式為媒,也稱為“蘆笙同年”。打同年是黔桂交界區域非常流行的一種年節,其間兩村寨集體走訪聯誼活動,兩寨輪流邀約,全體成員參與,共同聯歡三天兩夜。打同年以期建立寨際間親密的兄弟關系和聯姻關系,也是當地化解寨際矛盾糾紛的主要平臺。詳見盧曉,《儀式與禮物:融水縣蘆笙協會“打同年”促和諧的人類學觀察》,載于《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來化解跨邊集體林權糾紛,遵循創建平等對話平臺、喚起正向情感、利用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互嵌融合解紛、展現“平等互惠”原則等基本情感治理邏輯。

(一)政府因勢利導:自覺搭建解紛平臺

跨邊集體林權糾紛,難以協調調解,又極易引發群體性暴力沖突事件。跨邊集體林權糾紛成為基層政府不得不花費心思、集中力量解決的難題。

鄉鎮干部大多都是從本地基層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既懂得國家政策法規,也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寨際關系。打同年作為當地重要的寨際聯誼交往方式,傳統上也是糾紛化解的重要平臺。“打同年就是最好解決糾紛的方法。有什么矛盾大家聚一起,說開了,敬杯酒,你讓一步,我退一步,就什么事情也沒有了”。【受訪者:廣西RS縣PT寨賈主任,訪談時間:2018年3月15日。】“我們寨在修路時候,不得不經過鄰寨的山場和兩畝多地,但如何補償損失,一致協商不定。后來演化成我們修路,他們毀路,兩寨僵持不下。2011年,我們寨子有人提議干脆打同年,兩寨人一起坐下來,沒有什么仇在喝酒中解決不了的。打了同年,大家再來解決路的問題,大家都不好意思吵吵,斤斤計較,很快談妥了補償辦法。這不,路修好了,我們為慶賀兩寨諒解,又打了一次同年。”【受訪者:廣西RS縣ZH寨老支書(老人協會會長),訪談時間:2017年11月12日。】田地相接、山林交界,唇齒之間免不了沖突,打同年是當地解決寨際沖突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如何利用傳統糾紛化解方式來解決涉及巨大經濟利益、跨越不同行政區域的跨邊集體林權糾紛?鄉鎮政府決定減輕村民負擔【據筆者對當地打同年活動支出統計,村寨打同年,一般花費2~3萬,遇到人口較多的村寨花費3萬多也很正常。】,由政府籌資,政府做媒,邀約糾紛雙方打同年化解糾紛。

鄉鎮政府一方面尋求上級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到己方糾紛當事人所在的村寨游說雙方打同年。兩個村寨在糾紛之前也經常共同參加坡會、打同年,只是鬧糾紛之后,大家斗氣、不愿意往來。現在邀約對方村寨打同年的事情由政府去協調,打同年所有花銷也不需要村寨拿一分錢,村寨只需組織、配合即可。而且打同年期間市級政府、縣級政府各部門領導都會來參加,村寨有什么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直接向政府領導面對面匯報、爭取,縣政府領導也答應只要符合政策,都會及時幫忙解決。己方上級政府、百姓都愿意通過打同年方式加強溝通,建立感情,化解糾紛,對方鄉鎮政府同作為基層政府,往往擁有同樣的地方性知識,面對同樣的治理難題,所以這樣的提議通常一拍即合。

為促進多元治理主體共同體的形成,政府對活動開展方式進行了創新:其一,由鄉政府按照民間的方式發出邀請函,對方鄉政府按照傳統方式應邀,確保雙方按時參與活動。其二,參加打同年的主體除了傳統的兩個村寨全體成員之外,增加了雙邊市級政府、縣級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領導以及相關鄉鎮領導干部,增強雙邊府際溝通、情感建立和合作治理的力度。其三,雙方約定除按照傳統打同年儀式舉行活動之外,在圍同年與送同年之間增加一個雙方領導、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共同協商、討論林權糾紛解決方案、乃至簽訂協議的環節。其四,為加強雙邊溝通、政府與百姓的溝通,在住宿分配上做了有意安排,而非傳統的隨意搶客。總之,政府在組織打同年化解糾紛中既尊重傳統又適時創新。

