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教育分官學、私學兩類,以家族和家庭為基本范圍的家學,是私學的一種。漢代時,家學已很興盛。
隋朝,隋文帝鼓勵興學,讀書求學風氣很盛,當時從京邑達于四方,都開始辦學校。唐承隋制,朝廷設三等學校。國子學最高,300人,為三品以上高官子孫;太學次之,500人,為五品以上官員子孫;四門學生,1300人,除官員子弟亦收庶人子弟,稱“俊士”。唐太宗時,參加國學講筵的人,多時達8000余人。
隋唐時,民間私人辦學,多者有學生數百,更有千余人的。唐朝,大族私學遠勝于朝廷公學。唐中葉以后,公學大都廢弛?!短茣肪砣屙f嗣立及陳子昂兩疏說,國學自高宗永淳后20年,已學堂蕪穢,略無人蹤。玄宗開元年間雖稍整頓,曾詔制天下州縣,每鄉一學,擇師資,令其教授,可終不得復舊觀。安史之亂后,物力艱難,學校停滯。德宗朝,兵革不息,貞元以后鄉學也衰廢。國子監的學生連飯都沒得吃,四處逃散,學堂頹廢成了兵營。這些在《柳集》卷三四和《唐摭言》卷一都有記載。門閥子弟就學于家塾私學,寒族子弟只能走向寺院山林?!赌喜啃聲份d,有一家大族,用苦參、黃連、熊膽做成丸,賜子弟晝夜習學,含之以資勤苦。其讀書致仕之用功可見一般。
唐時大族,家多藏書,稱為“家書”或“自備”,供子弟學習用。柳宗元在《送澥序》中稱季父的柳公綽,是大書法家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不是柳宗元的本家直系,雖在憲宗等朝為重臣,可柳集里不見有交往的記敘。史載,柳公綽家藏書萬卷,經史子集皆有三部,一部華麗者鎮庫,一部自己披覽,還有一部供后生子弟習用。唐時藏書逾萬的大戶史多有載,有的家里藏書多的建有藏書樓?!杜f唐書》卷一六八《錢徵傳》中說,柳宗元岳父楊憑家多書籍和名人字畫。柳宗元貶到永州時所作的《寄許京兆孟容書》中說,他家在京城長安西有數頃田,果樹數百株。家里的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里舊宅,宅今已三易主,書存亡不可知。柳宗元少年時多經戰亂,父親又一直在外宦游,據柳宗元自己說,4歲時父親在吳地,家里無書,母教古賦14首。安史之亂時,柳宗元隨父母在離家不遠的王屋山避亂。其間,父親柳鎮給柳宗元及“從弟子侄”一大群人講《春秋左氏》和《易王氏》。后來柳宗元在《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中說:“始仆少時,嘗有意游太學,受師說,以植志持身焉。”可當聽說有關太學生一些不好的說法后,“遂退托鄉閭家塾”。
柳宗元雖未讀太學,小時候應還是受到很好的正規教育的,其讀書的途經應是民間辦的私學。文