(二)遵守傳統儀式:喚起地方共同體情感

即便是由政府組織的打同年活動,也嚴格按照民間儀式程序開展。互動頻率、時間對互動中產生的情感聯結發揮重要作用,雙方需聯歡三天兩夜;傳統儀式程序,如攔寨盤歌、敬主方蘆笙坪、踩堂共舞、搶客、長桌宴、圍同年、送同年等環節,一個也不省略,儀式及儀式象征是激發正向情感產生的重要符號。

客方到主方村寨寨門100米左右需停下吹《進寨曲》,主方聽到蘆笙曲,立刻吹起《迎賓曲》到寨門口迎接,表達雙方相互尊敬與謙恭。客方進寨之前還需在寨門攔寨盤歌,盤歌主要是對地方生態、人文、風俗等地方性知識盤問,這一問一答是對“自己人”身份的確認。客方進寨后首先要在主方蘆笙坪吹《敬祖曲》三曲,表達對主方祖神的尊重,確認自己客方的身份。之后主客雙方共同吹起《敬祖曲》,既是共同的祈福祭祖,也是再次以共同的蘆笙文化表達雙方“同一群體”的身份。敬祖曲結束是自由活潑的踩堂曲,主客雙方的蘆笙隊合為一隊,主客雙方的女賓跳起踩堂舞、錦雞舞,展示雙方的風姿,表達雙方聯姻、友好的意愿。

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通過儀式參與和儀式性符號能彼此感覺到團結的人們的集合。在成功的互動儀式中,通過共同的關注焦點與共享的情緒,建立起高度的情感協調,產生成員之間的團結感。共享的情緒通過互動儀式轉化為長期的“情感能量”。人們從互動參與中感受到共同的成員身份,互動儀式中的情感能量將人們聚合在了一起,導致了社會團結。[22儀式程序與儀式符號的象征將糾紛矛盾雙方的爭奪利益、沖突尖銳的負面情感擱置、弱化,并喚醒了“原本為同一群體”“兄弟友愛”的共同體情感。

蘆笙坪祭祀儀式結束,是“搶客”環節,搶著把客人帶回自己家住宿,傾力熱情招待。為實現集體溝通與個體深度了解相結合,鄉鎮府對住宿接待做了精心安排:其一,雙方調處機構工作人員到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代表或承包到戶的家戶家住宿,調處機構工作人員要對這些糾紛“意見表達者”進行深入淺出的相關集體林權糾紛調處法律法規解讀,依法解紛是前提。其二,雙邊縣政府領導到村寨權威家住宿,便于政府領導了解爭議山場權屬更替的來龍去脈,把握糾紛的全息情況,以便在調解協商中依法確權、維持公平正義。同時也便于在后面的溝通協商環節,正式制度權威與非正式制度權威協同發揮效力。其三,雙方鄉鎮領導到老黨員、老師、老支書家中住宿,便于交流意見、對接信息,追憶歷史,建立寨際間、地方間過去與現在的感情鏈接。其四,客方集體經濟組織的群眾代表、領導人到村寨領導人家住宿,一方面建立雙方感情,另一方面也讓雙方在三天兩夜交往中相互試探,找到面子、利益、情感的平衡點,從而在后面協商調解中知曉對方底線、權屬依據,有理、有節、有情地提出協商方案,化解雙方談判癥結。

住家不僅提供住宿地方,更提供了一個私人宴會的地方。在集體長桌宴結束后,住家領著客人回到家,還有一桌盛宴,主客放慢節奏,邊喝邊聊,無話不談,幾天聊下來主客雙方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甚至要打老庚、做兒女親家,走時,住家還會送上禮品。個體間的情感、誠意已經在客人與住家之間牢固建立。在集體情誼中疊加私人情感,在小群體的表達、討論中逐漸形成清晰的調解意見。

長桌宴是打同年中全體成員最能充分交往交流交融的環節。豐盛可口的飯菜、一波又一波的敬酒,讓客方感覺到誠意、善意和敬意。雙邊的市級政府、縣級政府、鄉鎮政府以及雙邊的百姓共同坐在長桌宴上,不分尊卑,不分級別,大家敬酒、對歌交流、交心、交底。酒過幾巡,開始有人提及糾紛,你一句我一句,你有你的理,我也有我的理。也有爭得急的時候,不過在這種場域,大家不像在政府的調處辦會議室,據理力爭、據力力爭,爭到最后可能要動手、罵人,或者氣憤之余摔門而走。在“打同年”場域,民間有嚴格規定不能酒后鬧事。若出現酒后鬧事,鬧事方需另找時間,由村寨寨老帶著禮物、賠償金經過一系列儀式集體到受損方村寨賠禮道歉,且這樣的事情也會直接影響村寨聲譽,致使地方其他村寨不再愿意與鬧事寨聯姻、打同年,村寨被無形孤立。所以在同年宴上,不論如何不滿對方言辭,大家都會自覺克制行為,況且現場的寨老、各級政府領導既會讓大家暢所欲言,“眾聲喧嘩”,也會及時引導,避免雙方出現負面情感。長桌宴既是培育官與民、民與民、官與官親密情感的大舞臺,也是供雙方互相傾聽聲音、平等對話的平臺。

圍同年,是打同年最為激動人心的環節。經過了一天一夜的互動交流,雙方更為了解,也更為親密。圍同年,首先在蘆笙坪這一神圣祭祀空間共吹《祭祖曲》三曲,結束之后,主方蘆笙頭起調《同年曲》。主方幾個青壯年拉著盛裝的同年祭牛,與己方蘆笙隊、踩堂隊形成一隊,將客方蘆笙隊圍成圈,逆時針跳著同年舞。同年曲結束,主客雙方分成兩邊,聽客方寨老對著同年祭牛和全體參與人員講“同年理詞”。同年理詞要詳細追憶兩寨自開村辟地以來的交往史、聯誼史、聯姻史、聯盟史,講到動情的時候,兩村寨成員跟著歡呼,甚至有的老人眼圈濕潤。人的情感“一部分基于對自己過去的回憶所產生的情感,另一部分是源于身處的環境所產生的情感,又被稱為‘庫存性情感’和‘場域性情感’”[23。同年理詞有效地將庫存性情感和場域性情感相互激蕩,同時發酵、激起兩寨要永世友好團結的激情。這種激情經過圍同年的宗教儀式,在民眾的信仰中保持著長期有效性和神圣性。作為地方共同體成員世代友好團結、守望相助的正向情感、內在情感被激發到高潮。

(三)增加協商、調解環節: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互嵌融合

圍同年儀式結束后,雙邊政府組織糾紛當事人雙方代表、雙方各級政府領導開始糾紛調解會。調解會開始,市級政府領導作為主持人。主持人首先強調集體林權糾紛調處的基本原則、有效依據等正式制度規定,并表態既要堅持依法調處,也要兼顧雙方生產生活便利、兼顧經營管理事實,兼顧歷史事實等。然后以情動人,呼吁糾紛雙方盡快恢復生產、讓綠水青山再次成為金山銀山”。接著,讓各方村寨領導或村民代表舉證、質證、辯論,雖然也免不了爭執。但經歷了兩天的交往互動、友誼鏈接、證據碰撞、底線互探,雙方領導、百姓都清楚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山林權屬糾紛解決辦法,依照當前的權屬依據,即便是窮盡訴訟途徑能達到的預期。與其撕破臉皮,毀掉雙方長期以來建立的和諧關系,不如各退一步,在依法確權的前提下,各讓一點,各有利益,各有感恩。“變遷中的鄉村社會既有傳統的情理邏輯、也有現代的法治邏輯,需要正式規范與非正式規范的互動與互助”。[24“利益分析、道理擺明、情感喚起”是跨邊集體林權糾紛在打同年中得以化解的三大抓手。“如果這一千多畝爭議的山場,在30年前解決,我們兩邊村寨大概已經種了兩茬杉木,賣木頭至少也有二三千萬的收益;如果在20年前解決,現在也至少有一千多萬收益。平均起來一個寨子可以得五六百萬,每戶有近十萬收入。大家現在誰家有這么多存款?”【受訪者:RS縣LZ鄉武裝部部長,訪談時間:2021年7月22日。在訪談中,他清晰地回憶起這一段RS縣司法局局長在組織富培山糾紛雙方打同年聯誼會上的講話,并激動地說這一段發言當時就打動了貴州CJ縣GL村村委領導。】“鬧糾紛也鬧了30多年了,架打了好幾次,也傷了幾個人,還有幾個現在還關在牢房里。以前我們好多媳婦都是從那邊嫁過來的,現在幾乎沒有啦。兩個寨子的人見了也不大愛搭理,走親戚都走得別扭。糾紛地拋荒了30多年,誰也沒有收入。我們這是把金山銀山變成光禿山啊。一句話,這個山場糾紛必須得解決了,現在看來,不要再講那么多誰吃虧誰占便宜,再不解決,都是吃虧的。往遠處說,咱們還都是親戚,哪一方做事都要講良心!”【受訪者:“富培山”糾紛中的一方DG寨老支書,訪談時間:2021年7月23日。這一段話是他在因富培山山場糾紛與GL村打同年聯誼時的講話。】經歷了上下溝通、左右聯動,在高頻度、長時段、多層次、多維度的道理、情感、法律的交織碰撞下,雙方都愿意磨合出一個“合意”的糾紛解決方案。

縣級政府領導樂意趁熱打鐵,雙方簽糾紛處理協議、喝酒慶賀、共吹蘆笙,到爭議地現場確認邊界、四至、面積、界標,雙方共同埋巖或立碑為記【據多次調研發現,縣司法局或調處辦積極以民間埋巖或立碑的形式確權、立界標,并主動出資刻碑、請雙方當事人吃酒、握手言和。】。在法律有效的基礎上疊加了民間信仰的效力,保障協商協議“合法、合情、合理”,順利執行。

(四)禮物交換:平等互惠再確認

歡樂時光總是短暫的,送同年是整個活動中最為動情的環節。雙方齊聚蘆笙坪,共吹奏《祭祖曲》,祭祖結束,主方吹起《送別曲》。主方挑著禮物(根據雙方意欲結下友誼的深厚,采用不同等級的禮物,不同等級主要體現在牛頭個數和帶尾的豬半邊個數。但無論如何,牛頭、豬半邊、酸魚、酸鴨、糯米酒、彩蛋等都是不可缺失的禮物種類),一直把客方送到寨門外。雙方手牽著手,依依不舍,唱著歌、敬著酒,留下電話,期待再會。客方把禮物帶回家,全寨齊聚共餐,總結打同年結下的友誼和姻緣,對全寨成員再次傳遞同年情誼。

按照打同年習俗,客寨要在下一年或者選擇近幾年回請主寨打同年,俗稱“還同年”,其目的是在“一請一還”中加深雙方的同年情誼。一般而言,“還同年”應與“請同年”保持同等級規格,遵循平等互惠原則。但也有為感念對方的寬容與慷慨,“還同年”規格略高,展現慷慨互惠,表達對兩寨情誼的珍惜和持續往來的愿望的。“他們寨子大,人口多,在爭議山場分配中對我們也仗義,我們還同年的時候就加了兩頭牛。之后我們兩寨也沒有再發生過山場田地糾紛”。【資料來源:2019年7月22日對廣西RS縣LJ村有關跨邊糾紛打同年聯誼的訪談。】

若在主方打同年活動中已經簽訂了糾紛協商協議,那么客方還同年則主要表達雙方互諒互助、糾紛解決的欣喜和對寨際友誼的珍視。若主方請同年未能達成協議,那么客方還同年的主要目的則是繼續對話、協商糾紛解決方案。還同年參與主體、儀式程序等與主方請同年完全一致。這樣的活動在春節期間一年舉行一次,兩寨輪流舉行,一直持續到糾紛解決。不論是禮物的交換,還是請同年與還同年,活動始終體現雙方“平等互惠”關系。“平等互惠”實際上也成了跨邊集體林權糾紛解決的基本原則。

四、跨邊集體林權糾紛情感治理生效機制

多層級雙邊政府組織雙方群眾打同年,以喚起地方歷史情感記憶,培育當下兄弟、友鄰情誼的方式化解跨邊集體林權糾紛。其情感治理發揮效力,與其治理機制密切相關。

(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情感治理生效的關鍵前提

打同年是黔桂交界區域苗、瑤、侗、壯各民族都熱衷的一種寨際交往方式。這種交往方式通過較長時段(三天兩夜)在相對有限的空間(村寨生活區范圍)里,全體成員密切交往互動(同吃同住同歡樂),于整個交往活動始終貫穿著的“蘆笙儀式”中,以《進寨曲》《迎客曲》《祭祖曲》《同年曲》《送同年》等激昂沉著的曲調表達著相互尊敬、熱情歡迎、誠心誠意地做兄弟的正向情感,表達著地方認同、文化認同以及相互認同的地方共同體價值。“情感通過象征形式和集體形式很快得以蔓延傳播”[25]9~10,神圣的祭祀儀式總是引導著世俗交往互動、協商討論向著友好和諧、團結友愛方向發展。打同年這一地域文化活動的宗旨就是追憶寨際友好歷史,加強寨際友誼,拓展村寨社會關系,增加姻緣鏈接渠道,培育共同體情感。

鄉鎮政府正是利用打同年這一地域文化特征,不僅可以有效抑制爭利、過激言行等負面情感的發生,還能積極喚起糾紛雙方守望相助的歷史情誼,建構團結友愛、兄弟友鄰的共同體情感。正是利用長時段、高頻率的雙方面對面接觸,為雙方搭建平等對話的平臺,促使雙方政府建立誠意合作的情感;溝通政府與民眾傳遞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形塑政府親民、愛民的情感;建立雙邊民眾間的兄弟情誼。可以說是打同年這一地域文化活動場域為跨邊集體林權糾紛的情感治理提供了平臺和前提。

(二)形成多元治理主體:情感治理實施的必要條件

利用打同年形式治理跨邊糾紛,與在縣政府調解會議室調處糾紛最大的區別之處就是參與糾紛調解的主體不同。打同年形式化解糾紛,糾紛調解場地直接搬到了糾紛當事人所在的村寨。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充分匯聚了所有涉紛主體,給所有涉紛主體創設了時時處處交流討論的機會。而且在打同年儀式下,不論官與官、官與民、民與民,都是平等主體,充分實現主體間性的對話。

其一,雙邊的市級政府(有時也包括省級政府)、縣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縣政府、林業、司法、公安)鄉鎮政府等相關領導干部,為縱向、橫向政府間溝通提供了充分機會。據筆者觀察,在正式的調解會之前,實際上政府間已經經過無數次小范圍、非正式和正式的討論、接洽,協商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隨著領導干部與當地寨老、支書、黨員、老師、知情人對糾紛山場“全息”信息的了解,隨著各種不同信息在縱向、橫向政府間溝通,解紛方案不斷討論、調整,從而避免簡單理性邏輯的“片段式”裁決。[3也克服了縱向政府間科層制的命令關系和橫向政府間的競爭關系,縱橫政府間關系都以積極合作的態度,不斷討論、協調解紛方案。在這個三天兩夜的同年活動中,也為領導干部提供了一個相對單純封閉的環境,可以集中所有注意力、精力梳理證據,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充分地討論,協商解決方案,考量制度與情感的平衡。

其二,雙邊村寨全體成員參與,為糾紛提供“全息”信息。既包括村寨領導人、村民代表等糾紛解決的法律代理人,也包括老一輩參加過歷次山林確權的知情人,了解山林權屬歷史演變的知情人,包括民間調解的權威人,如寨老、鬼師、族長、房長等,還包括在群眾中有較大動員能力的老黨員、老支書,致富帶頭人等,以及善于帶動情緒節奏的年輕人等。除村寨領導、群眾代表等糾紛代理人之外,其他的成員,在正式制度的調解會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即便有個別知情人出席,因為被聚焦、關注,礙于各種利害關系,也不愿作為證人、袒露真言。但在打同年這樣一個眾聲喧嘩的場域下,幾乎沒有焦點,交談的場所也可以很隱秘,比如家戶內。所以群眾只要被詢問,也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雙邊全體群眾參與,既為雙邊群眾提供了對話機會,也為雙邊政府提供了獲取“全息”糾紛信息的機會。

其三,傳統調解組織和傳統調解方式。打同年化解糾紛原本就是民間自治的糾紛化解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下化解糾紛,其他的民間解紛方式也都被自然地融進其中。如在調解、協商環節,在質證過程中,群眾質疑對方證據是偽造的,就有人提議叫雙方的鬼師、寨老來,當面“喊天”【喊天,是黔桂地區一種以“神判”解決糾紛的方式。當事人雙方各執一詞,難以辨明真偽,雙方當事人就可能求助于神明的力量判決,“神”,通常是地緣、血緣祖神或地方供奉神,“神”成為被認為知曉一切真相,可給予雙方最公正的判決。雙方對天、對祖神發毒誓,在一定時限(一般為49天)內遭受厄運、受到懲罰的一方為輸方。】,按照應驗來確定林權。當然理虧的一方心知肚明,寨老絕不敢輕易答應“喊天”。

打同年化解糾紛,重構了結構性情感,給各類群眾提供了參與解紛程序、意見表達的機會和權力,給各級政府領導干部與民眾平等對話提供了機會,為雙邊政府領導、群眾相互傾聽各種意見提供了平臺,從而促成了多元治理主體共同體的真正形成,這為情感治理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三)理性治理與情感治理兼顧:情感治理的基本原則

以打同年方式成功解決跨邊集體林權糾紛難題,是因為其一方面嚴格遵守理性治理,在集體林權權屬調處過程中始終以法律為準繩,以相關法律規定為解紛基本原則、依據,在不具備國家法律相關規定條件情況下,積極采借民間習慣法規范來補充,從而使解紛方案“合法、合理、合情”。

在調解方式上,一方面遵守法律規定的當事人舉證、質證制度,但另一方面也充分采用了民間調解方式——擺理,當事人舉證,調解人質證,舉證人辯論,調解人駁論,證據得到充分證實、認可后方認為是有效證據,每認可一條有效證據就擺一根木棒,最后木棒多的一方為勝方。通過“擺理”方式,梳理清楚每一條證據。在權屬依據上,既依法認定土地改革后政府頒發或制定的相關證據為基本權屬依據材料。但跨邊集體林權糾紛,大多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歷史,歷次林改都未能確權,缺失正式制度的相關證據。土地改革前民眾自發簽訂的山林買賣契約、碑刻、埋巖,或者知情人清晰記得的雙方口頭約定以及糾紛山林權屬買賣更替歷史等民間認可的權屬依據,也被認為是權屬依據的必要補充和佐證,也被作為重要參考、采納。在解紛方案確認上,不僅按照正式制度規定,現場制定協議書,雙方簽字按手印,政府解紛機構蓋章確認,并做好備案登記,以便后面制作新的林權證。同時也借助民間規約,到糾紛現場埋巖確認界標,立碑記錄解紛過程和山權確認,埋巖、立碑都舉行相應的宗教儀式。以法律與民間信仰的雙重效力保障解紛方案,大大降低了民眾反悔的幾率。

五、結 語

情感治理是糾紛治理的關鍵,若一味聚焦利益分配,糾紛將成為一場冷漠的持久戰,糾紛當事人雙方也將演化為自私自利的陌生人。糾紛治理的終極目標是恢復社會和諧,法治需要德治、自治的嵌入融合,才能形成有溫度的“善治”。理性治理融入情感治理才能有效解決棘手難題,在鄉村糾紛治理中,積極利用地方文化解紛功能,積極喚起糾紛當事人之間的共同體情感,糾紛治理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情感治理生效的關鍵則是多元社會治理主體真正形成以及共同情感的激活,是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互嵌融合,解紛規則不僅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更符合地方認同的“道義”規范;糾紛的最終解決不只是利益的確認分配,更是情感關系的修復和再生。情感治理不只是政府理性治理的輔助或補充,是新時代我國鄉村治理的目標,情感治理不僅降低糾紛解決的行政成本、司法成本,更有利于修復社會關系,形成更加包容合作、互助互諒的地方共同體。

黔桂交界區域打同年化解跨邊集體林權糾紛的案例充分表明,情感治理要遵循創設平等對話平臺、喚起共同體情感、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互嵌融合以及雙方平等互惠等內在邏輯。情感治理生效是以恰當利用地域文化特色為關鍵前提,以多元治理主體共同體形成為必要條件,以理性治理與情感治理兼顧為基本原則。此為情感治理生效的三項基本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羅敏.要素協同、情感聯結與基層治理現代化[J].求實,2020(4).

[2]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J].上海經濟研究,2020(10).

[3]汪勇,周延東.情感治理:楓橋經驗的傳統起源與現代應用[J].公安學研究,2018(3).

[4]陳桂生,吳合慶.情感治理何以成為鄉村社區治理的新轉向:基于“治理有效”的解釋[J].求實,2022(4).

[5]文軍,高藝多.社區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6]朱志偉,孫菲.空間、結構與網絡:社區情感治理的三重論域與實踐路徑[J].貴州社會科學,2020(5).

[7]李琳.情感治理:新時代社區治理的方向與實踐路徑[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

[8]任啟文,顧東輝.通過社會工作的情感治理:70年情感治理的歷史脈絡與現代化轉向[J].青海社會科學,2019(6).

[9]王凡榮,倉基武.情感治理:城市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實踐與創新[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18(6).

[10]孫璐.社區情感治理:邏輯、著力維度與實踐進路[J].江淮論壇,2020(6).

[11]劉太剛,向昉.“以規治情”與“以情治情”:社區情感治理的再認識[J].中國行政管理,2021(6).

[12]田先紅,張慶賀.城市社區中的情感治理:基礎、機制及限度[J].探索,2019(6).

[13]潘小娟.基層治理中的情感治理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21(6).

[14]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J].黨建,2020(4).

[15]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關鍵作用[EB/OL].(2021-02-19)[2022-03-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一02/20/c-1127116515.htm.

[16]范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7]李旭東.“在地治理原理”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意義[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18]吳曉林,郝麗娜.“社區復興運動”國外社區治理研究的理論考察[J].政治學研究,2015(1).

[19]李瑜青.法律社會學經典論著評述[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20]吳承德,賈曄.南方山居少數民族現代化探索[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

[21]賀芒,陳彪.文化嵌入視域下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緣起、模式與路徑[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

[22]王鵬,侯鈞生.情感社會學: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社會,2005(4).

[23]王麗萍.國家治理中的情感治理:價值、邏輯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21(9).

[24]歐陽靜.簡約治理:超越科層化的鄉村治理現代化[J].中國社會科學,2022(3).

[25][加拿大]戴爾·斯賓塞,凱文·沃爾比,艾倫·亨特.情感社會學[M].張軍、周志浩,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

A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LOGIC AND MECHANISM OF EMOTIONAL GOVERNANCE ON CROSS-BORDER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DISPUTES IN GUIZHOU AND GUANGXI

Lu Xiao

Abstract:Cross-border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dispute is a tough job in resolving rural disputes due to its special situation and complicated history.In Guizhou and Guangxi regions,high frequency inter-village communication has cultivated local community emotion,which provides an foundation for rural emotional governance.The local government makes innovative use of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an equal dialogue platform,evoking positive emotions and public values.The mutual embedment and integra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as well as the equality and reciprocity of both sides,have been the internal logic of emotional governance practice.The proper use of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premise,the forma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multiple governance subjects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and the combination of rational governance and emotional governance is the basic principle.These three elements become the basic mechanism to effectuate emotional governance.

Keywords:Cross-border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dispute;emotional governance;get-together new year celebration

〔責任編輯:奉 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在线| 综合网天天|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欧美狠狠干|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午夜视频日本|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国产第一页亚洲|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狠狠干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操| 久青草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a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日本精品影院|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欧美成人免费| 91精品国产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99|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伊人久综合|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日韩第九页|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